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依君/上海图书馆
《新闻报》为旧时沪上著名的中文报纸,与《申报》并称为“新申”两报,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报纸。1893年,《新闻报》创刊于上海著名的“报馆街”——望平街,由绅商张叔和、袁春洲等人与西人合资创办。创刊后,因其在办报宗旨、经营策略、内容编辑上的突出特色,迅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1900年之后“销数一直凌驾于《申报》之上,成为旧中国发行量最广的大型报纸”[1],亦为当时盈利最多的第一大报[2]。创刊30周年时,《新闻报》被时任《中华时报》总编辑的张季鸾撰文推崇为“东方之泰晤士”[3]。
《新闻报》发行逾半个世纪,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了将《新闻报》文献资源进行规范的整理和揭示,使之尽早方便地为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提供服务,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新闻报》的完整珍稀馆藏近40万版的数字资源建设,建成《近代中国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全面完整地揭示了相关资源,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其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开启了近代报纸数字化建设领域的新征程。
作为近现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著名的民营报纸,一直以来,《新闻报》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备受关注。上海图书馆的著名服务品牌——《全国报刊索引》依托上图丰富的馆藏资源,精心完成了馆藏《新闻报》全部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共计36.5万版,推出了《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将珍贵的馆藏内容悉数呈现,为广大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权威、专业、精致的数字文献资源服务。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数据库不仅真实生动地还原了近代中国历史事件及社会场景,还丰富了报刊数字资源,方便了广大读者用户进行浏览和下载全文,为研究近代中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
广告是《新闻报》版面中最具特色与地位的内容[4]。《新闻报》将广告视为经济命脉、“养命之源”,广告位置不拘一格,广告形式亦多种多样。由于其广告版面的比例和信息量大,而新闻倒成了边角余料的点缀,因此亦被称为“广告报”[5]。 作为近代中国刊登广告最多的著名商业大报,《新闻报》的广告一直是研究新闻史、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在制作时进行了深度信息加工,将报纸资源按正文、广告、图片三大类进行划分,各大类之下按文献类型著录标引。因此,对于广告大量占比的《新闻报》来说,这种著录方式能为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可以有效揭示报纸精髓,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研究。
《新闻报》数据库提供每篇文章的全文服务和文献整本整版的在线浏览,使用者可利用“整本浏览”“篇名浏览”等功能,浏览和下载所需的文献资源。整本浏览功能宛如翻阅实体文献,可完整呈现文献原件的全貌,有助于报刊史和版本学的研究;篇名浏览功能完整罗列所选某日出版的报纸中收录的所有文章篇名,令人一目了然。在报纸阅读界面,数据库可实现报纸的热区精准定位功能,通过热区分色显示的方式定位不同的文章类型,并提供每版报纸的目录,便于查询。热区精准定位功能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报纸文献原貌,人性化的开发设计令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友好便捷,并为专业用户的文献查阅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方便、全面、精准的信息支持。
图1 《新闻报》数据库的热区精准定位功能
《新闻报》数据库支持文献的简繁检索转换,即在检索时,用户使用繁体或简体输入均可,不影响检索结果,确保了文献的查全率。同时,数据库提供多渠道的检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普通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文献导航等多种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文献检索字段丰富全面(参见表1),在检索时,用户可以通过“检索字段”的下拉菜单选择具体字段,并可限制文献检索的时间段,可设置“模糊”或“精确”检索。另外,数据库还提供“索引导出”功能,用户可在检索结果中,选择需要的文献进行“题名”“报名”“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的导出和保存,大大方便了用户查阅利用文献和进行学术研究。
表1 《新闻报》数据库检索字段汇总表
《新闻报》在数据加工制作时,有着规范、详细的元数据著录标准,并通过多重校验确保数据质量,因此依托详细丰富的检索字段和准确的文献数据,《新闻报》可实现正文、图片和广告的分类检索,并可将检索方式进行聚类。《新闻报》数据库依托《全国报刊索引》新平台,优化了聚类功能,使文献聚类项更加全面,展现方式更为多样化。笔者尝试用“出版”为检索词在《新闻报》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在显示检索结果的同时,还能分别显示该检索词相关的所有正文、图片、广告的聚类结果,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别实现个性化的聚类项和图形化的展现方式(下图所示)。
