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波
(慈溪市人民医院 骨科,浙江 慈溪 315300)
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路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燕波
(慈溪市人民医院 骨科,浙江 慈溪 315300)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胫骨平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积极性及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时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康复护理路径;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术后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劈裂、塌陷、粉碎,膝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减少伤残率的关键[1]。目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康复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康复护理路径是按照时间顺序实施康复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于减少遗漏项目,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我科室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路径,效果满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12月胫骨平台骨折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岁,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无腿部畸形,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排除依从性差,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下肢神经性疾病、下肢关节强直及胫骨手术史者。本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9岁,平均40.5±15.5岁;Sc hatzker 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受伤时间2 h~3d,平均1.2±0.5d。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41.2±16.4岁;Sc hatzker分型:Ⅰ型29例,Ⅱ型11例;受伤时间6 h~2d,平均1.4±0.5d。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治疗,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康复护理
1.2.1 常规康复护理 术后当天将患肢抬高,保持伸直位,防止外旋,根据患者的表现在疼痛感觉较轻的时间段进行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被动活动膝关节[2]。视患者的恢复情况,主动活动膝关节,术后第3d将患肢置于CMP上被动膝关节。在患者患肢能力恢复程度允许的情况,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扶助行架下地行走。康复训练期间锻炼活动频率和次数具体幅度不作要求。
1.2.2 康复护理路径 术前根据《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的相关内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基本体质、骨折类型、年龄、软组织损伤情况等),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规律,制定康复路径表,将康复锻炼时间分为术后当天、术后1~2d、术后3~7d、术后8~14d、术后2~4周、术后4~6周。术前采用集中健康教育的形式,结合宣传资料、影音资料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预期目标,取得患者的配合[3]。术后由专职护士指导定期为患者进行康复的指导和训练。⑴术后当天:进行患侧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持续5~10s/次;进行别动屈膝<60°;踝泵运动,持续3s/次;以上强度均为2~5次/组,1~2组/d。⑵术后1~2d:踝泵运动(2~5次/组,1~2组/d)、压腿运动(重复10~20次/组,2~3组/d)、被动屈膝≥90°(重复10~20次/组,2~3组/d)[2]。⑶术后3~7d:在以上运动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主动屈膝≥90°(重复10~20次/组,2~3组/d)、直腿抬高≥30°,坚持5~7s(重复2~5次/组,2~3组/d);助行器辅助站立及行走,患肢不负重。⑷术后8~14d:在以上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直腿抬高≥60°,坚持5~7s(重复2~5次/组,2~3组/d);主动屈膝90°~120°(重复10~20次/组,2~3组/d)。⑸术后2~4周:重复前14d的运动,采用助行器辅助站立及行走,患肢部分负重。2周后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决定是否站立行走。⑹术后4~6周:采用电话、网络即时软件以及在患者复诊时,指导进行下上楼梯、下蹲运动以及完全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积极性 于术后4周对患者的康复积极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康复的需求程度、配合程度、依从程度、遇到挫折后的良好情绪、护士及家属鼓励的作用等,每个方面0~10分,总分0~5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
1.3.2 膝关节功能 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4]对患者术前、术后4周、8周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HSS内容包括疼痛、伸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内外翻畸形、是否需要支具几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4级:优>8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60分。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
表1 手术前后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分)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面的塌陷及骨干与股沟端的分离,术后康复过程比较漫长,常遗留下运动、感觉障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问题[5]。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既要尽快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又要防止术后还在愈合的组织及其周围组织过度负荷。有文献报道[6],科学的功能锻炼是减少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护理路径介入,当患者清醒后给予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护理路径组的患者康复积极性较高,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更好。
康复护理路径针对患者所处病情的不同时期进行差别对待,符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病理、生理特点,有利于发挥康复的最大效能。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是决定术后康复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患肢的基本功能要通过患者的主动锻炼才能康复。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动员,通过集中干预、结合影音宣传资料健康教育以及榜样效应、社会支持等多种方法,一方面让患者知晓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帮助患者克服了畏难情绪,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计划进行分阶段的康复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改善关节周围肌力、保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7]。护理人员术后按照CPN的路径对患者时候康复护理干预,使得整个康复计划更规范,患者知道如何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何种康复训练,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康复训练转变了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关节骨折的愈合和活动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而且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督促患者在院外继续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康复锻炼脱节、功能锻炼指导不到位的现象,保证了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1]扎西卓玛,李徽.高原地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观察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42-343.
[2]王倩,王春梅,陈乙瑞,等.综合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9-152.
[3]季明娟.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5):889-890.
[4]唐宝萍.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54-155.
[5]吕亚.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7-58.
[6]柴学红.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股骨颈骨折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5):3069-3071.
[7]杜雪莲.Pilon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8):1305-1306.
[8]林凤英,李佩霞,危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70-72.
2016-07-20
王燕波(1979-),女,浙江慈溪人,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2.032
R473.6
A
1674-6449(2017)02-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