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寿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创新呢?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学生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
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型的创新。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传统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较死板的,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学生下位、走动,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几种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教师要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教学手段的创新。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1)课内外结合。(2)与大量的课外阅读相结合。(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学校可以开辟语文活动课的自主活动,让各班学生举行有关语文的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等,让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帮助學生自办校园广播节目。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学生到就近农村深入生活,等等, 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