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

2017-05-16 09:52万再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伯一堂课气场

万再华

课程改革以来,形式繁多,但终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二大主体,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作用不容置疑,但要真正判断教学效果是否到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教师还要当好倾听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认真聆听和观察课堂中的点点滴滴,以此来组织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感受课堂气氛

武侠小说中常说高手有气场,其实课堂也是有气场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自己上来,总和大师的感觉不一样,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总不能到位?教师这时不应该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其中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自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有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去感受课堂气氛是否适当,教学步骤是否恰当,并做出有效的调节。

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教师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教师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教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学生的声浪中。教师怕学生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教师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有听到教师的后半个要求。这个例子中,学生还没有听完教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是导演,是引导者。不能将课堂作为表演的舞台,不能为了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而忽略整个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如何让课堂不再是沉闷的课堂,教师应该随时关注课堂的“气场”,使课堂有学科的特点,更有探索的气氛。

二、突出学生主体

一位教师外出,由于路比较偏,虽然到了附近,但不知道具体往哪里走,于是就问了在路边的一位老伯,老伯很热心地指路,并没有指清楚,于是教师就谢了他,准备换个人再问一下;可是老伯還是跟上来继续说,深怕教师没听,这时这位教师不是敷衍一下而赶紧找另一个人问,而是停下来继续认真听和询问,最终听明白并顺利找到了目的地,老伯也很开心。从这件事来看,这位教师如果当时敷衍而去,一是让老伯不舒服,二是还是要花时间找人问路,课堂教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终极指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比较简单,对学生的回答往往也是听个答案,和自己的是否一致,对了表扬几句结束,错了再思考一下,让别的学生再补充纠正。这样够了吗?当然远远不够,教师听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是听个答案而已,更应该关注到为什么学生会这样回答,学生的回答有没有体现教者刚才所讲的知识点和注意点,回答的语句是否完整,可不可以再引导一下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只有这样的聆听,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

三、调控课堂节奏

中药中有“引子”一说,课堂上也有类似的环节。要上好一堂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万不能少,备教材,备学生,等等,无一不是注意点。但是教师往往会发现,预设得再完整、再充分,课堂上却总是千变万化,无法把握。如果教师不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和引导,轻则会影响一个环节的流程,重则会让一堂课完全收不住,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如何把握好课堂的转折契机,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关键的“引子”,从而让一堂课顺利地按照预设进行下去。又或是从课堂的“节外生枝”中,发现新的教学元素,以点促面,深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正如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教师在课堂中也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更显活力!

猜你喜欢
老伯一堂课气场
准时到达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黄金时代
付药费
黄金 强大气场
怎样写好“一堂课”?
秋天变温婉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