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民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山东 青岛 266034)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抵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唐 民
(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山东 青岛 266034)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抵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别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观察组的蛋白量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优异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肾功能。
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医学上是比较罕见的,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大约为6%~7%,并且在持续下降[1]。由于对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的病情发展以及结果的预测较差,肾脏在10年的生存率只有30%-40%,若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未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20年后将有90%的患者要进行透析治疗,据有关报道,抗血小板、激素治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虽能得到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明显。当前临床医学上对治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并无一致意见。此次,我院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研究讨论,现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选自2016年10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在26~5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6.2±5.1)岁;对照组有1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3±7.2)岁。根据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治疗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泼尼松八周后减量至每天0.5 mg/kg,同时加用每天1.5 g的吗替麦考酚酯,观察其12个月,除了吗替麦考酚酯用剂量不变外,维持每两个周减2.5mg的泼尼松直到减至5~10 mg/天。
1.3 评价标准
在对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共分为三个标准:显著、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软件是SPSS 18.0,其中组间数据资料采用t来检验,P<0.05则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有效率(34.3%)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吗替麦考酚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不仅能够有效地已知B细胞和T细胞的增值,减少其细胞黏付分子和抗体反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肾小管、肾小球以及间质细胞的增值,同时还能抑制系膜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增值等。对于一些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班斑狼疮以及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也可起到有效地治疗。
在临床表现中蛋白尿是具有预后价值的,尿蛋白减少则提示预后良好。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了尼泼松药物,结果其尿蛋白和肾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观察组在对激素药物尼泼松逐渐减量的同时采用1.5 g/天的替麦考酚酯,对其观察12个月,此前有着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有效地降低了蛋白尿,患者的肾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未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在对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激素治疗且疗效甚微的情况下,联合替麦考酚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减少尿蛋白,并且其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采用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可以明显的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值得在推广使用。
[1] 关昌杰,秦曙光,傅君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J].广州医药,2013,44(6):9-12.
[2] 傅 鹏,原爱红,于建平,王金花,吴海洋.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36个月的前瞻对照性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3):270-273.
[3] 苏 勇,陈海燕,刘 绛,谭全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2012,07(5):595-59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9
B
ISSN.2095-8242.2017.08.15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