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F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炎症标志物和脂蛋白a变化情况观察

2017-05-16 18:48王晟杨怡王应
医学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

王晟 杨怡 王应

摘要:目的 观察CRY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炎症标志物和脂蛋白a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180例CKF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健康者作为其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各项指标,并检测初次透析、3、6、12个月的CRP、PCT、Lp(a)水平。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透析前后对比,患者的Crea和Urea明显降低(P<0.05);CRP、PCT、Lp(a)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患者的CRP、PCT和Lp(a)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般均处于微炎症状态并伴有高Lp(a)血症,进行血液透析不会使患者的CRP和PCT以及Lp(a)水平降低,对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CRY患者来讲.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出现,需服用抗炎以及降血脂药物。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炎症标志物;脂蛋白a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一般采取血液透析来清除机体过剩的尿素(ulea)与肌酐(clea)等有害物质进行治疗,但目前血透对炎症标志物以及脂蛋白a的影响作用尚有一些争议。本文研究了CRF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治疗其体内的炎症标志物和脂蛋白a的变化隋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80例CRF患者进行研究。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入选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排除具有肝病和服用阻碍脂类代谢药物的患者。将这180例CRF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6例,女74例;年龄在33-69岁,平均年龄为(48.17±5.92)岁;选取同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32-63岁,平均年龄为(45.85±4.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等资料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研究者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血液透析机透析,2-3次/w,4 h/次。运用动静脉内瘘或颈内静脉置管,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分别在初次透析、3、6、12个月当天透析后20 min内用真空采血管采血。

1.3观察指标 用贝克曼库尔特AU2700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CRP和LD(a)指標及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PCT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6.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资料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并且对两组数据进行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观察组透析前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透析前的各项指标(Crea、Urea、CRP、PCT、LD(a)等)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透析前后对比,Crea和Urea明显降低,说明透析有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前后患者的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LD(a)(脂蛋白a)等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CRF患者血透治疗炎症标志物和脂蛋白a的变化: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患者的CRP、PCT和Lp(a)水平显著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患者伴有血脂代谢功能障碍且血管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经调查表明,CRF患者一般均处于微炎症状态并伴有血脂代谢功能障碍,其体内的CRP、PCT和LD(a)水平也比正常人群普遍偏高,CRF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健康者的10-30倍。

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流至透析器,使之通过半透膜来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并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透析膜一般只使小分子通过,而CRP、PCT和Lp(a)等大分子理论上不能通过。然而本研究结果得出,患者透析前后CRP、PCT和LD(a)等水平并无明显差异,这与多项报道一致。其原因可能是肾脏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脂类物质在体内堆积;或者是患有慢性肾脏炎症,导致机体CRP、PCT会因应激而升高。

总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般均处于微炎症状态并伴有高Lp(a)血症,进行血液透析不会使患者的CRP和PCT以及LD(a)水平降低,对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CRF患者来讲,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出现,需服用抗炎以及降血脂药物。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
烟酰胺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