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伟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不断成熟,智慧企业必然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共享经济应用互联网技术重组了人、資源、市场的关系,是智慧企业新型商业形态形成的最有利外部环境。本文主要论述了共享经济的兴起和此背景下智慧企业的内涵、特点和建设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今后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共享经济 智慧企业 建设路径
共享经济的兴起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经济”一词最早由Marcus Felson和Joe 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关于协作消费的论文中提出,强调个体和群体可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Porter&Kramer(2011)认为共享经济是“临时租赁”模式的一种。卢希鹏(2015)强调共享经济是一种随时、随地、随处、随支付与随渠道的战略思维。关于共享经济的产生原因,以往学者基于经济成本理论认为共享经济利用闲置资源,因此是沉没成本,且较之于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交易成本更低,这个资源配置系统符合李嘉图提出的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原则;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共享经济依靠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极大程度减少了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弊端,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谢志刚(2015)创新性提出共享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新阶段和哈耶克自发秩序的具体表现,即个人为了达到均衡状态对不同知识的一种主动协调的现象。简单来说,共享经济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其以较低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使用物品。
(二)共享经济的特点
一是基于现有资源,实现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强调资源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即“世界上最大的出租公寓没有自己的房产(如Airbnb),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没有自己的商品库存(如阿里巴巴),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企业没有自己的车(如Uber)”。三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和相关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资源信息交流的“超效率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整合型和匹配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通过第三方搭建平台,让闲置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价值流动和创造。共享经济意味着过往的商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供给者与平台之间的非雇佣关系会产生新型的组织体系。一系列问题正在产生,而一系列新的价值在被解决的同时也正在被创造。
(三)共享经济的企业实践
Botsman Rachel(2014)将共享经济的企业实践模式分为三类,分别是产品服务体系、市场再流通和协同式生活。从企业实践来看,共享经济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经济形式之一。通过使物品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共享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根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共享经济特征的企业例证,如表1所示。
智慧企业的发展
(一)智慧企业的内涵
企业的智慧化过程是企业管理者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形态,这便是智慧企业最基本的内涵。企业的智慧是消费者、伙伴、公众智慧的集合,表现为协调的、共享的、最大化企业内外资源的经济竞争力实体。云计算带来的不仅是IT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动态化和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推动组织架构、流程、经营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在首届智慧企业高峰论坛(2011)的主题演讲中,也谈到了对“智慧企业”的理解:基于技术能力的角度,智慧企业会对技术前沿和技术创新充满好奇心,将创新视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型企业;基于企业关键资本和关键资产角度,智慧企业会强调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是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的企业;基于企业组织结构角度,智慧企业摒弃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化条件下的扁平化,方便沟通和交流;基于企业营销角度,智慧企业借助“互联网+”营销平台,是网络化营销;基于企业战略角度,国际化愿景对成为一个智慧企业很重要,智慧企业必须是一个国际化企业。本文把以往学者对智慧企业的内涵解释制成表2,国脉互联总结为:智慧企业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特征,充分、敏捷、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内外部资源,处于价值网的关键节点,实现有效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智慧企业表现在企业管理、战略、执行等六个层面,只有专注核心价值、勇于开拓机遇、快速决策执行,才是企业制胜之道。
(二)智慧企业的特点
新型组织发展有两大方向:弹性化,即能够敏捷应对变化和挑战;集约化,即利用ICT(信息通讯技术)和平台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最终本文认为智慧企业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点为流程智能化、组织无界限和管理柔性化。
流程智能化。智慧企业在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加工再到营销的实现全过程的智能化。研发设计的智能化是智慧企业提供创新工具包、软件组合及平台帮助设计人员缩短设计周期,更高效率“化人性灵感”。共享经济实现了处于云端的开发者个人能力同全球数据网络服务紧密结合,有利于促成新的创新。基于智能生产管理系统(IPMS)进行信息化的生产和管理,最大程度解放人力,实现智慧制造。在新范式下安全的可伸缩的云计算架构有助于应对信息的挑战,因此智慧企业的大数据属性有助于实现精益营销。
组织无界限。共享经济下企业有“非组织化”倾向,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是无边界组织正常运行的技术原因。Web2.0将完全重新安排传统组织等级,云管理提高了管理者的控制力和管理幅度,开放式管理实现组织系统的互操作性、可伸缩性。横向上职能部门界限模糊,知识共享平面(SKP)是云管理的核心,即在网络中聚集管理操作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界限也会消除,大众生产、协同消费和市场机会结合能共同分享优势资源的虚拟企业特征(VE),使动态微网络的协作关系不断生成。向着“平台+个人”的方向演进是智慧企业新的治理机制和创新模式,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则显现更强大的生命力。
管理柔性化。智慧企业要求能根据组织结构变化、知识分享程度、工作内容和场所的不同等,对员工进行分权化管理以提高归属感和凝聚力,智慧企业区别于智能企业就是以人为中心。云服务管理框架面对异构环境也能够提供具体服务管理功能和解决方案,实现快速理解语境因素、诊断原因、权衡利益相关者等,即依靠IT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实现管理上的柔性。智慧企业柔性的生产技术、灵活的管理方式、动态的数据平台适应了市场全球化竞争剧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环保意识增强等变化的新特点。
(三)智慧企业的概念辨析
本文纵向比较智慧企业与数字企业、智能企业的概念,发现三者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数字企业是强调计算机化的企业;智能企业是数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能力;智慧企业是数字企业和智能企业发展的高阶形式,除了智能应用,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共享参与等理念,如表3所示。
