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2017-05-18 16:28岑华雁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五彩池段落课文

岑华雁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尤其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尝试将“读”作为理解的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变“讲懂”“问懂”为“读懂”。

关键词:语文 读 挑战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尝试将“读”作为理解的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变“讲懂”“问懂”为“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才会读有所得。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读”,就应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一、初读,览全篇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初读课文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梗概和整体感知语言。对语言的感知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如字词的音、形、意,文章的大意以及文章的结构层次等。

1.读字词。要读课文,首先要认识文中的每一个字,包括生字和熟字,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浏览、选读法”,有所选择地朗读,把生字词、多音字、儿化音、轻声等读准。

2.读句子。字词解决以后,读句子就要求学生要把每一个句子读通顺,不可读破句,也不可加字、减字、换字。并把主要目标放在难读的句子上,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示范(即范读),并作朗读技巧的必要指导,点拨一下重音、停顿的处理,语速、语调的运用等。

3.读段落。段落是组成文章的大方块,读好段落是读好全文的关键所在。读段落的要求是在读句子的要求上加快初步感知各段的大意,大概了解各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读段落最好采用轮读法,推荐读、挑战读和评议读。让学生既有读的机会,又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4.读篇章。在读通了各段之后,再让学生读熟,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对前三个步骤的读的融合强化,整体的感知全文,从文章的基本内容到结构层次都有了整体的感知,为部分深入理解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采用自读法和问答式读。

二、细读,突重点

教材的重点段落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重点部分的词句往往牵動全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需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段落的理解上。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迁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问读法、组织引读、比较读、反复读、议读等多种灵活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对教材的重点能在轻松的朗读中求得理解。例如,教学第七册《五彩池》,可以这样设计:先指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五彩池在哪儿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学生听后回答: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接着老师把这句话重读一遍,问同学们还能听出什么?有些学生回答:我听懂了作者小时候就想看看传说中的瑶池是什么样,现在他终于亲眼看到了。也有学生回答:我听懂了作者梦想成真了。继而,老师表扬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勤于思考的精神,老师说还是这句话再来读,看你们还能听出什么?同学们觉得很好奇,怎么这句话那么多意思?个个都打起精神、睁大眼睛、侧耳倾听,生怕会听漏一个字。老师又把这句话读一遍。这回同学们都纷纷动起脑筋来,有的还在课文里找答案。有学生回答:我听懂了五彩池和天上的瑶池一样神奇。最后,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五彩池形状奇的句子。“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配上音乐,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还配上动作。这样,学生在读中就领会了五彩池的神奇。

三、精读,品语感

在重点段理解语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读课文,把自己所读所感逐步内化运用到表达上,因为语文的语感,要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亲身体会才行,老师讲解的是不能代替学生对言语的感受的,所以用美读法最能让学生领会文章要体现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作“美读”。美读是指对课文里的句子与词语有较深的理解,能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能运用声调、速度、停顿等的变化,生动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做到以言动人,以情感人,达到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的统一。美读不同于一般的读,从声音上说,美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达,最能感染人,决定了美读影响人的特殊功能;从情感上说,美读讲求情感体验,能传达情感信息,引起心灵的共鸣。所谓“声情并茂”,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一段感情丰富的文章,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文章内句子词语所包含的内容,体会不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那学生就不会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受不到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读只是“形似神异”,称不上“美读”。因此,应引导学生品关键词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美读,以呈现课文的情境美。如第七册的《珍珠泉》,通过“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来突出珍珠泉周围景物的美,和三个“那样”来体现绿的美感,抓住“深绿、透绿、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绿得像被绿树、绿草染过”这些最能表现出绿的美感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注意读出语气的轻重变化,用喜爱、赞美的高扬语调读,学生眼前就会呈现出珍珠泉的“绿”“美”,就能读出作者喜爱珍珠泉、热爱家乡的感情来。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发挥想象,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呈现出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行美读,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在对文章的“滋味”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感受情境美。

四、诵读,积词汇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又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悟能力。从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运用较差的情况就证明了,学生积累的语文材料太少、太贫乏了,因此,要让学生多读,熟读至背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使学生不要把诵读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图促读”能培养学生的表达顺序;“分角色读”易于表达特定人物的特征;“轮读”会使学生情绪高昂;“引读”则能使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互相感染;“配乐朗读”能陶冶情操、欣赏意境美;“齐读”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气氛热烈。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朗读,最后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因为喜欢,学生背得快,记得牢,从而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

五、延读,长知识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多。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就能博取众长、开阔视野。书读多了,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增长了知识,也为写作积累了经验。但是,光读教材,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始终有限,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采得百花酿佳蜜一样。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读课外书,以增长知识面。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高科技时代,阅读课外知识的手段也必然要更新。教师除了让学生互换课外书阅读外,还教会学生上网查阅的方法,特别是阅读教材所延伸的知识。信息网络的普及,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能拓宽思路,如获得自然、物理、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阅读,阅读,贵在读。教师在教学中要高扬以“读”为本的旗帜,让学生在诵读与点拨中悟出文本的精髓,悟出文本之道,从而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佑镁.跨媒体阅读: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0.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06):1.

猜你喜欢
五彩池段落课文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游九寨沟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静谧的五彩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黄龙·五彩池
九寨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