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逸平
技术驱动下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比传统企业运营模式更有活力,这是因为:技术革新能够形成更有效率的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它对率先采纳的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其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并通过不断向其他企业扩散,逐渐渗透整个经济结构,最终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模式乃至整个经济增长形态,从而形成一国或者一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1]在当前互联网成为社会发展主流导向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逐渐失去原有边界,行业门槛被互联网平台轻易取代。物联网代表未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方向。我国已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推动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医疗和环保等典型行业服务创新中的应用。未来,航运要素将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通过航运产业主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围绕航运生态圈实现升级和集聚。[2]本文着眼于物联网的潜在价值,分析物联网在航运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并针对物联网在支持航运服务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各种事物的互联网络,通俗地说,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从而使之智能化,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全球信息产业浪潮,其应用前景超过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面对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浪潮,我国提出“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的国家战略目标,将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3年发布的《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将智慧交通列为重点领域之一,提出汇聚并整合全球港口、货物、船舶等数据,融合多源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数据,实现航运数据共享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航运物流服务体系。
2 我国航运服务创新现状
航运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把航运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内生需求来看: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国家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出高要求,而发达的航运服务业则是构建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我国航运企业经过21世纪初的高速扩张后,船队规模庞大,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未来的发展模式需要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从外部压力来看: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航运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下滑,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全行业陷入生存困境。在内生需求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航运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服务创新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航运企业依赖船舶创造价值。船舶价格昂贵且建造周期长,船队结构调整、航线运力配置和船舶日常运营等均需要付出高昂的实施成本,从而使航运业形成进入和退出壁垒高、转型难度大、回旋余地小等特点。[3]虽然在船舶、信息和导航等技术革新的推动下,航运服务不断创新,航运企业与港口、货主和同业建立各种战略关系,但航运服务创新始终围绕船舶运输来进行,航运企业自身特性导致其实施服务创新的难度较大。[4]当前,航运企业已深刻认识到物联网的价值,并针对船舶运营、货物中转、合作关系等环节实施业务转型,但在将物联网应用于航运服务创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3 物联网在航运服务创新中的应用
3.1 物联网改变航运服务要素及其联结结构
以蒸汽机、电动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动力设备这一关键生产要素,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获得革命性提高,并导致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的商业模式出现。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被推广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业务流程再造热潮,企业具备大规模处理、储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制造业出现零库存、精细化生产和敏捷制造等新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和交流效率提高,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企业运营进入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经济时代。遵循以往的经验逻辑,物联网技术正在使物具备智能和感知能力,推动物体要素发生改变,并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实时联结,从而不仅从根本上改变航运企业物体要素的属性,而且大幅增加各类要素的联结关系,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不同要素的联结结构趋向网络化。
3.2 物联网成为航运企业采集数据的主要方式
航运企业利用物联网的传感设备和通信设备,包括船载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船舶数据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设备、监控摄像机等,动态地收集并分析船舶航行状态、机舱运行状态、货物状态等数据,从而支持船舶端的货物监控、能效监管、船舱机务和消防救生等业务,并通过海事卫星服务或铱星等远程通信工具与陆地端实现数据共享。陆地端收到来自船舶端的数据后,结合岸基视频监控和海图监控等动态监控系统,监测设备、气象、货物是否异常,计算经济航速和航线,通过辅助决策系统生成船舶航行方案或调度处置方案,并向船舶端发出相应指令。
3.3 物联网提高航运服务相关业务的合作效率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标签感应通关使通关时间从以往的数天缩短到现在的数十分钟,从而大幅提高船舶准班率和周转率。
(2)码头通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防碰撞技术、自动纠偏技术等,实现货物装卸作业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3)物联网技术使实体货物信息化,从而实现船舶配积载的智能化。
(4)利用物联网技术,航运企业能够实时跟踪货物,及时了解货损、货失情况,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可靠。例如,中國国际海运网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签署《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利用集装箱电子标签记录集装箱运输中的箱、货、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安全信息,实现对集装箱物流全程的实时监控,并对接港、航、货三方的信息平台,有机集成航运产业链和货物供应链,最终打造智慧航运和虚拟无水港。
