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建
山东
考点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
政治制度
1.禅让制。
原始社会末期,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相传,尧晚年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品行高尚的舜,舜年老时又将位置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2.世袭制。
王位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统治。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诸侯的权利与义务: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在自己封地内再分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4)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确立于秦朝。①目的: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②特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③措施: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2)巩固于西汉。①措施: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定为正统思想。②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发展于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强化于明清。①明朝:明太祖即位后,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与军政;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实行八股取士,以培养皇帝忠实的奴仆。②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清朝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
5.科举制。
(1)发展过程:①创立于隋朝时期。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②完善于唐朝时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时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③僵化于明朝时期。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
(2)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进入仕途的机会;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由于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从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②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苦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例1】(2016·江苏连云港·19)“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答案】A
【例2】(2016·福建福州·4)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根据题干中“创立于隋朝”“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
【答案】C
政权更替
1.概况。
(1)夏、商与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和商纣王在牧野大战,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2)春秋与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霸主,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
(3)秦、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4)魏晋南北朝: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
(5)隋、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
(6)辽、宋、夏、金、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名为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后灭北宋。
(7)明、清: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2.时代特征。
[时期\&基本特征\&夏、商、西周\&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社会的变革\&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辽、宋、夏、金、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例3】(2016·江苏泰州·30)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是( ) [西周][东周][春秋][▲][秦朝][西汉]
图1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故选C项。
【答案】C
【例4】(2016·四川乐山·1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所述的阶段特征对应的历史时期分别是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故本题应选C项。
【答案】C
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等。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以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为代表。
【例5】(2016·海南·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图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时期的青铜文明,四个选项分别是商朝、半坡氏族、商朝和南宋时期的文明成就,但C项与“青铜工艺成就”不符,故选A项。
【答案】A
重大经济决策和调整
1.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
2.秦朝: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3.西汉: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5.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推广种植。
6.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开凿新运河,推广棉花种植。
7.明朝:引进甘薯、玉米、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
8.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②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使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使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③影响: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例6】(2016·山东菏泽·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这样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戰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解析】商鞅变法中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会出现“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的现象。
【答案】D
【例7】(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7)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解析】从“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可知,材料所述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故选B项。
【答案】B
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成良田;江南地区种植水稻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经济重心的南移。
(1)时间:南宋时期。
(2)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表现: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例8】(2016·江苏连云港·21)图3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图3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图3是北方人口南迁图,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B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创新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
2.西汉: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出现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
3.唐朝: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创制出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例9】(2016·山东德州·3)小明对图4所示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江] [都江鱼嘴][江][江][飞][沙][堰] [宝瓶口][离堆]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的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的秦国,排除A项;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项;二者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都江堰是水利灌溉工程,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故选D项。
【答案】D
水利工程的興修
1.原始社会末期: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天府之国”。
3.秦朝: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4.两汉时期:汉武帝曾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令王景治理黄河,修筑黄河大堤。
5.隋朝:隋炀帝时,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例10】(2016·湖南郴州·6)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的有( )
①科举制 ②大运河 ③赵州桥 ④都江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赵州桥由隋朝李春设计建造;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
【答案】C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制瓷业:唐朝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最有名。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2.纺织业:汉代的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时,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3.造船业:三国时,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市”。唐朝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明清时期,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5.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6.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例11】(2016·天津·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的(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答案】A
【例12】(2016·湖南邵阳·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解析】本题可用直选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故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秦汉
1.秦朝: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又让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抵御匈奴。
2.两汉时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东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作出了贡献。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例13】(2016·黑龙江龙东·20)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解析】秦始皇为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答案】A
魏晋南北朝
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迁都洛阳,提倡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改用汉姓等,促进了民族融合。
【例14】(2016·江苏泰州·3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新政
【解析】迁都洛阳、改用汉姓、学说汉语、穿汉服、提倡与汉族通婚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答案】C
唐朝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使唐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作用: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例15】(2016·黑龙江龙东·3)“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解析】8世纪初,唐朝金城公主入藏,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答案】C
两宋
1.民族关系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2.表现:宋辽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宋给辽岁币;西夏与宋议和,规定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金与南宋议和,规定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例16】(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5)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林则徐抗英,岳飞抗金,故选D项。
【答案】D
元朝
元朝时,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例17】(2016·山东菏泽·6)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设立驻藏大臣
【解析】A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B项是宋辽之间的议和,C项是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D项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
【答案】C
清朝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五世“班禅額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款待。
【例18】(2016·江苏泰州·36)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是(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郑和下西洋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①②④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加强的是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故排除。
【答案】B
★考点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2.唐朝
(1)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2)表现: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明朝: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6.清朝: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例19】(2016·四川自贡·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图5体现的主题是( )
空海纪念碑(陕西西安) 唐招提寺(日本奈良)
图5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解析】唐朝时,日本派大批僧人入唐求法,其中以空海最为有名,空海纪念碑反映了这一史实;唐招提寺是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时设计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唐朝时的中日文化交流,故选B项。
【答案】B
【例20】(2016·江苏连云港·29)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直接促进中外交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故B项符合题意。②是元朝为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采取的措施,④是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的措施,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