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有传人
——雷锋小学“小雷锋”们的成长故事
本刊特约记者 肖 淳
从1991年至今的26年里,一批批“小雷锋”毕业了,长大了,但他们学习雷锋精神的行动却从未停止。如今,他们虽然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虽然大多已成家或做了父母,却依然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续写雷锋日记,践行雷锋精神,自觉做雷锋传人。
2012年5月28日,雷锋小学像过节一样迎来了很多尊贵的客人:乔安山、李增、李有宝、卢勤……还有几十名当年的“小雷锋”。大家一同参加了雷锋小学命名15周年庆典活动及“小雷锋”座谈会。
“小雷锋”们返校
让当年的“小雷锋”们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在雷锋像前的敬礼活动,每年“六一”命名表彰“身边小雷锋”,相伴6年的“学雷锋魂 走成才路”校训,自己编写的《螺丝钉》队报,还有“手拉手”活动等。
曾经的“小雷锋”李琳说:“每一次走过母校时,都会唤起我对小学生活的记忆,其中更多的是感动。我们在这里学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我们获得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小雷锋。母校是所有‘小雷锋’永远的家。雷锋精神是陪伴我们成长的财富!”
当年有主持特长的“小雷锋”蔡扬,如今已是河北经贸大学团委书记。她说:“母校的校训‘学雷锋魂,走成才路’一直激励着我前行,使我能在初中第一批入团,在大学第一批入党并获得了‘特别优秀毕业生’称号……感谢母校带我走上学雷锋之路,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坚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的民航飞行员王东告诉大家:“我没有忘记去雷锋班时我生病了,是李有宝叔叔背我到医务室看病;在‘知心姐姐’卢勤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中国少年报》报社,了解了它是怎么诞生的;写了一辈子雷锋的陈广生爷爷曾夸我们胆大,敢穿着印有‘雷锋传人’的文化衫,打着‘寻访雷锋魂’的旗子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如今,我能成为一名优秀民航飞行员,得益于雷锋精神在我心灵中打下的深深烙印!”
正在河北师范大学就读的王琳回忆道:“在雷锋小学上学时,我每天走进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雷锋叔叔敬队礼。直到现在,我仍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因为它不光能表达我们对雷锋的敬仰,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对雷锋精神的一种坚定和自信。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我常很自豪地说‘我是雷锋小学毕业的’!”
“小雷锋”们返校合影
已成为医生的“小雷锋”蔡洁表示:“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就是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我的生命价值。请母校放心,我会永远做一名‘小雷锋’! ”
回忆起《螺丝钉》队报,当年的“小雷锋”翟晓辉清楚地记得它源自雷锋的那句名言:“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做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在中央美院读书的 “爱心志愿者”李铭说:“在孤儿面前,我放下私心,全心全意地爱护他们。通过学雷锋活动,我感悟到要用行动延续雷锋精神!”
……
“小雷锋”们回母校不仅说出了他们的成长感悟,还决定一同办三件大事:一是成立“雷锋传人同学会”;二是创建大《螺丝钉报》和“雷锋传人同学会”QQ群;三是与雷锋小学的14个中队“手拉手”。
在众多“小雷锋”中,冯溪、李雪琰最令人羡慕,因为他们曾光荣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冯溪还和她的“手拉手”伙伴耿雪玲一起走进了中南海。
1993年的一天,元氏县大陈庄的耿雪玲突然收到一个叫冯溪的小学生的来信。信上说:“我从电台知道你家里很困难,爸爸去世,爷爷、奶奶又瘫在床上,但是你有一个坚强的妈妈,应该骄傲……你放心,我和你是同龄人,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不让你失去上学机会……”耿雪玲很快回信:“见到你的信,我非常感动。从城里好心的伙伴身上,我感受到了真情……”
当时四年级的冯溪带领小伙伴们开展了“献出一片情,救助耿雪玲”活动。队员们自愿捐出文具、图书等物品和500元钱。从此,耿雪玲得到了更多小伙伴的帮助。后来,冯溪还和小伙伴们在大陈庄小学举行了“春游连着你和我”主题队会。耿雪玲能够继续上学后,比过去更努力,学习成绩也更好了。
