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贞
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开展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我国青少年综合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材中所描绘的具体情景,借助现代最新技术,用图画、音乐和视频等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非常真实地反映在中学生面前,使中学生可以非常真实地体会与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情景教学法包含情景导入、情景认知、情景理解以及情景运用四个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情景教学法中的四个关键环节,旨在推进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
一、情景导入
初中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对于一些新鲜事物会抱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比较枯燥,不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内容真实地、直观地展现给中学生,给他们营造一种非常真实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其他国家的良好文化习惯以及异域风土人情,再配合生动优美的解说,非常有效地创造了吸引中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民族文化,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情景认知
认知指的是人类对某件事情或者物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变化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永远无法像小说那样拥有引人入胜的巧妙情节,也无法做到电视节目那样生动活泼。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比较少,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在讲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艺术》这一内容时,初中生可能从未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需要艺术,因此,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没有“交往艺术”这一概念的认知,理解就更谈不上了。这时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引入生活中各种实际交往的例子来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概念,通过实例使空洞的理论真实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三、情景理解
课标中要求初中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社会实践,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例如,设计具体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们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针对社会热点展开调查和访谈,最后经过归纳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改革开放前我国人们生活的状况等资料,了解我国的进出口状况,让学生们自行对比当时和现在人们生活的差距,从而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一项切实可行、无比正确的策略。
四、情景运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构建我国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情景导入、情景认知和情景理解三个环节,可以幫助中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同时也会对教材中提出的一些高尚品德和行为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我们都知道,学会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能够用情景运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道德和言行举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国策时,笔者首先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总结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品牌与技术上的劣势,并向学生提出疑问:假如你是某汽车集团公司总裁,你会如何应对?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以致用,从而得出应对措施: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能够灵活多变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情况,结合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的特征来设定相应的教学情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与法制的学习,最终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