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程+刘丰林+舒剑萍+李辉
摘 要:探究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对提升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成效。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技术对20名困难大学生进行6次团体辅导干预,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焦虑量表(SAS)和Zung抑郁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三组)组内前后测比较,实验组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得分达到差异水平(P<0.05);三组干预后组间比较,症状自评量表、总休幸福感量表上得分达到显著性差异(P<0.01),抑郁自评量表上得分达到差异水平(P<0.05);三组干预后跟踪组间比较,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跟踪组内比较,在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达到差异水平(P<0.05)。结论: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缓解困难大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施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12-03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关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是一门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促进人们生活幸福的新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和精髓,与大学生团体辅导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心理健康干预有效形式,即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通过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增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让大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开发心理潜能、充满乐观希望,促进大学生学会幸福的生活态度。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武汉某高校60名在校本科生,其中男生38名,女生22名,年龄在18—22岁。通过张贴海报招募,经面谈后选择在学习、人际关系、经济或就业某些方面存在困难,且自愿参加团体训练小组的学生。按照匹配分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团体辅导实验组)、对照组(定期开展班会)和控制组(不做任何干预)。团体成员无明显心理障碍,有意于改善心态和提升主观幸福感。
1.2 研究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此量表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Zung焦虑量表(SAS)、Zung抑郁量表(SDS):分别为20个项目,反映了焦虑和抑郁的水平。
1.3 研究方法
(1)实施程序:团体心理咨询每周活动1次,每次约2h左右,共6次,分别是:相逢是首歌、遇见最美的自己、打开快乐之门、积极人际、感恩、探索积极的人生意义与希望。活动结束后,学员要认真完成布置的训练作业,并有意识巩固辅导效果。
(2)研究设计:对成员进行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的分组,对三组被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方式。首先对所用成员进行相同量表的心理前测。在实验实施阶段,对实验组实施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被试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展开讨论,控制组在干预期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实验结束后三组被试进行相同量表的心理后测。在实验结束后两个月,再对三组被试进行相同量表的追踪测量和访谈。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问卷,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被试实验干预前测结果比较
在干预前,首先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前测。测试结果表明,三个组在四个量表的均值和F值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三组被试在干预前具有无差异性,同质性较强,干预前的个体差异性小。详见表1。
2.2 三组被试干预前测后测的结果比较
在干预后,分别对三组被试各自的结果进行前后测的的比较检验。t检验的结果显示,三组中效果较明显的是实验组,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評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得分上都有明显积极的差异变化,其中症状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在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上有一定差异,控制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存在差异。详见表2。
2.3 三组被试实验干预后测结果比较
干预后,可以对三组被试的后测试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三组被试的干预效果。表3显示,经过实验干预后,三组被试的结果出现显著性差异。其中,症状自评量表、总休幸福感量表上得分达到显著性差异,抑郁自评量表上得分达到差异水平,而焦虑自评量表上得分差异不大。
2.4 三组实验干预两个月后跟踪测验的结果比较
在干预试验后的两个月,对三组被试进行再测试。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4表明,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被试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焦虑自评量表上得分也有差异。
通过以上干预结果的分析,三组被试在干预后和两个月后的结果,都显示了差异性,显示了干预对三组被试的影响的差异性。说明,积极心理团体干预在抑郁、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在焦虑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2.5 实验组干预后及其两个月后的结果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的干预后与两个月后的实验结果比较,进行相同四种量表的追踪测试,可以从时间上纵向深入分析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表5结果可见,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后的两个月之后,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存在差异;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上得分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验干预两个月以后,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上的效果出现差异,即积极团体辅导结束后,在帮助成员掌握积极而幸福地生活的技能和方法,提升成员的积极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而对抑郁和焦虑则缺乏长期干预效果。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参加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学生较没有参加辅导的学生而言,焦虑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有明显的提升,抑郁情绪也一定程度缓解;干预两个月后跟踪研究说明,参加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学生较没有参加的学生而言,抑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量有明显的缓解与提升;干预两个月后参加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学生,在形成积极生活态度、掌握积极技能和方法、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上还存在效果,而在其他方面则没有产生明显干预效果。
3.1 巩固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具备的积极发展性心理干预作用
在进行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干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安全信任的团队,学生在辅导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成员交流与真诚反馈,发掘自我,感受同伴的温暖和力量,切身体验积极自我和积极情绪。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帮扶,体验到了许多新的经验和方法。在团队领导者和成员的解释、鼓励和安慰中,一起解决困感。
3.2 加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可延續性
从实验组跟踪后测比较结果来看,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幸福感等方面继续有所提升,而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并没有很大变化。是否情绪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的长期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得团体辅导的效果得以延续,如何使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深入成员内心,如何使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力更加持续,是团体辅导需要深思与改进的问题。
3.3 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在整个研究中,对照组定期开展了六次主题班会,每次都围绕一个不同的话题开展。分析结果可见,采取集中会议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其原因可能是,六次聚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加深了成员彼此之间的感情,提升了人际关系的互动,从而让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提升了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3.4 该研究虽取得了预期的目标,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因时间较短,次数有限,对有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足。在形式上采取团辅辅导与个案咨询相结合可能更有效果。同时为发挥团体辅导的长效机制,形成长久的支持系统,可指导团体成员建立不定期联系制度,进行长期跟踪随访,探讨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芳.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训练效果评价.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8):P33.
[2]魏鹏程.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实证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l4(3)198-199.
[3]姜金花.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效果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4]胡海青.高职贫困生自信心团体辅导效果研究.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27卷第1期,76-78.
[5]侯振虎.大学生心理应付方式及团体辅导干预效果实证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8(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