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思潮的演变及其影响对策

2017-05-17 08:31杜辉
世纪桥 2017年2期
关键词:演变中国全球化

杜辉

【摘 要】从回顾全球化思潮的演变过程角度剖析其内涵和本质因素,探讨全球化思潮对于中国社会年轻人价值观的影响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与挑战。提出预防和应对西方主导的一元化思潮渗透的策略,为赢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作有益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 ;演变;中国 ;影响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31-02

全球化思潮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个体,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维的和全方位的。可以说,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思潮,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反全球化浪潮的立体式冲击,在意识形态领域同发达国家展开一场博弈。

一、全球化思潮的演变过程

(一)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酝酿,西方资本主义的垄断地位开始被打破,人类科技文明的新成果不断在东方涌现,全球范围内非西方国家的自身价值得到释放。西方中心意识不得不认同非西方意识的存在并接受与之并存的局面。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思潮开始兴起,以全球主义为代表的思潮提出了“世界正在变小”的观念。它充满着理想色彩,挑战着国家主义概念,引起了新一轮的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化的概念覆盖到多个领域,并超越地域和国界的束缚,在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有了很大反响,学者们和舆论媒体普遍认同“全球化”术语,并将其作为“国际化”“一体化”的代名词。20世纪末,“全球化”在政界、商界和学界迅速成为普遍流行的高频词语。全球化的产生强化了西方自我中心意识,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开始对立起来,使得均衡意识状态下呈现依附或被依附的观念。西方国家“化”全球,并不代表非西方国家心甘情愿被全球“化”。建立在权力均衡意义上的全球意识才是公平的真正的全球主义思想。

(二)全球化思潮的内涵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教授罗兰·罗伯逊认为,全球化一方面是人类意识到世界缩小了,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确实使得世界缩小。世界一体的意识增强仅仅意味着各国难以剥离而非关系紧密。全球化好比一把双刃剑:有人认为,政治全球化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可以化解国际争端,实现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市场有效资源配置能够促进科技发展,减缓了战争冲突;文化全球化使得人类文明成果交流共建,最终实现文化大同等。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会引起大国强权政治,由发达国家单方制定规则,极大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由于发达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致使落后国家在经济上毫无竞争力,随之带来的是世界贫富差距拉大,政府作用削弱、金融危机、就业与环境问题等。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渗透,通过电影、电视、饮食、服装、电子产品等多种渠道使得发展中国家民族观念更加淡薄,在表面“自由平等”“自我实现”实则拜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与享乐主义的糖衣炮弹下,最终导致民族的覆亡。

(三)当代全球化思潮的发展

全球化思潮后来演变成为四种流派,一是必然论者,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乃至一体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赞美全球市场竞爭和社会民主运动,并认为市场自由法则是全球范围内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法则,全球化时代标志着落后国家或民族旧有制度的结束。二是怀疑论者,他们对全球化的市场平等和国家走向终结、全球化一体化的宿命论等观念提出质疑,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的抽象模式不足以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三是变革论者,他们认为21世纪,全球化将会重塑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都会经历深刻变革。变革论者一方面揭示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和不公平不合理局面,另一方面却不否认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是反对论者,反全球化思潮是对新自由主义抛售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球主义观点进行的全方位批判。反对论者的主张既有理性主义的深刻反思,又有过于激进的情绪宣泄。总之,以上四种流派可以称作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思潮,它们的实质都代表了对于全球化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同时它们都是以“西方中心论”立场作为基本假设而展开争论的。正得益于他们的论争,才有力推动了世界全球化进程的良性发展。[2]

二、全球化思潮对中国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一)全球化思潮总体影响着中国社会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延伸,从经济全球化再到文化、政治方面的全球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给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民族意识安全等敲响了警钟。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下巍然屹立,不被西方同化,保持政治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思考和关注的课题。中国社会并不排斥全球化思潮的到来,而是善于挖掘和运用全球化的有利层面,在负面冲击较大的同时敢于接受考验,化不利为有利,研究全球化的本质和演变过程,剖析这一思潮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5]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当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同时保证我国的经济独立与安全,同时实现自主科技创新。由于发展中国家总是被动地接受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产品以及消费文化与消费方式。国民对于国外产品的依赖,对国外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向往都将使得国产品牌遭受很大程度上的打击。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如果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垄断地位,这都会使得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出现巨大转变。因此,保护和发展民族企业是很有必要的。人们若长期生活在国外品牌的包围下,自然会不知不觉倾向国外消费方式和崇拜国外生活理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会随之逐渐被演变。[1]

(三)文化全球化渗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化,向非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影视娱乐等内容,强化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他们传递的资本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世界文化变成美国“一元文化”“统一化”或者西方文化“霸权化”“殖民化”,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影响和改变着其他国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我国尤其是青年群体价值观中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文化全球化使得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蔓延。随着我国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自我意识的唤醒,青年人开始崇尚个性张扬,满足个人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为特征的价值取向。二是全球化也使得人们在社会价值观多样、文化选择多元的态势下,感到信仰缺失和空虚迷茫。国外影视作品过分宣扬的私欲膨胀、诱惑力强的内容,传入与东方传统和谐友善思想相悖的理念,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冷漠。三是全球化还使得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滋长和萌生,金钱至上的观念带来了年轻人爱慕虚荣、急功急利倾向。[5]

(四)政治全球化渗透下的阴谋干涉别国内政

西方国家积极推进政治全球化,在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大肆鼓吹和宣扬所谓的宪政民主、“言论自由”和普世价值观,并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他们控制的新闻传播载体传入中国,不断宣扬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理念和民主制度等。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通过人权问题指责和干预别国内政,甚至还在我国领海主权等方面不断挑起事端,同时蓄意丑化我国领导人形象、灌输资本主义思潮,使得不少人在错误思潮的泛滥下出现我行我素、颠倒黑白、难辨是非、理想信念缺失和道德沦丧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全球化思潮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3]

三、关于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

在政治經济方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方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和宣传力度。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具体国情,以创新为导向,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国防科技的技术含量,跟上全球化信息革命的步伐。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借鉴国外一切先进的经验和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创造适合我国实际的民族产品和品牌,真正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向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4]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和防范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帮助广大青年自觉抵制和识破错误思潮带来的诱惑与假象,引领广大人民树立全球化视野,同时保持清醒意识,选择正确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重建精神后花园。在广大青少年全体中开展自我教育,以不变应万变。组织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慎重思考、观察和分析,学会鉴别善恶、是非、正误、美丑。在社会大众群体中,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严把政治关和质量关。坚决同西方错误思潮的误导展开斗争,同时要鼓励新闻工作者和文学艺术家提供正能量作品和精神食粮。此外,加强治理、注重预防、消除社会腐败和不道德现象,倡导诚信和谐、公平正义,真正净化社会风气和提升人文素养等。[4]

参考文献:

[1]张晓慧.全球化思潮[J].国际资料信息,2003,(2).

[2]丁银河.全球化思潮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1).

[3]朱继东.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挑战 [J].前线,2015,(2).

[4]刘琦. 全球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考验及应 对策略[J].今日科苑,2010,(2).

[5]尹忠恺,王健.全球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 影响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演变中国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