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瑞扬
摘要:高校开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协同创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学校的发展,对社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应重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以不断提高人才的质量,使其更加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一、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模式传统,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部分高校管理者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仍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其具体表现在:(1)部分管理者缺失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理念的改革创新,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2)部分高校看到其他学校的改革成绩后,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跟风,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个性缺失,缺乏创新意识。
2.动力不足,效率不高
由于动力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这同样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1)部分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当前我国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职称、学历、科研项目等内容,忽视了高校办学的最初目的。(2)高校教师的创新人才培养动力不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很多高校都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评估的指标,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偏离人才培养的重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不高。
3.途径较少,意识不强
所谓途径较少是指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较少。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基本都是通过研究训练、科技比赛等形式。形式单一,范围有限,故培养效果也有限。而意识不强是指学校与其他高校、企业、单位合作的意识不强。因为大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或是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后没有采取相应的协同措施,没有为学生打通更多的人才培养渠道,导致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担全部落到高校身上,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1.明確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可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首先,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订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学校可以抓住“创新”二字,分析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现、分析与探究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增强师生自主能力,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为了给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高校应积极增强师生的自主能力,让教师、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方面,学校应改变传统的评估观念与方式,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质量作为评估指标,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革创新。在学生方面,教师应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分析、思考与自主探索,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加强高校协同创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相关高校应重视并加强协同创新,加强与各单位的协同合作,为人才培养创建多个平台。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协同。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2)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在企业的资助下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平台,在平台上引导学生将科研与学习相融合,从而促进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学校人才培养的视野将更加宽阔,学生的思维将更加先进,可以培养出大量高质量人才,从而促进地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清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5(11):124-127.
[2]何伟,邵云飞,刘磊.协同创新机制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2):86-91.
[3]李韬,马亚萍,林鹏.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探析——以河北大学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