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郭娜
摘 要: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在国内外有关国际素养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包含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4个维度在内的教师国际素养自评问卷,采用前测与后测相比较的方法对参训的3300名教师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文章以大量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客观还原受访教师的基本情况,力图展现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国际化素养的真实水平,挖掘并归纳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朝阳区教师国际化课程培训提供政策建议与指导,同时对其他地区教师国际化素养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国际素养;国际课程培训
一、研究背景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朝阳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有关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制定并实施了《朝阳区“十三五”教师国际化素养培训方案》。
朝阳分院依据“定位高端、渠道多元,特色开发、形式多样”的原则,开发了一系列旨在培养教师国际素养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素质提升选修课程》《素质提升培训教材》《学科能力培训教材》等。仅2016年间,朝阳区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培训总量达3300人次。
为对教师国际化素养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朝阳分院组织成立了教师国际素养评价课题组,设计开发了评估工具,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教师国际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与朝阳分院国际化课程培训的朝阳区中小学教师。调查分为两部分:培训课程开始前对教师进行的调查,以及课程结束时对同一批教师进行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710份并全部收回,有效问卷640份,有效问卷率90.14%。
(二)调查工具
调查对国际素养概念进行分解,分为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4个维度。每个维度下面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具体而言,知识维度包含11个问题,态度维度包含10个问题,技能维度包含8个问题,意识维度包含14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选项由最弱到最强分为6个层次。问卷采用百分制,每个维度的权重为1/4,每个维度得分区间为0~25分,总分区间为0~100分。
课题组首先对调查工具进行了小范围试测,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维度的α值和KMO值都在0.8以上,说明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用于更大范围的正式测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参与培训促使教师国际素养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调查发现,培训前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7.79分,培训结束之后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70.96分,增长22.8%,说明参与培训对提升教师国际素养作用显著。
对培训前后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11.199,显著性水平p值近似于0,说明培训前后两样本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不相等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显著的。
(二)參与培训促使教师国际素养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升
除了总体得分显著提升外,教师国际素养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提升。如图1所示,培训前,教师国际素养的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8.95,态度为18.15,技能为13.68,意识为17.02;培训后,教师国际素养的知识维度平均得分为15.39,态度为19.95,技能为17.13,意识为18.50,分别增长72.0%、9.9%、25.2%和8.7%。
对培训前后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4个维度上,显著性水平p值都近似于0,说明培训前后两样本的国际素养各维度平均得分不相等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显著的。
(三)有出国经历的教师国际素养水平更高
有无出国经历对教师国际素养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如图2所示,有出国经历的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60.20,没有出国经历的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6.09,前者比后者高4.11分,高出幅度为7.3%。
两组教师之间的T检验显著值为0.016,小于0.05,说明两组教师的均值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显著的。
(四)外语水平越高的教师国际素养水平越高
外语水平与教师国际素养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教师外语水平越高,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也越高。如图3所示,外语水平“低”的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3.28,外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61.76,外语水平“熟练”的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71.11。
以外语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对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15.652,对应的p值近似为0,所以认为不同的外语水平对国际素养产生了显著影响。
(五)女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相对更高
男女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不同,男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4.47,女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8.53,女教师的得分高于男教师,说明女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相对更高。
T检验结果显示,t统计量为-1.859,显著性水平p值为0.064,大于0.05,所以男女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
(六)教师年龄越大,国际素养水平越低
调查将教师分为4个年龄组,但由于没有56岁以上的教师参与培训,因而实际参与调查的只有3个年龄组。如图4所示,教师国际素养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22~35岁的青年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最高,为60.10;其次为36~45岁中青年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6.86;第三是46~55岁中老年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为52.56。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对国际素养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年龄组的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青年组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
(七)英语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相对更高
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的国际素养存在差异,在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4门学科之中,英语教师的国际素养平均得分最高,为66.02,其次依次为语文、数学、科学(见图5)。英语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更高,这与其专业特点相关,英语专业教师接触外国文化的机会更多,了解的国外知识相对广泛,所以英语教师在国际素养调查中表现更为出色。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9.500,对应的p值近似于0,所以认为不同学科对国际素养水平产生了顯著影响。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英语与其他三门学科、语文与科学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而数学与语文、数学与科学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
(八)国际素养在职称类别中呈“中部凹陷”态势
在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类别中,初级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59.33,中级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56.61,高级职称国际素养平均得分59.15(见图6)。国际素养与职称之间并不是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呈现“中部凹陷”现象——中级职称教师国际素养比初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低。初级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最高,这与年龄组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初级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国际素养最高。不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0.807,对应的p值为0.491,所以认为不同职称对国际素养水平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不同职称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
(九)学历越高,教师的国际素养越高
教师国际素养水平随其学历增长而增长,如图7所示,大专学历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最低,研究生学历教师国际素养平均得分最高,本科学历教师居中。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1.678,对应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188,所以认为不同学历对国际素养水平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即不同学历教师的国际素养水平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
四、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国际化课程培训,促进教师国际素养迈向中高端水平
教师国际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离不开国际素养的提升。教师国际素养提升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朝阳区大力实施教师国际素养培训,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接受培训之后,在国际素养的自我评测中得分大幅提升,由中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朝阳区教师培训工作理念先进、方法正确、实效显著。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朝阳区教师国际素养培训应进一步积极、稳妥、持续地推进,使朝阳区中小学教师国际素养水平跃升至中高端水平。
(二)探索建立发放培训补贴的激励机制,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培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张而繁忙,要抽出一周时间来接受集中培训,教师就必须把这周耽误的课时在培训结束返回岗位后逐一补上,这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从而也会影响到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解决办法是,可尝试给参与培训的教师发放培训补贴,补偿教师返岗后的辛勤付出,缓解教师因为参与培训产生的额外工作压力。教师专业发展应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教师培训工作应多一些人文关怀,给教师发放培训补贴,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三)扩大培训学科的覆盖面,让更多教师从培训中受益
提升教师国际素养要讲求全面性。一些学校存在“山峰+深谷”的现象,即一些教师国际素养很高,而另一些教师国际素养很低,这不利于育人环境的整体构建。目前参与培训的教师学科分布还较为集中,应扩大学科覆盖面,使学科分布更均匀,让更多语文、数学、科学之外的“副科”教师从中受益。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