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霞+陈建
摘 要: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移动Web服务端开发的内容。本文从阐述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对于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创新与改革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改革路径
引言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本身存在着入门容易但是知识点难以掌握,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等现状。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只有做好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工作,才能够确保学生更加完整、形象的理解到移动web服务端开发的真正内容。
一、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必要性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的必要性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以下从增强教师学术能力、实践全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对于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1.增强教师学术能力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能够显著的增强教师自身的学术能力。教师自身学术能力的提升带来的正面影响体现在许多环节中,并且教师自身的学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程度与效能水平。因此高职教师通过课程创新能够更好地吸收前沿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更高效的研究最新的相关著述,在起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效果的同时也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全新教学模式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本身也是一个实践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课程创新的进行有助于激发其理论-实践的良性教学循环。其次,课程创新的进行还能够给高职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创意,在保持教师教学活力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最终可以促进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本身达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可以显著的激发起学术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持续的进行改革属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之一。并且课程创新与改革路径的选择也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智力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尝试各种教学改革路径,从而能够在将课程最新的理念引导给学生的同时进一步的开拓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视野,最终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路径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路径是多样化的,以下从提升学生知识层面、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增加学生实践环节等方面出发,对于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
1.提升学生知识层面
高職《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与改革的第一步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高职教师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视频来向学生介绍各种压缩编码标准和方法,并且通过在课堂上建立知识讨论小组来对于教师选择的案例中的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和讨论,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的来掌握理论知识,最终可以做到在本质上掌握移动Web服务端开发的内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与改革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高职教师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时首先应当深刻的认识到网络平台中所具有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以及便捷性和交互性,因此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通过依托移动流媒体技术来突破传统移动Web服务端开发教学中的技术限制,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课件的网上点播和实时授课,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用和丰富多样的学习平台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显著的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学习效率。
3.增加学生实践环节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创新与改革需要着眼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故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高职教师在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时首先应当着眼于让实践环节的内容和质量都能够逐步的完善。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微课视频来显著的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高职教师在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时还应当通过开展应用性设计来激发起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并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内容来开展课外设计,最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复杂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开发设计,最终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结束语
高职《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的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对于技术的实践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与改革,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凤敏.《移动流媒体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5,19(8):52-54.
[2]姜玉莲.基于微课程构建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以基层电大课程实践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1(03):43-44.
[3]毕烨;周政新;韩秀玲.基于流媒体在线直播的创新课程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