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初中历史课外阅读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的能力,而课外阅读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则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需要;知识面;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而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初中历史课外阅读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的能力,而课外阅读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则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两者缺一不可。在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拓展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它还会推动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中学历史教师有必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一、开展课外阅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涵盖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又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博大精深。而初中三年的历史课程安排,只能是精炼抽象、非常浅显的学习人类发展轨迹的轮廓,从中领略一下人类文明发展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历史课堂的讲解,对学习初中历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加大历史课外阅读的容量,扩大课外阅读的知识面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奥秘的兴趣。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历史故事曲折动人、历史之迷引人入胜……在课外阅读中,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学习兴趣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有了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进一步阅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历史知识就象浩瀚无边的海洋,教材内容仅是沧海一粟。因此只讲授教材是难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而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 .郎格朗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让學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拥有善于学习的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便能进行自主学习,及时补充新知识,永远成为时代的主人。
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初中历史教学也是这样。只讲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的说明阅读不仅对于语文学习重要,对于历史也同样重要。那么,读什么样的书呢?漫画这类的书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推荐好书,有品味的、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之作当为首选。如《史记》《资治通鉴》《诗经》等作品。语言规范,内容深刻,影响深远,多读这类书,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大有好处。读的过程就是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历史素养形成的过程。试想:不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怎知杜甫面对黑暗的不平等的社会时内心的悲愤;不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知陶渊明笔下东晋社会的黑暗与作者隐居时的闲适?因此,我认为,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注重阅读;要想教好历史,更要注重阅读。既然说了是课外阅读,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到课内很多所没有学过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单一学习一本历史书作用是不明显的。因为一本历史书里面,很多内容都需要查找课外的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懂得课文究竟在讲些什么,作者编排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学多一点知识,读多一些书,慢慢的累积下来,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会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课外阅读对分析方面也是非常有用处的。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史料,在分析史料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的分析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记载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是可以记下来,以便学习历史时在分析材料时用上去。
三、如何在课堂内外进行初中历史课外阅读指导
俗话说,“施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教会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有助于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精读略读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在历史课外阅读中,由于受阅读时间限制,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尤其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浅显、阅读目的在于拓展教材知识的历史读物,可以快速阅读,阅读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抓住发展线索,提纲挈领搜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而对于那些内容较为深奥、阅读目的在于印证或反驳教材观点的历史著作和历史文献等,则需逐章精读。
撰写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积累。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记忆,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读物大都来自学校图书馆,因此应以摘录式笔记和感想式笔记(即读后感)为主。摘录式笔记主要记录一些知识性、哲理性的内容,要求做到有选择性且忠实原文,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页码等。感想式笔记就是在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海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分析能力与辨析正误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助之外,还可以让我们遨游历史世界,知道历史故事,寻找历史乐趣…… 所以说,课外阅读对初中历史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