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我党进步和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开展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在行动中的最好体现之一,笔者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2016年赣州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16005)。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着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项促进现代文明、推动社会发展的全球性社会运动,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凭借其满腔的热情、真挚的爱心,将他们的课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一、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引导。
一般高校志愿服務活动的开展是有学校的团委牵头,或挂靠学生社团,或由各个学院组织实施。由于高校或社会团体往往并未清晰地区分参与服务的是党员、团员或者群众,因此大多数参与服务的学生党员也仅仅只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服务,并未以一个更高的要求来锻炼自我。高校党委或基层党组织很少开展党员的志愿服务,(把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作为党员培养教育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部分基层学生党组织缺乏系统的安排和指导,志愿服务内容大多数重于配合重大政治任务,脱离大学生思想和工作实际,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简单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展开正确有效的引导。
(二)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待创新
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主要是到敬老院和社区打扫卫生,义务献血等,没有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来开展,不能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服务的对象选择上缺乏调查研究,只注重志愿服务的形式,没有真正的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迫切需求,很难取得实效。
(三)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尚待完善
1.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活动场所不固定,缺乏经费、权益和机会保障,服务活动难以长期长效实行,高校学生党员的职责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因为高校的特殊性,参与的志愿活动当中存在的“短平快”等特点,且往往集中在节假日,形式简单,在走访、参观后草草收场,难以取得实际的成果,达到理想的目的。
2.监测与评估机制有待修整,高校对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缺乏监督,尚未形成对党员志愿服务效果的科学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学生党员积极性难以调动。部分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功利性过大,为了证书、表彰或者其他奖励而参与志愿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管理
1.做好志愿者注册工作。注册志愿者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的统计,也是普通党员和党员志愿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先进性的体现,更是一种光荣身份的象征。
2.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要做好登记和证明工作。不论是统一组织还是个人进行都要及时、准确的进行统计,不让老实人吃亏,每学期或学年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公示,进行表彰,让志愿者感受到组织的认可,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典型,发挥其榜样的力量。
(二)志愿服务要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志愿服务要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必须创新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1.志愿服务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党组织统一安排,更多的是使大学生党员在平时,如:寒暑假、周末自发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2.根据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进行志愿服务。比如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可到中小学支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到社区进行义务电脑维修,文秘专业的可到乡镇、居委会处理文字工作等。
3.结合重大节日或纪念日进行特定的志愿服务,如:交通协管、普法工作等。
4.要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单位的需求,做到精准服务。
只有志愿者对志愿活动的内容更感兴趣了、更擅长了,才更有积极性;只有能够做到精准的服务,才能实实在在的帮助地方、基层解决问题;通过志愿服务也能使我们党员志愿者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双赢。
(三)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志愿者数量少和积极性减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激励机制不到位。虽然说志愿服务是自愿的、不求回报的,但是激励机制是指挥棒,是引导广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指南针。
1.把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各级评先评优的重要考核内容,把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条件。
2.加强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把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素质拓展学分或社会实践学分来计算,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四)加大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
高校党组织要把志愿服务做的有特色、有影响力、形成品牌就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志愿服务是学校的一张名片,对树立学校的良好办学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积极的作用。建议高校划拨专项经费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其次也可与相关基金会或公益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来保障志愿服务资金的充裕。
2016年6月,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高校基层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组织和开展好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使其作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邝绮琳.试论高校党建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和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80-81.
[2]刘袆男.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6(7):112-113.
作者简介:程锋,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