4 物联网应用于航运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1)卫星通信领域的垄断程度较高。众所周知,远洋运输船舶只能依靠卫星实现对岸通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远程通信服务主要被铱星和海事卫星服务垄断,使得以提高船员福利和实现商业化功能为目的的“海上宽带计划”以及船岸实时通信方案面临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的问题。例如:中远集运早在1999年就开发了船舶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远洋运输船舶实施设备维保安排和过程控制、设备安全状态监测和评估以及油品消耗评估等;但为了降低船岸通信成本,只能尽量压缩数据传输量,采用电子邮件的传输形式,且每天仅发送1次,距离船岸实时通信的目标甚远。
(2)航运企业与其他相关主体协同合作的难度较大。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与航运企业紧密相关的其他主体对航运服务创新的影响更大。航运企业在应用物联网实施航运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主体协同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物联网的价值。由于航运产业链上与航运企业紧密相关的主体众多,包括处于上游的港口、码头、堆场、内陆运输等企业,处于中游的仓储、船代、船舶管理和运营等企业,以及处于下游的货代、报关、海事咨询和船员培训等企业,相关主体间协同合作的难度较大。
(3)物联网推广实施成本较高。以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为例,虽然现在其价格已降到每枚1元左右,但对于很多价格低廉的商品来说,其推广应用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导致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生产商陷入两难境地:若定价过高,则市场推广难度较大;若定价过低,又难以获利。目前,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应用成本只能通过整个供应链来平衡,显然对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国家或企业不利。
(4)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物联网使万物互联,物联网病毒传播轻则造成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重则威胁人身安全。此外,物联网环境下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隐私保护等都是在物联网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5 物联网应用于航运服务创新的发展对策
5.1 加强物联网基础技术研发,鼓励物联网在航运服务关键领域的应用
(1)完善物联网产业链,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和创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是航运服务创新的有力保障。物联网基础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风险较高,仅靠航运企业自身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由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物联网产业主体、航运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手组建航运物联网产学官研联盟,共同探索物联网在航运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就航运企业而言,应当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配备兼容性较高的硬件设施,培养、储备复合型技术人才。
(2)出台鼓励和支持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优惠政策。从物联网在我国航运业的应用情况来看,除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成熟应用于港口装卸、通关等领域外,更有价值的船舶物联网以及具有产业整合作用的信息平台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支持物联网技术在航运服务创新中的应用。例如:制定有利于航运企业利用物联网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优惠政策,包括引导风险投资基金进入航运物联网领域的政策以及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鼓励有规模优势的大型航运企业试点应用物联网技术,发挥航运服务创新示范作用,提高航运物联网的市场化水平。
5.2 调整航运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
(1)调整航运企业组织结构,使其适应基于物联网的航运服务创新趋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航运企业运营的精细化、数字化、虚拟化程度提高,传统的等级森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物联网时代的航运服务发展趋势。建议航运企业打破原有的部门分割、层层分级的官僚化组织结构,采用平台式网络型组织结构,以促进资源共享。
(2)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是航运企业开展服务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能够促使航运企业超越既有的服务模式,不断寻求和发现创新机会,从而推动航运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此外,其能夠感染航运企业内部的各级员工,激励全员确立并实现创新目标。航运企业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后,能够对航运企业服务创新产生激励、引导、聚集和辐射等效应。
5.3 扩大物联网应用范围,推动航运商业模式创新
(1)从船舶运营角度实施航运商业模式创新。船舶运营包括船舶建造、融资、航行、维修、出租、销售等环节,是航运企业的主要成本来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节省合作方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航运企业在船舶运营的各环节引入合作伙伴,有效降低船舶运营风险。
(2)从货物供应链角度实施航运商业模式创新。海运货物的运输环节包括分包、集疏运、海关核验等,流程相当复杂。物联网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有利于航运企业控制货物中转时间,为货主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以帮助货主优化供应链安排。
(3)从物联网综合信息平台角度实施航运商业模式创新。未来,在物联网信息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智能船舶、智能航运等新型航运商业模式需要航运物联网综合信息平台(包括物联网综合信息平台、物联网第三方信息平台、物联网航运专业信息平台等)的支撑。
5.4 加快推进中国版“铱星计划”,降低远程通信
成本
北京信威通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已于2014年9月4日成功发射并完成演示验证关键技术。未来,该公司还将分阶段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开展工程试验和组网应用,目标是构建卫星网络,开展宽带数据采集等非实时类综合星座应用;二是开展星座建设,实现全球无缝覆盖,提供实时类综合业务,开展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全球多功能综合星座应用。上述规划任重道远,需要加快推进,以尽快实现具有深远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的中国版“铱星计划”。
参考文献:
[1] 侯经川,钱文荣,黄祖辉. 比较利益的分配法则――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2007(10):138-150.
[2] 徐凯. 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3] LUN Y H V, LAI K H,WANG C W Y, et al. Demand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container shipping service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3, 141(2): 485-492.
[4] TONGZON J L, SAWANT L. Port choice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rom the shipping lines' perspective[J]. Applied Economics, 2007, 39(4): 477-492.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