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摘 要】革命纪念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对其红色资源优势进行挖掘,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打造红色文化陈列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革命纪念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就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革命纪念馆的文化建设工作,发挥革命纪念馆在社会主体文化建设的推进作用奠定坚实的作用。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60-02
前言:可以说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璀璨文明,传承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而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恰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伴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丰富的革命内涵。所以,革命纪念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其红色资源优势进行深入的挖掘,打造红色文化陈列精品,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建设焕发出时代的特点,发挥革命纪念馆在文化风尚方面的引领作用则尤为重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纪念馆红色工作的实践经验,从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入手,就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关系展开粗浅的探讨,提出深入挖掘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推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一、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红色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其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这是因为在红色文化早已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在。所以说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相互统一,且相互依存。然而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在先进文化上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还必须要汲取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资源,通过革命纪念馆中红色文化去强化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强化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而真正将红色文化与大众的实际生活需求相互融合,使红色文化更好的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促进我国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红色文化代表的是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文化,对引领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所在,也是我国所有共产党人坚定理念、崇高道德情操的重要集中体现。也正因如此,红色文化不仅仅是老一辈革命先烈遗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优良传统,更是老一辈先烈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财富。这是因为,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源自于老一辈革命家自身所具备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因此,其构建与形成主体就来源于一股有益于主流文化发展的精神文化,也就能够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红色文化之中所蕴含的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度更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所在。所以说,红色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并为其保驾护航,能够培养全民服务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能够拥有追求真善美的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是因为在纪念馆之中,所有陈列的革命文物,都具备着相同的特质,那就是每一件文物中都饱含了十分丰富的革命精神与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也就能够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工作者所具备的崇高理念以及坚定的、高尚的爱国情感,这些恰恰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最为优秀的红色资源。所以,革命纪念馆往往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传播红色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构建和谐主义社会的今天,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所接触信息量的多元化,革命纪念馆更有责任将红色文化传播出去,将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成为社会发展的更为强大的推动力。所以,在当前进一步开发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挖掘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使其能够广为传播,广为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深入挖掘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推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其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在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时,其创新所带来的时代意义能够切实满足当代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根本追求,满足人们对高尚心理的根本渴望,进而通过积极健康的红色文化支撑起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脊梁。
而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就必须做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化保护与科学的统筹规划。这不仅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政策性的指导,还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积极的进行配合。并且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社会公众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革命遗物与革命文物的重要革命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从而让社会公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之中。
也正是因為红色文化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而革命纪念馆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二者之间往往具备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深入挖掘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则成为当前建设社会文化的必然条件。
首先,做好对革命纪念馆工作内涵的深入挖掘,打造红色文化陈列精品。革命纪念馆不仅能够为参观者提供真实的历史记忆,并也充当着社会公众精神象征、社会价值标杆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就必须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对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工作进行思考,让自身的记忆与创造力相互结合,从而提炼出具有思想性的,具有社会主流价值的,具有社会公众道德修养的指导性作品,进而让革命纪念馆能够发挥出更为积极的社会价值。同时,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红色资源文化的整合工作,借以打造出一支具有时代发展意义的红色文化精品,让更多的90后、00后年轻人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且接受老一代革命先辈的世界观、人生观、行为观。并且还要对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提炼与进一步的丰富,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迸发出全新的形态,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年轻人认知需求的精品红色文化。
其次,做好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让红色文化建设焕发出时代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深入,需求内涵都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想使红色文化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得以生存发展,就必须使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红色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现如今互联网早已渗透入各行各业之中,传统的革命纪念馆自然也不会利用。所以,将革命纪念馆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则尤为重要。而革命纪念馆通过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够做好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还能够通过虚拟的现实技术,对革命纪念馆中的珍贵文物进行展示,使革命纪念馆中的各类文物图像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变得更加的逼真、形象,进而让所有来参观革命纪念馆的社会公众都能够获得更为真实的立体感官效果,从而强化自身对革命历史的认同与认知。同时,由于现如今的网络平台能够为众多的参观者提供实时的参与互动需求,所以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进一步做好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活动,实现双向多元化的信息互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实时互动,不仅给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述求平台,也将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延伸到了参观者的生活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参观者学习革命精神的情感需求。
最后,进一步强化对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促进革命纪念馆整体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文化人才的竞争且实质上就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在文化人才的建设方面具备充足的优势,才能够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具备卓越的竞争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革命纪念馆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对现今的培训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革命纪念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革命纪念馆实际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开展内容以及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實际特点,对所有的工作人员展开分层次、分类别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所有人员红色文化的研究能力,提高所有人员的革命情怀,从而以弘扬革命精神为己任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展示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在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粗浅阐述,能够为进一步深入的挖掘革命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优势,挖掘革命纪念馆的工作内容,从而使革命纪念馆的文化建设工作焕发出全新的时代特点,更好的利用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建设事业向着全新的方向不断的迈进,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同时,为广大同行在今后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上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路与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唐碧君.论新时期毕节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J].中外 企业家,2016,(21).
[2]邵海萍.用红色文化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 索[J].新西部(理论版), 2016,(22) .
[3]吴大勇.愿《源流》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一面旗帜[J]. 源流,2016,(12).
[4]林秀莲.试论新时期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 值[J].新西部(理论版),2016,(17).
[5]贾书梅.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 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1).
[6]刘建军.弘扬红色文化 铸就兵工之魂[J].思想政治 工作研究,2016,(12).
[7]杨阳.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发 展——以秦皇岛市为研究对象[J].智富时代,2016, (S1).
[8]邱守杰.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J].海峡通讯,2016, (11).
[9]陈静.网络时代下红色文化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 化,2016,(1).
[10]熊来平,刘浩林.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限度[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2).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