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寿未了局

2017-05-17 21:55宋怡青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邮注册资本中资

宋怡青

随着新股东的进入,中法人寿能否顺利变身,甚至涅槃重生,仍需拭目以待。

过去的几年间,原本“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中法人寿一直处在焦灼之中。

股东更迭、管理层动荡、季度收入为零、偿付能力为负,中法人寿一度“命悬一线”。

为了摆脱困境,2017年4月14日,中法人寿向保监会上报了增资方案,拟引入三家新股东,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至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若此次方案获批,其发起股东——法国国家人寿持股比例将降至3.33%。也就是说,其外资色彩将基本褪去。

中法人寿十余年前出生的时候,人们很难想象它会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纵观中法人寿惨烈的演化史,其股东、管理层及监管环境等都很难在规范的商业逻辑中协调发展。从矛盾的发生到问题的延宕,中法人寿所经历的困局有着标本意义。

随着新股东的进入,中法人寿能否顺利变身,甚至涅槃重生,仍需拭目以待。

“合资病”

“‘合资病,在外资保险公司中比较常见,中法人寿就是典型的个案。”一位资深保险从业人士如是评价。

中法人寿成立于2005年12月,由原国家邮政局(现中国邮政集团)与法国国家人寿联手打造,两家股东各持股50%。

在成立之初,中法人寿就表示,“借助股东的强有力支持,迅速扩充资本金,稳步推进机构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业务渠道合作,坚定实施业务渠道销售体制创新,确保中法人寿成为一家全渠道综合经营、全国性机构布局、全方位创新发展的新型公司。”

“背靠大树好乘凉”,成立之初的中法人寿凭借着邮政的渠道发展迅猛,业务量节节攀升。

但是好景不长,2009年,中国邮政新设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邮人寿”)。成立之初,中邮人寿的持股方分别是中国邮政集团、中国集邮总公司及31个省(区、市)邮政分公司,可谓中邮系的“亲儿子”。

中邮人寿的发展受到了股东方极大的重视,一路高歌猛进。而失去渠道助力的中法人寿,业务量却直线下滑。2010年,中法人寿保费收入约为22238万元,到了2014年仅有234万元,在保险行业中垫底。

2015年,中邮集团彻底“抛弃”中法人寿,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鸿商产业控股集团。而法国人寿也减持了一半的股权,持股比例降至25%,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公司接手了另外25%股权。

对于此次股权变动,前述保险业人士认为,目前广泛存在于我国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的50%对50%的股权均分架构,造成了决策权分立,“谁说了都不算”,造成公司难以长期迅速发展。

此前有消息称,中法人寿的两家发起股东很难坐到一张桌子上谈谈公司的发展。

中法人寿一位前高官也坦承,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由于股东资本实力和理念差异,双方原有的优势经常在磨合过程中损耗,无法实现互补。

外资保险公司所受的种种局限,也是邮政集团放弃中法人寿,另起炉灶的原因。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道,进入中国内地多年来,外资保险公司的总市场份额难以超越个位数,究其原因包括监管限制——特别是对外资所有权和分支机构扩张的严格限制、中国对保险的不同文化态度以及日益显著的渠道挑战。

前述高管也表示,虽然在设立分支机构的许可审批上,外资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审批原则及标准与中资保险公司并无明显不同。但有调查显示,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许可审批所花费时间普遍长于中资公司。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表明,中邮人寿成立至今已经设立了19家省级分公司,而中法人寿迄今仅有一家北京分公司。

“中资命”?

面对匮乏的销售渠道,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为主,保险公司必须探索出自己的道路。但是这条路,中法人寿一直走得很艰难。

新股东带来新高管,一度招兵买马、重启业务。无论是发力万能险,还是聚焦电商平台,中法人寿始终没有找到从泥沼抽身的办法。

2015年,中法人寿原保费收入仅为2.5万元,抵不上企业高管的月薪。与此同时,其偿付能力也拉响警报。2016年三季度末,中法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上季度末的185.38%骤然跌至负128.35%,四季度末则进一步跌至负140.31%,远远低于100%的监管红线。

偿付能力不足,业务也被监管叫停。2016年四季度,中法人寿的保费收入為零。

一代外资险企落魄至此,增资补血需求迫切。

2017年4月14日,中法人寿向保监会上报了增资方案,拟引入三家新股东,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至15亿元资本金。

增资方案显示:中法人寿拟新增注册资本约13亿元,鸿商产业控股集团出资3.99亿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公司出资1.75亿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拟引入新股东广西长久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98亿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98亿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西藏先仁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8亿元计入新增注册资本。

若此次增资成功的话,中法人寿的股东分别是:鸿商产业集团持股33.3%,北京人济九鼎持股15%,广西长久汽车投资持股19.9%,宁德时代新能源持股19.9%,西藏先仁投资持股8.57% ,法国国家人寿持股3.33%。

根据《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外资比例不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但与此同时,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也不应少于25%。这也意味着,若此次增资获批,中法人寿将彻底变身中资险企。

对于此次变身,一位监管层人士称,正在走审批程序。如果获批,中法人寿的监管部门将从保监会国际部变为人身险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外资险企变身中资并非没有先例。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原太平洋安泰人寿)都已经改制为中资公司。其中,光大永明人寿变身中资公司后,业绩增长了7倍。

若能顺利变身中资险企,中法人寿借助股东的力量,或许能迎来逆袭。但是,其背后也折射出外资险企在华的经营困境。

根据安永发布的数据,近年,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一直在个位数徘徊,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超过半数乃至2/3未能盈利。

不少外资险企认为监管过严是在中国运营最难的环节,他们期待政策的进一步“松绑”。《2015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保险业)》中,中国美国商会建议缩短经营年限要求(包括取消代表机构年限要求),并且在确定持续经营年限时充分考虑公司重组的情况;《2015-2016韩国企业白皮书》亦提出,放宽外资保险公司设立条件。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也认为,随着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推进,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改革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猜你喜欢
中邮注册资本中资
中资油田服务企业海外投资和市场开发策略探讨
中邮优选“知耻后勇”夺半年亚军
本 期 导 读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