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余淼
《摔跤吧,爸爸》:父权下的女性挣扎
作者_余淼
首先这部电影延续了中国翻译印度电影时,总会冠以很奇葩的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滴个神啊》……我实在脑补不出《Dangal》是怎么翻译出《摔跤吧,爸爸》这个奇葩的名字。
但这部由印度男神阿米尔·汗拍摄的电影同他之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绝对的良心之作。在豆瓣上,这部电影评分达到9.4,IMDB评分9.2,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电影中最重要的几个女性角色是一群改变了印度女子摔跤史的存在。
Geeta Phogat:2010年在55公斤级成为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选手,2012伦敦奥运会成为印度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资格的女性摔跤选手;
Babita Kumari:2014年在格拉斯哥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2009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
Vinesh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堂妹):2014年在格拉斯哥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获得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
Ritu Phogat (Geeta 和Babita的三妹):2016年在新加坡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获得48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
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位老人的严厉训练和倾心爱护,他就是父亲Mahavir Singh Phogat。
电影中父亲的角色由阿米尔·汗出演这位错失金牌、遗憾退役的国家摔跤手。他在退役之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让儿子为印度赢得世界大赛的金牌。
可惜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想得到越得不到,看着自己四个如花如玉的女儿,父亲欲哭无泪。直到有一天,当被自己女儿揍得跟猪头一样的邻家男孩的父亲找上门的时候,父亲犹如顿悟一般:继承了自己出色基因的女儿一样的可以成为国家队的摔跤手。
于是女孩开始接受魔鬼般的训练,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没有可口的食物,甚至还剪短了头发,她们对父亲充满了不解和抱怨。直到在一次参加婚礼时,女儿们终于明白在印度这个国家女性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是多么的艰难。
参加比赛,从最初的被人嘲笑到之后取得一场场胜利,Geeta在获得全国冠军后决定离开自己的父亲去伯蒂亚拉训练,为了能够加入国家队。当有一天,Geeeta在摔跤中把父亲压在了底下,这一刻,能感觉到父亲的落寞——女儿终将有一天不再需要自己。Geeta认为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直到国际比赛中的失利,在妹妹的劝说下,Geeta回去找到了父亲,她拒绝了国家队的训练要求,父亲再次成为了她一个人的教练,此时女儿理解了父亲。
当最后的决赛到来时,父女俩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父亲却没有资格进入比赛场地内,但Geeta不负众望拿下了冠军。
父亲说:“你是我的骄傲 。”
这部电影可以看作传记片,也可以看作励志片,甚至动作片也行,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女权电影,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印度女性对于解放自我的渴望;有人说这是一部直男癌的电影,一个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了自己的女儿。
看待任何一部作品都离不开它的背景。印度之于中国,就如同十几年前中国之于西方,人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因为宗教、种姓制度等原因,印度女性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婚嫁制度是嫁女儿,女方家庭需要赔上大量的彩礼,在印度生女儿甚至会让很多贫困家庭绝望。女性出生以后,就被要求做各种家务,到年龄后就会被家里嫁给一个甚至没见过面的男人成为生育孩子的工具。印度的童婚泛滥、强奸率逐年上升,这一点身在中国的我们也早有耳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影中的父亲是把自己的女儿当作独立的个体在看待,而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也许他的方式不对,我们甚至能感觉到有一种已经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快消失的大家长作风:他只做认为对的,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里的父爱是一种我们很多现代人没法体会和理解的。
但讽刺的是,女儿们要摆脱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必须依靠自己强势的父亲,自己却不能真正的为自己做主,这前后无法破解的矛盾,让人无奈。
电影中阿米尔·汗的扮演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他作为印度国宝级演员的实力。为了拍摄三个人生阶段的角色,拍摄完成19岁的阶段各种狂吃增重28公斤,然后拍摄55岁,随后用5个月时间狂减25公斤,再去拍摄29岁,在电影中对不同时期角色定位和性格的把握炉火纯青,这是一部论演员自我修养的教学片。
阿米尔·汗的电影总是在挑战剥开印度整个社会的阴暗面。《三傻大闹宝莱坞》对教育制度和“工程师热”的讽刺;《我滴个神啊》在一个宗教为大的国家去探索宗教禁忌;《摔跤吧,爸爸》则是一部对印度女性地位进行抗争的电影。他对自己的祖国是热爱的,只不过是他选择了另一种渠道。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哪一方面还有欠缺。
——阿米尔·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