图2 [6]《新闻报》数据库的文献聚类功能
作为一份在近代上海叱咤半个世纪、发行量最多、刊登广告最多的著名商业大报,《新闻报》在新闻、出版、文学、商业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但目前学术界一般将《申报》作为近代上海报刊的代表,相关研究也较多,对于《新闻报》的研究,不但未见学术专著,连相关研究文章也寥寥可数。不少学者认为,这与该报的历史地位以及潜在学术价值并不相称,与其竞争对手《申报》研究成果相对汗牛充栋的情况相比,更是显得有点“寒酸”。《新闻报》研究的滞后与薄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一手资料的搜集存在难度。有专业研究人员曾举例,“高校和相关科研单位一般都拥有至少一套《申报》影印全本,材料较易接触;而《新闻报》目前只能在上海图书馆观看微缩胶卷,且拍照、打印还须支付相关的资料版权费,便利程度、版权费等因素势必造成对《新闻报》研究的限制。”[7]如今,上海图书馆率先采用先进的大幅面扫描设备将馆藏《新闻报》原件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按正文、图片、广告三大类对各种数字化图像进行了深度加工制作,有效揭示了文献内容,完成了全部馆藏《新闻报》的“抢救性发掘”。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可利用《新闻报》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整版浏览报刊全貌,方便精准地进行图文对照等。《新闻报》这一珍稀史料首度以数字化形态示人,不啻为学界的一大盛事,不仅抢救和保护了珍稀民国报纸文献,填补了近代报纸数字资源建设的空白,更方便了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进行相关历史文献的查阅与研究。此外,该数据库的诞生,对于促进史料利用、创新历史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近代中国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收录了上海图书馆馆藏全部资源、共36.5万版的内容。在前期制作近代报刊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全国报刊索引》在该报的数据库制作上依靠专业的元数据研究团队和数据制作团队,进行报纸内容和基于知识层面的细心组织,为用户提供便捷、优质的平台使用体验。《新闻报》文献的数字加工制作,并非简单的图像扫描,而是对其中的客观内容进行全面揭示,方便读者利用普通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等多元检索方式,轻松获取文献信息。数据库尤其重视报纸客观内容的挖掘与呈现,对每期报纸的客观信息均可提供正文、图片和广告三种文献类型进行检索,如对正文的题名、作者、文献来源等进行检索;对图片名称、责任者等进行检索;对广告标题、广告发布者、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等字段进行检索等。同时,使用者还可整版浏览报纸全貌,通过热区精准定位功能迅速定位和获取所需文献内容。这些专业的客观内容揭示,大大方便了专业研究人员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历史叙事和史实铺陈,为他们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坚实基础。《新闻报》的深度资源揭示为广大专业研究人员研究近代中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和面向内容及知识的精准服务,在助力学术研究、促进文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多年来,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一直秉承“普及知识、传承文明”的出版理念,制作并推出了一系列近现代报刊数字化产品,旨在促进近代报刊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用户的广泛好评和赞誉。《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是基于上海图书馆馆藏近代文献的基础上精心研发制作的,并基于保护珍稀馆藏的理念进行深度开发,资源特色显著,内容丰富全面,具有市场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全面性和独特性,拥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利用需求。该数据库的推出,能够极大地推动《新闻报》的相关研究。《新闻报》数据库的诞生,不仅抢救和保护了珍贵的历史文献、服务了广大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更继承和延续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将为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思想精华、促进文化研究、实现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徐铸成:《报海旧闻(修订版)》,三联书店,2010年,第38页。
[2]陈玉申:《〈新闻报〉经营策略探析》,《新闻界》,2006年,第6期,第108-109页。
[3]张季鸾:《新闻报三十年纪念祝词》,《新闻报三十年纪念册》,新闻报馆,1923年。
[4]杨朕宇:《〈新闻报〉广告与控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复旦大学,2009年。
[5]安成蓉:《试析〈新闻报〉“在商言商”的经营之道》,《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2期,第105-106页。
[6]新闻报:近代中国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N/OL],全国报刊索引,www.cnbksy.cn.
[7]杨朕宇:《〈新闻报〉浅析——兼与〈申报〉比较》,《新闻传播》,2009年,第4期,第38-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