崔荣龙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学好语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在过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而在阅读教学能力的锻炼方面所占的比重却很少。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语文教学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初中阅读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往往表现出能力不足、理解能力较差的状态,这与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息息相关。仔细研究现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时间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只是在讲解课文时一起进行,初中阶段的学生,各种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应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创新发展新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相关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水平,提高理解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
学生的理解能力某种程度上直接受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过去,教师喜欢按部就班的根据教材解析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授课,提出的问题都已经有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答出既定的答案,这就固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考试时只会根据教师平时讲解的方法照抄硬搬,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在阅读学习时注意力不够,效率较低。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前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然后选择相得益彰的阅读教学方法,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的教学水平选择教学方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余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我的实际教学为例,我在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擦玻璃》的讲解时,文章主要讲的是大扫除时班级的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破了玻璃,这位同学的家境比较贫苦,于是全班同学主动发起捐款,一起筹钱换了块新玻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会乐于助人、帮助他人的精神,我会先提问学生:“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他人?”“如果你是徐英的同学你会怎么做?”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同身受,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训练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阅读理解内容。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初中学习模式。可以选择内容较为简单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衔接。初二年级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已经有所发展,个性较强,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文章,适当增加阅读教学的难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愿意参与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耐挫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讲解时更加需要向学生讲授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障碍,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阅读内容和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阅读的关键,教学围绕阅读展开,因此,选择对学生有帮助的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步。
三、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软件开始运用于教学中,其高适应性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欢迎。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包括每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说一个我的教學实例,给学生讲解《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先通过投影展示了相关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在图片旁边配上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让学生进行解读,然后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解读来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减少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适度原则,以防过度现代化的教学软件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结语
初中语文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其中阅读教学又是初中语文的重中之重,它作为增强学生理解和逻辑能力的有效手段,需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能力作为考虑前提,选择最合适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教学方法,同时关注自身的教学水平,再结合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循序渐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 张立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09(17).
[2] 孙开仁.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迁移训练”[J]. 教学与管理,2004 (16).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紫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