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唱歌是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一首好的歌曲是形象生动的歌词和优美旋律的完美结合,最易被他们理解和喜爱;再加上学习唱歌又不像学习乐器那样需要一定的条件,“乐器”就在孩子们身上,只要愿意开口就能唱歌,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学习唱歌是艺术启蒙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如何教孩子唱歌,让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生活和歌唱阅历尚浅,儿童声乐教学要在他们已有知识、生活和歌唱感受的基础上,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寓学于乐,是我们儿童声乐教师应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所以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的首要条件,歌唱的发声、音准、歌曲的情感表达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经常有一些喜欢唱歌的孩子跟我说,“他唱歌真好,他的气儿足!”“他唱歌喊着唱,不会用气儿!”“哎呀!这个高音我唱不上去,没有气儿了!”他们这些朴素而直白的说法,表明他们对歌唱与呼吸的关系是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的,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可以做如下练习。
请小朋友们深吸一口气屏住不动,然后张开口,任意发一个声音,结果怎样呢?——对,发不出来!这时请把气徐徐呼出,随着呼气继续发这个声音——啊!发出来了。
我们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喉部有两片由前向后、左右并列的肌肉薄膜形成的韧带——声带,两片声带之间有呈三角形的小空隙,不发声时两片声带是分开的。当气息流动冲击时,声带闭合就产生振动,于是就发出声音了。刚才我们把吸的一口气屏住了,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就不会闭合、不能振动,所以发不出声音。当我们把气徐徐呼出并冲击声带、声带产生振动时,就发出声音来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气息与发声的关系,还可以做一演示:双手各拿一张同样大小的薄纸,代表两片声带,两张纸平行竖立并悬空,相距1厘米,从两张纸中间由上在下吹一口气,这时会发现原本分开的两张纸的下端合拢了。这个现象说明是气息的流动造成了声带的闭合,是气息的冲击导致声带振动。
我们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如说话、喊叫、哭笑等,由于情绪的不同,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都会有一些变化——情绪激动时声音往往高而强;情绪低落或平静时声音往往低而弱。声音的这些变化都与呼吸有着直接的关系,激动时的呼吸会深沉而紧张,平静时的呼吸则平浅而舒缓。但这都是人的本能动作,是自然的、下意识的动作,是不需要经过训练的。而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虽基本原理一样,但歌唱的吸气应更加深沉,歌唱的呼气则与生活的呼气大不相同,它是有控制、有节制的,这些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做得更好。下面介绍一些游戏性的歌唱呼吸练习。
1.数数游戏
随教师的口令吸一口气后,快速大声数数:第一次从一数到十五;第二次从一数到二十;第三次从一数到三十;第四次从一数到四十……随着数的数一次次增加,孩子们需要“大口”吸气,这时的吸气与日常生活不一样,实际上是口与鼻的同时参与,而且也使他们体会到腰部、腹部膨胀得像个“气球”一样。
2.吹纸片游戏
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约长7厘米、宽6厘米)的薄纸片,伸出一只手,将纸片平放在手心上,深深吸一口气,随后徐徐吹气,将托着纸片的手慢慢竖起来对准嘴,看谁的纸片不掉下来。反复练习,可以向后移动手的位置。当纸片能在吹气中贴在手心时,将另一只手插在腰间,这时他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腰腹部是膨胀的,直观感觉到深吸气时腰腹膨胀的支撑状态以及吹气(呼气)时所需要的“控制劲儿”。
3.抽泣体验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哭泣的体验,也有过哭后还委屈的情况,请大家“委屈地抽泣”吧!当连续做多次以后,孩子们会感到膈肌发酸、很累。其实,这个练习就是帮大家练习快速吸气,是为歌唱中的“急吸”做准备,同时也锻炼了膈肌的力量。
4.停止呼气
随着教师的口令,做深呼吸练习:“吸——呼——吸——呼”。反复做八次,当第八次喊完“吸”时口令突然停止,屏住气等待教师的口令;停十六拍后,将气徐徐呼出,呼气也要在十六拍内完成。通过这个练习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保持气息的感觉,锻炼控制气息的能力。