横向上对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幸福型组织和智慧型组织进行比较。1994年彼德·圣吉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指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范式。智慧企业的学习型特征体现在依靠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组织思维能力。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习惯。智慧型组织的创造型特征体现在创新来源更加广泛,创新工具更加智能。幸福感作为内生动力是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习和创新是为了获取幸福能力,幸福作为一个激励因素能激发员工自我效能感。共享经济体现人类最初的一些利他特性,如合作、信任、分享、仁慈等都有利于提高智慧企业中员工的幸福感。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幸福型组织、智慧型组织的异同如表4所示。
共享经济背景下智慧企业的建设路径
(一)构建智慧技术
建立基于不同管理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软件云架构是智慧企业得以运行的基础。模型如图1所示,引自史振华(2014)对智慧企业总体架构的描述,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层次,还增加了一个终端设备组成的感知层。感知层的移动嵌入式系统不仅能与远程通信计算中心或智能云沟通,也可以和嵌入式单位或智慧设备沟通。第二层将宽带网络传输环境、无线、移动、物联网络环境无缝对接,感知层和网络层是技术实现的基础。第三层运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和应用共享。应用层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用户的思维习惯和操作偏好。统一门户服务是为用户提供不同权限的服务,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信息标准与规范主要是为了规范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存储;网络安全体系主要是为了保障设备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智慧企业是一种实时从底层基础设施获得基于细粒度信息的应用和服务的创新。
(二)培育智慧文化
智慧型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应有符合现代生态伦理要求的价值理念体系,互联网思维不能只考虑功利主义,而应该有更高的灵魂追求。发展智慧文化遵从四个方面:工作内容和方式上体现智慧文化,大数据平台的成功部署和执行始终强调信息的价值;工作技术上支持智慧文化,从员工个性需求出发提供协作技术,尽可能消除限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备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创新;多方式、多类型的培训以强化智慧文化认知,包括企业文明、商业文明、服务文明的普及教育和智能化技术普及培训等,公司愿景不再是贴在墙上的条文;从企业激励机制上提高对智慧文化建设的热情,对于对企业文化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
(三)储备智慧人才
很多平台和资源提供者之间是非传统的劳资雇佣关系,人才不再为公司所有而是为公司所用,这是智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新特征。人才的获得不再满足于一般招聘,而是树立“全球人才库”的理念,以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支点,利用平台撬动更广阔的资源,实现全球人才共享。
(四)实现智慧盈利
共享经济时代如何实现用户活跃及流量变现是智慧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Web2.0时代意味着企业和用户的共享、开放和共同参与。参考刘广启(2014)列出的一些平台企业的收费方式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目前营收方式主要有:免费吸引流量、增值服务采取会员收费和第三方收费。免费经济学视角下顾客价值首先体现在注意力价值所带来的第三方付费(广告),其次体现在声誉价值带来其它基于免费或愿意付费的顾客,最后体现在免费顾客向潜在付费顾客转化的预期经济价值。智慧企业的盈利模式首先应该基于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种无形、有限、不可复制分享的心理资源,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通货形式。本文认为智慧企业盈利依靠长尾化市场、数字化定制生产、结构洞营销。
长尾化市场。长尾理论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一方面,共享最适合满足人们的长尾需求,提高不常用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内容生产极大丰富,产生供应聚合;共享经济中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利用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提高市场供求匹配效率;同时消费者搜寻成本降低,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因此,相比于“砖头和水泥”企业,智慧企业是“砖头加点击”,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获得包括长尾部分的整个市场注意力。
数字化定制生产。产品生产方面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也将真正从一个去伪品质时代走进一个真品质时代,个性化的产品和感性化的服务是吸引和维持消费者注意力的根本。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引导式的信息和标准化的模块组件供消费者设计、组合、选择,利用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工具快速沟通,做出共同决策,确保在最低成本下实现顾客需求的满足和最大化用户参与感。
结构洞营销。结构洞是社会网络中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有些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或关系间断的现象,结构洞营销方式是将分散的注意力资源进行整合集结。免费体验式、免费会员制的开放式参与模式来填补结构洞,利用免费将注意力集结过来,基于产品特性培养消费习惯,并为潜在付费顾客提供信息和声誉评价,个体间的搭桥行为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社交网络平台填补结构洞,通过网络包装、舆论造势迅速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增加被动接受信息的群体数量,促成好奇心或从众心理,引发购买行为;广告填补结构洞,注意力具有传递性,广告能够引导注意力的流动方向,人们倾向信任被广告赋予高声誉的产品。
结论与展望
智慧企业是在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流程智能化、组织无界限、管理柔性化为主要特征,高阶于数字企业、智能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来追求幸福的盈利性质的组织。关于智慧企业的建设,技术平台架构的搭建是企业正常运行的物理基础;依靠环境、机制、培训和激励来建设智慧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智慧人才的获取和培养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智慧企业结合共享经济的特点,市场长尾化、数字化定制生产和数据洞营销抢占注意力资源实现智慧盈利是智慧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全文的研究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
本文主要论述了共享经济的兴起及其背景下关于智慧企业的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目前智慧企业方兴未艾,对智慧企业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但是新的生命体往往具备爆发性和革命性,智慧企业更有自信和实力成为共享经济模式下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智慧企业网络交易秩序还存在适用性和合法性的挑戰,智慧企业对员工、用户、合作者等多中心、多元化、多角色的治理难度更大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卢希鹏.随经济:共享经济之后的全新战略思维[J].学术前沿,2015(11)
2.谢志刚.“共享经济”的知识经济学分析—基于哈耶克知识与秩序理论的一个创新合作框架[J].经济学动态,2015(12)
3.刘天寿,郭跃.探究企业智慧化演进—基于SMART维度的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3(7)
4.张晓东,朱占峰.智慧企业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4(2)
5.何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路径与方向[J].管理世界,2013(4)
6.史振华.智慧企业建设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4(2)
7.刘广启.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Chris Anderson.免费:商业的未来[M].中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