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
所谓差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在复习阶段突出差异教学,帮助学生在这个时期取得进步,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思品课学习的良性循环。美国教育学家汤姆林森指出,学生的内部心理特征是差异教学的精髓。笔者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一、实验前情况分析
1.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测评所设计的“考试焦虑自评量表”(TAT)对学生在考前的焦虑程度做了测评。
2.利用个人评价问卷(PEI)中的学业信心分量表和访谈了解学生对思品课考试的信心状况。
3.参考学生期中考试思品课成绩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年级前100名,C类年级后200名,B类其他)
二、跟踪实验阶段
从2015年11月开始对初三(14)班和初三(16)班进行实验,此时学生成绩分布如下:
实验对象主要为2个班B,C类学生,选出具有代表性B类学生6人(两个班各3人),C类学生6人(16班2人,14班4人)共12人作為重点关注对象。
1.第一阶段实验——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复习时间一周。
(1)课前交流。关注学生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考前想法和状态,视个体差异提出一些要求。
(2)课堂教学。复习课上精心选题,编写讲学案,注意教学目标层次化、问题设置层次化,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关注。
(3)课后跟踪。课后观察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变化,针对实际情况,准备下一次和学生交流的内容。
(4)考后交流。考后一周,以谈话、描述性评语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挖掘闪光点,在公开场合(如家长会等)上予以肯定。
2.第二阶段实验——校内新课结束练习,复习时间3天。
本阶段总体上仍然采取相同策略,细节上的改进有:对于学习主动性下降明显的学生加强关注和提醒;考前以谈心或评语的形式指出问题提出期望;开展学科学习互助小组活动等。
3.第三阶段实验——初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复习时间2个月。
细节上的改进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在家中情况了解,增加课上提问时间。
三、回顾实验过程
1.关于实验数据。
笔者对所关注的12名学生并不仅仅从考试这一种方式来评价,评价复习阶段差异教学有效性应采用多元化思路。
(1)评价主体多元。
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结合学生互评,小组评、自评和家长评的方式,真正达到“以评价促学习”的作用。
(2)评价方式多元。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评价指标多元。
显性标准是学生成绩的进步,隐性标准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是比考试成绩更难能可贵的进步
2.关于实验对象。
由于笔者所教的两个班为同层次班级,所以本文重点关注的是个体代表,如果班级层次不同,那么必须关注整班教学中的差异。
3.关于实验结果。
在复习阶段开展思品课差异教学,利用了复习阶段的“合力”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