5.吐唇练习
吐唇练习,孩子们喜欢叫“打嘟噜”。这个练习的要求是:双唇放松并轻轻合拢,用气吹向双唇,发出“嘟”的声音,让这个声音越长越好。当掌握了要领,能发出流畅的“嘟”音后,还可以由简至繁地加上短小的旋律,成为练声短句(如谱例1)。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气息与声音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是对他们运用气息能力的考查,因为没有气息的支持是发不出这个“好玩的嘟音”的。
谱例1
6.吹泡泡游戏
用一根直直的塑料吸管吹肥皂泡泡,要求眯起眼睛把吹的管想象成一条“直直的线”,看到泡泡是从直线的另一端飞出去的。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歌唱时呼出的气息就像从嘴里吹出的一条线那样集中而均匀,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呼吸控制的力量是柔和而持续的。
其实,在儿童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闻花香、打哈欠、打喷嚏、咳嗽、大声喊叫、大笑、擤鼻涕、惊呼、吹灭蜡烛、吹掉灰尘等。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歌唱感受和基础时,他们会回过头来印证从生活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1.缓吸缓呼
缓呼缓吸是歌唱呼吸的基础,也是训练儿童歌唱技术采用的基本方法。要求吸气时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呼气时注意保持住吸气的状态,要平缓而有控制。训练时,可以在教室摆上一盆盛开的鲜花,让孩子们一个个地去闻,闻了一朵,好香啊!再闻一朵,还是那么香。他们把满满的一盆鲜花,一朵朵地闻遍……这时,他们的吸气是深沉而缓慢的,他们会用鼻子和嘴“贪婪地”大口吸气。当他们把吸进的气徐徐吐出时,已经完成了“缓吸缓呼”的练习。在此基础上,在中声区最舒服的音高——小字一组的a上唱一个长音(如谱例2),这就是缓吸缓呼的发声练习了。
谱例2
一般情况下在演唱优美抒情、速度不快的歌曲时要运用缓吸缓呼的方法。《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群怀着丰收喜悦的孩子,在宁静的夏夜,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回忆旧社会的痛苦生活,他们深深地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演唱这首抒情性歌曲,要用稍慢的速度,唱前先要设计好吸气的位置,在不影响乐句完整流畅的情况下柔和而深沉地吸气,平稳而有控制地缓缓呼气(歌唱)。
2.急吸缓呼
教师在楼上窗口招呼楼下的学生(喊):“你——们来——了吗?——”学生向楼上的教师急切地喊着回答:“来——啦!——”做这个练习时,教师和学生都会先积极、快速地吸一口气,而后用这口气慢慢地喊出来。这简单的喊话练习了歌唱的“急吸缓呼”。急吸缓呼也是歌唱的一种呼吸方法,在演唱没有休止符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乐句时,就需要运用这种呼吸方法。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影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影片中,一群活泼的孩子在优美动人的歌声中,轻舟荡漾在湖面上。这样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应运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来演唱。但在第9、10小节“海面倒”和第13、14小节“四周环”(如谱例3)中的“海面”和“四周”都与其前面的乐句紧接相连,因此需运用急吸缓呼的方法,即在它们之前急吸一口气后立即缓缓地呼气。
谱例3
3.急吸急呼
我们都见过小狗喘气,几只小狗奔跑打逗之后坐在那里伸出舌头快速地边吸边喘。模仿小狗喘气,就找到了歌唱中急吸急呼的方法,可以用小狗喘气的节奏发声(如谱例4)。急吸急呼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把气吸到肺里,在保持气息控制感觉的基础上,快速灵巧而集中地呼出,一般用于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唱跳音时多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短促、灵活、有弹性。
谱例4
《花海飞歌》(李众词,孟庆云曲)是一首表现布依族孩子们歌唱大自然、歌唱幸福生活的十分热烈欢快的舞蹈性歌曲。运用急吸急呼的方法,才能使唱出清脆明亮的声音,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艺术形象。
总之,歌唱呼吸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歌曲的音乐特性、歌曲的速度、歌曲的情感表达为依据,不论演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活泼欢快的歌曲,还是优美抒情的歌曲,选择的呼吸方法都要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