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个时代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写作重点也会不一样,志书也不例外。从旧方志的官本位思想,到第一轮方志的突出经济,再到第二轮方志的服务业上升,都取决于每个时代的政府和人民的价值重心,政府和社会利用志书的特殊功用表达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本文通过对一、二轮方志经济篇目设置重心的比较,管窥中国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问题。
关键词:第一轮方志;第二轮方志;四川省;经济篇目
1981年10月23日,中共四川省委发文向各市(地、州)委,县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各大专院校党委正式下发《关于编纂四川地方志实施方案的请示报告》,指出“编修地方志,是保存、整理、继承我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有助于了解省情,为搞好四化建设服务。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应把此事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支持,认真落实。”根据省委的文件要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正式成立,各市、县级编纂委员会也陆续成立,并开始编纂工作。从1981年开始至2000年左右,四川省各级志书大致出齐,基本完成了第一轮修志工作。
在第一轮《四川省志》进入尾声阶段时,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四川地方志工作长远出发,于1997年开始着手远景规划,并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1997年10月,川委办(1997)58文下发了“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2010年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始续修工作。此次志书的断限基本自1986年至2000年,个别地方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断限及体例方案。这就为各级志书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准备了条件。
因此,由于时间断限非常明确,而这20年来,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环境变化非常迅速。这就为两轮志书带来了一定差别,尤其体现在时代特征方面。而不同地域,不仅时代特征不同,地域差别也很明显,因此志书的地方特色也很突出。本文拟对四川省第一轮志书与第二轮志书经济部类的篇目设置做一比较,从篇目设置上来管窥这一时代变迁的特点。
经济类志书在第一轮63部省志中,有29部;而第二轮93部省志中则达到了42部。在总志中所占比重均在45%左右,并没有多大变化。
第一轮省志经济类中,工业志是大部头,在29部经济志中,工业志就有《电力工业志》、《电子工业志》、《纺织工业志》、《化学工业志》、《机械工业志》、《建材工业志》、《煤炭工业志》、《轻工业志(上册)》、《轻工业志(下册)》、《石油天然气工业志》、《冶金工业志》等11部,四川为盐业大省,故《盐业志》从《轻工业志》中别辟一篇,故工业志总共有12部。而在第二轮省志中,工业志仅有《工业经济志》、《电力志》、《石油天然气志》、《盐业志》、《烟草志》等5部。这一变化显示出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电力、盐业、烟草和石油天然气4个工业部门,直到现在,仍然在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比例,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比重仍然在逐年攀升。
在第二轮省志中,统筹经济类别的志书有明显增加,从第一轮志书中的7部增加到了14部。增加的志书有《审计志》、《物价志》、《国土资源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志》、《国有资产管理志》、《安全生产管理志》、《税务志》,取消了《供销合作社志》和《商业志》,将《商检志》析为《质量技术监督志》、《食品药品监督志》,将《统计·工商行政管理·劳動志》细化为《统计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劳动与社会保障志》。这反映出经济分工更加细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政府监管经济的部门机构更加齐全,职能更加完善和规范。如《税务志》的出现反映出税种的增加和税务部门机构的完善。《商检志》的细化反映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而供销合作社这样的带有计划经济时代标志的机构现在尽管依然存在,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但远没有改革开放前后的光辉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小。因此,专门对其别作一篇显然已经没有必要了。
在出入口贸易一类中,除《海关志》外,又增设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志》。近年来,海关越来越重要,海关贸易额和关税收入持续增多。其进出口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而海关及海关的监管机构也越来越健全。在第一轮省志中,交通类志书仅有《交通志》上下两册,而第二轮志书中,交通类志书除《交通志》外,又增加了《铁路志》与《民航志》。近年来,铁路与航空运输在交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铁路运输,2006年年客运量已达12.57亿人次。交通类志书数目的扩展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
农业类志书的篇目大体未变,第一轮志书中的《农业志》、《粮食志》、《林业志》都在第二轮省志中得到继承。另外第二轮省志又增加了《畜牧食品水利志》和《农机志》。这一设置符合历年来中央倡导的农业机械化的趋势。而别辟《乡镇企业志》一部也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富裕”的号召的响应,当然也是对近年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写实。
