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东
安徽
热点一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召开
【热点材料】
材料一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会议。经统计,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成为历届峰会成果最丰富的一次。
材料二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会见前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习近平指出,44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就是在西湖国宾馆达成《上海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奥巴馬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反对任何寻求台湾“独立”的做法。
【命题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同阶段外交的方针政策和外交成就是历年各地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经常以最新的时政新闻联系考点进行考查,有时也联系古代对外关系出题,主要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涉及的主要考点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中国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史实链接】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5)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3)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4.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启示。
(1)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2)只有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试题预测】
1.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坚定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国的目标是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和谐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照片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3)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任何一个国家要与我国建交,应遵循的首要前提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能说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哪些吗?
【参考答案】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1971年,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以积极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实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二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朝鲜半岛危机再起
【热点材料】
材料一
南海仲裁闹剧已经收场月余,国际社会对仲裁结果并没有产生热切的期盼,一个未经联合国授权的草台班子枉自对主权国家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从本质上而言,这个所谓的海洋仲裁根本就经不起国际法律界的推敲,这是一个荒唐的仲裁。中国早在仲裁结果出炉前就多次严正声明不会接受判决结果并将进行抵制。而且,海牙仲裁庭判决结果并不能改变目前中国南海地区的复杂局势。
材料二
外媒称,2016年8月13日,朝鲜指责美国试图入侵该国,同时警告称,如果美国稍有挑衅,朝鲜就将对其实施核打击。朝中社表示:“朝鲜革命武装力量,已经从目前的军事对峙状态转为先发制人的打击状态,以便对抗荒诞的狂嗜战争的敌方,朝鲜所有的军事队伍都已经为毫不留情歼灭敌方的行动作好了准备。”据韩国政府一名消息人士透露,韩军正在建立“韩国型三个主轴体系”,以应对朝鲜导弹威胁。
【命题角度】
国际关系史是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政治关系,而综合国力又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史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因为它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考查的题型多樣,以材料解析题和分析探究题为主,涉及的主要考点有:20世纪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史实链接】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战胜的协约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组成。
(1)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和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和约组成,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组成,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有助于美国的扩张。
3.维系工具: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
4.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5.评价。
(1)这一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2)但这一体系极不稳定,因为它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重重矛盾必然使之最终走向破裂。
二、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发展过程。
(1)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安排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2)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与美国争霸,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
(4)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2.维系工具:联合国。
3.重要事件。
(1)雅尔塔会议召开,签订了雅尔塔协议(处置德国、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宣战等)。
(2)“铁幕”演说、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3)西欧走向联合;日本崛起。
(4)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军出兵占领阿富汗。
4.实质: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5.影响。
(1)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苏联经济负担加重,逐渐走向衰亡。
(4)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三、“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但并不稳定。
2.表现:“一超多强”。
(1)“一超”:美国。
(2)“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3.主流:和平与发展。
4.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5.重要事件。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科索沃战争。
6.影响。
(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时有发生,美国霸权主义介入利用这些矛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受到挑战,对世界和平进程不利。
【试题预测】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1)材料一、二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一种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2)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协助欧洲走向复兴道路的目的。欧洲在二战结束60多年来,统一进程中有什么样的显著特征?
材料三 近日,美军在利比亚政府的要求下扩大了在该国的空袭行动,对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传统据点、海边城市苏尔特展开了轰击。这是美国在与利比亚联合政府合作下进行的首次军事干预。奥巴马表示,在利比亚这种局势下,美国不能坐视不管,需要发挥领导作用,和盟友及国际社会一起,防止大规模屠杀。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有利于和平与发展因素的认识。
【参考答案】1.(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对付苏联;经济政治趋于一体化。(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4)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发挥了重大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热点三 “第二次量子革命”、“一带一路”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热点材料】
材料一
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得量子信息技术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国际学术界著名的《自然》网站报道说,在这场“特殊的太空竞赛”中,中国“迈出了一大步”。放眼全球,欧盟4月宣布将量子技术作为新的旗舰科研项目,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美国白宫7月建议加大对量子信息科学的投入,称这是“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二
曾经风光无限的经济全球化,如今进入了十字路口。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2016年8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一期“世界经济季度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应。会上多位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使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一带一路”将以平等为基础,以包容为核心,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全球化的“下半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命题角度】
三次科技革命是贯穿科技史的主流,面对环境污染、核武器扩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话与交流协商解决。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年中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题型以选择题、识图题和分析探究题为主,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
【史实链接】
一、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3)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4)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型蒸汽机。
(5)重要进程:①蒸汽动力首先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等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运输工具革新,轮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6)主要發明:①英国主要有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②美国主要有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7)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8)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理论奠基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3)主要领域:新能源——电力、石油;新机器——发电机、内燃机;新通信方式——有线电话、有线电报等。
(4)突出成就:①美国主要有爱迪生研制的耐用碳丝灯泡、贝尔发明的有线电话、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②德国主要有卡尔·本茨设计的内燃机和汽车、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5)特点: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扩大,发展迅速。
(6)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主要标志: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特点:①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③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重要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拓展都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二、经济全球化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
2.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数量增加、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
(1)有利影响: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不利影响: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②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4.对我国的启示。
(1)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3)我国应该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趋利避害。
【试题预测】
1.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
【回眸历史】
2016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如图12所示)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1)图中的飞行器是第 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论从史出】
(2)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分别得出“民族灾难”“危机加深”“走向振兴”的结论。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民族灾难”:
“危机加深”:
“走向振兴”:
【读史明智】
(3)通过以上探究,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参考答案】1.(1)三。(2)“民族灾难”:列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加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振兴”:我国的科技迅猛发展,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学习,为将来从事科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积极投身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