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刚,李景辉,詹 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00101)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医学营养专业教学评价框架
任 刚,李景辉,詹 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00101)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生多种能力综合评价框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医学营养专业
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H·Gardner)博士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至少具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1]。
加德纳博士认为,每个人先天智能有各自特点,不同智能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不管哪种智能都需要在后天通过教育的方式被唤醒,都会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影响其学习和工作成就。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学生就业与工作岗位的选择与其自身能力强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自身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对不同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学生多元化的智能差异导致了其就业发展走向的多样化。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8种智能既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不断促进与发展。这8种智能通过衍生可以得到人的8种能力,分别是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逻辑推理与抽象分析能力、空间感及平衡能力、音乐的敏感及欣赏能力、肢体表达及运动能力、细节观察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这8种能力的需求程度受环境、工作岗位影响,同时,其强弱也影响了人在社会环境中对工作岗位的选择。也就是说,通过对这8种能力强弱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职业院校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以突出优势能力或者强化弱势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职业教育过程中,受学生考评体系和考核标准单一性的影响,往往使所有学习者按照统一的角色能力需求接受培养,这样既不能弥补学生短板,也不能发挥学生优势,还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整体化、个性化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个性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不同学习目标,尊重学生认知风格,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强制性统一,鼓励并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喜好与性格特点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示学生以主动内省替代被动教育,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了解自身优势、潜力以及发展方法,克服弱点,多元化发展,使各项能力互补、统整运作。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对毕业生求职就业经历的回访发现,企业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主要有营养知识宣讲、营养科普文章写作、营养配餐、营养咨询与指导几个方面。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上述职业能力主要涉及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组织能力、逻辑推理与抽象分析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细节观察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并与多元智能理论中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对应。表1反映了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智能领域与对应能力、职业能力的关系。
表1 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智能领域与对应能力、职业能力的关系
学生受自身不同智能领域差异的影响,其职业能力发展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根据其智能特点进行引导。无论是技能学习,还是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形成智力技能,从本质而言都是一种以智能的提升和发展为基础的能力提升与转化。对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而言,提高智能与提升职业能力同样重要,可以说智能的整体提升对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贡献。
通过分析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对临床营养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相关内容,建立临床营养学“五能一核心”评价体系,即以围绕强化理论知识为核心,针对学生能力特点有重点地提高讲、写、配、询、评五大主要应用能力,据此构建临床营养学课程评价标准,主体框架见表2。
表2 临床营养学课程评价标准
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笔者对临床营养学课程评价框架进行构建,突出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向,并结合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特点,为该课程多元化考核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1]时荣.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07(22):55-58.
G424.75
B
1671-1246(2017)09-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