1994年的“六一”,冯溪和耿雪玲荣幸地参加了“全国百对朋友相会北京”活动,还一同走进了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校后,雷锋小学组织队员们召开了 “欢迎最幸福的孩子”主题队会,共同分享她们的幸福时刻。之后,冯溪与耿雪玲常来常往,互学互助,共同成长。如今的耿雪玲成了工人,冯溪当上了教师。
在第三次全国少代会代表中,年龄最大的是孙毅将军,最小的是石家庄的队员代表李雪琰,而且这一老一小都与雷锋小学有缘。孙毅将军曾两次为雷锋小学题词,雷锋小学的队员们每年都去北京看望孙毅爷爷。少代会期间,李雪琰还专门去了北京雷锋小学,拜访了孙毅将军。返校后,李雪琰把自己与党和国家领导的合影悬挂在了队室里。她后来还在日记里写道:“1995年的‘六一’是令我自豪的一次人生经历。每当翻阅那时的照片,我都会感叹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不是荣誉二字就能概括的,而是雷锋小学育人的沉淀,更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如今,就职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李雪琰仍坚持以自己的行动传递雷锋精神。
“小雷锋”们如今从事着医生、教师、公务员等多种工作。其中,还有两位女生白手起家成了自主创业的先锋。一位叫庞博,在2011年注册了“石家庄市申先企划设计有限公司”;另一位叫蔡淑彬,2001年创建了“秦皇岛市盛邦文化产业公司”。
“小雷锋”座谈会
庞博的成长故事要从1994年国庆节讲起。当时,辅导员带领十几名“小雷锋”到北京开展体验首都国庆活动。在告别北京那天晚上举行的联欢会上,被小伙伴们称为“老慢慢”的庞博竟即兴编演了一个 “一扮三”的小品,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她也初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从此以后,庞博承包过中队黑板报和专栏设计,自荐过队列比赛领队,参加过与香港小童子军手拉手、迎港归“山海关现场百米长卷绘画”等活动……成为《螺丝钉》队报的美编和总编后,她把这份报办得有声有色,还把大队工作做得有条有理。
当她再次回到母校,在队室里发现当年那些油印的《螺丝钉》队报时,兴奋得一个劲儿地拍照,并感慨道:“我的文化设计就是从《螺丝钉》报开始的,我创业的毅力也是通过学习雷锋精神培养起来的啊!”
从小就不服输的蔡淑彬曾是能歌善舞的“特长小雷锋”。上大学时,她就利用假期做主持、搞策划、打零工。后来,她在困境中创办了“秦皇岛市盛邦文化产业公司”,并逐渐使之发展成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如今,谈到自己创业的艰难时,身为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的蔡淑彬含着泪水说:“当年为了赶工程,常常一天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几夜不能合眼休息,而且工地上几十号员工的冷暖还需要我关照。困难的时候,我本能地想起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想起了‘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成就了我创业的‘第一桶金’……”
一块橡皮引发“爱的传递”
蔡淑彬从2012年起就开始资助雷锋小学的两位特困学生。她不仅每学期为两位学生每人寄来500元钱,还常送他们一些水彩笔、铅笔盒、书包等学习用品。学生家长感动得连连表示:“我们会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长大做好人,做雷锋传人,像蔡淑彬一样做善良的人。”
2015年这两名特困学生毕业了。蔡淑彬马上又向学校提出:“再让我资助两个学生吧,希望我的一点爱心能给他们一点帮助,这也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一点回报!”就这样,她又资助了两位特困学生。
和蔡淑彬一样资助特困生的李娜,谈到为什么这么做时,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上小学五年级时,我们到赞皇山区开展‘手拉手’活动。在村里,我遇到一个同龄女孩,她把我带到了自己家热情招待。她的家只有一间阴暗的茅草屋,一张木板床,一张木桌子,但墙上贴着女孩的几张奖状。我临走时,她把一块彩色的西瓜瓣橡皮送给我并说:‘你的舞跳得真好!’20年过去了,这块橡皮我一直保存着。它代表着一份大爱,令我感动,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善’的种子……”
一个个“小雷锋”20多年的成长历程,令人真切地感受到:雷锋精神并不遥远,它就在人们心里,就在人们身边。如果说“小雷锋”们接受的“大爱”是从小在潜移默化的培育中实现的,那么,他们“续写雷锋日记”的行动则是自主的选择,并渗透于生活的细节里。雷锋精神滋养了他们,也使他们成为了雷锋精神的传人!
(栏目编辑 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