信息和通信产业在现在已经越来越深入百姓的生活,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信息和通信的产值也逐年激增。除电信外,又出现了移动、联通等大型通讯国企。而外国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制作和经营通讯设备和器材的企业也逐渐增多,如华为、中兴等企业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外国,成为跨国公司。互联网公司也是不计其数。这种情况下,显然无法再将信息和通信产业与邮政合编为一志。因此,将《邮政电信志》析为《信息产业志》、《邮政志》和《通信志》。
除省志外,四川省第一轮市县志与第二轮市县志在篇目上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在“科技”和“教育”的篇目上,也明显呈现出靠近经济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趋势。尤其是“科技”。为适应改革开放,第一轮县志中将“经济”置于“自然环境”之后,在“政治”、“军事”之前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第一轮《泸州市志》时,“科技”、“教育”被置于“文化”之前,比之相当的历史著作将历代“科技”置于“文化”之中或之后的普遍特征,这一改动已经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泸州市志》仅仅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置于“文化”之前,而“科学技术”与“教育”之前设“政治”与“军事”一大部类,将“科技”与“经济”隔断。第一轮自贡市志还有诸多第一轮市志都是如此编排。很显然,当时的修志者对于经济已有足够重视,但是并未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在第二轮《泸州市志》中,这一情况则被改变了,“科技和教育”仍置于“文化”之前,而“经济”则被置于“政治”之后了,这样“科技和教育”就与“经济”有了衔接,并且新开辟了“旅游”和“地方名产”两篇,而这两篇,“旅游”曾划归于“文化”部类,而“地方名产”则往往置于“农业”或“自然资源”之下。这也可以证明自20世纪初开始后,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旅游对于GDP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并且从“旅游”和“特产”从“文化”部类转移到“经济”部类与“文化”部类的交叉篇目中可以进一步证实,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从以前的关系温饱问题已经转移到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层面了。这样的篇目设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之前所述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外,这种设置进一步体现了教育和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旅游”、“科技”和“教育”也可作为“经济”与“文化”两大部类的过渡,将经济与文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整个篇目更具逻辑性。
第一轮《自贡市志》将“人口”置于“自然”之后、“经济”之前,而将“政治”放在“经济”之后。这样的设置比较合理。相比之下,第二轮《自贡市志》的篇目设置对于突出时代特征及本地特色的确做得比较好,但整个篇目设置的缺陷非常明显。将“人口”及“居民生活”置于“自然”部類之后,“经济”部类之前,可以说是比较合理的。之后设置“井盐”、“恐龙化石”、“灯会”等篇目,这些篇目一方面做了升格处理,一方面升格之后又提前,反映出自贡地区极强的地方特色,如恐龙化石较多、自贡自古出井盐、灯会特色等。但事实上,这些升格为“篇”并提前在市志前几章似乎太过了。而之后就是环境保护,反映出社会越来越重视环保的时代特色及本地治理污染的成绩。但是,将其放在经济之前,显然破坏了逻辑结构。没有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又何来环境保护这一说呢?而之后设置的“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和管理”、“交通运输”、“水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篇目都置前,并且将“工业”置于“农业”之前,而“金融”、“财政”和“税务”这些统筹经济却置于“经济”部类最后,但这些显然于逻辑不符。如交通运输、水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是经济的一个类别,应当置于“经济”部类之下,就算给以升格的待遇,也不应将其置于“财政”等篇目之前。这种设置,导致整个经济篇目出现混乱,从逻辑上人们很难看出相互统属的关系。尽管如此,第二轮《自贡市志》在篇目设置上的点睛之笔也是不少的。“乡镇企业”别辟一篇,置于“工业”之后,与《省志·乡镇企业志》接轨,反映出20世纪初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并且将旅游与教育分离,则更体现了旅游作为四川省新兴的第三产业在财政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的时代特点。
可以看到,在《四川省志》的篇目设置中,反映出经济出现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而四川各市、县志中,也能反映出新兴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并且还能反映出经济地位回归正常的趋势,这正是人民希望改变文化生活无法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以及传统工业体系无法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这些现状的急切要求。当然,这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修志者对于志书的了解程度的提高以及时代特征把握更加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新编地方志目录[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方志通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3]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朱虹,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方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