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2017-05-15 01:56:50刘洋高燕琳张永强史芸萍冯来强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直报职称医疗卫生

刘洋 高燕琳 张永强 史芸萍 冯来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的任务,信息报告依托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是传染病报告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是传染病报告的中坚力量。北京市通过调查网络维护的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现状,分析探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于2015年1-4月,通过《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更新并完善所有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信息,分析人员配置的特点,便于对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进行管理,以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质量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制定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查表,通过《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对2015年北京市直报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填报,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级别、职称、年龄、学历、专业、从事直报工作的时间等方面。

1.2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北京市各行政区疾控中心通过《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进行数据录入。所填表格加盖公章上报,并于各区疾控中心存档,数据真实可靠。资料回收后,经过严格检查核对,对填写模糊的表格,电话询问并修正。对数据输入有逻辑错误的异常值进行电话咨询、修正,以保证录入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归类和描述性分析,包括对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级别进行分层,对不同机构级别的职称、年龄、学历、专业、从事直报工作的时间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北京市2015年传染病报告网络维护的医疗卫生机构共676家,参与传染病直报工作的人员共2 092人,其中三级医院传染病直报人员353人,占16.9%;二级医疗卫生机构402人,占19.2%;一级及以下1 337人,占63.9%。

2.2 专兼职情况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职人员占33.4%,兼职人员占65.63%。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有72.72%的机构实现了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尚有25.78%的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达到2名专兼职人员(表1)。

2.3 人员年龄构成 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以30~39岁和40~49岁为主,分别占36.8%和28.1%。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报人员均集中在这两个年龄段(表1)。

2.4 职称构成 北京市各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称主要以初级为主,占47.99%。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称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占49.86%。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称主要以中级职称为主,占49.00%。二级及以上中级职称比例最高。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8.91%。副高及以上的高级职称全市不足6%,其中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占13.88%(表1)。

表1 北京市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情况

2.5 学历构成 北京市各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的学历构成不同,其中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人员的学历主要是以大学本科为主,三级和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大学本科的比例分别占55.52%和49.50%。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以大学专科为主,占 41.51%,其次是大学本科占41.01%(表1)。

2.6 专业构成 北京市各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专业构成主要以医学专业(除预防医学外)为主,占65.54%,从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级别看,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为医学专业(除预防医学外)占70.25%,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占68.16%,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占62.35%。可见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人员也仍以临床等专业为主。其次是预防医学占30.02%,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占23.23%,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占28.36%,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占34.03%(表1)。

2.7 工作年限 北京市各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工作年限以5年以内为主,占51.61%,其次是工作年限在5~10年,占33.71%,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仅占14.68%。从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看,各级别传染病直报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仍以工作5年以内为主,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占54.83%,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占54.67%,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占50.13%(表1)。

3 讨论

3.1 近半数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数量配备尚未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以基本医疗相关专业兼职为主。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的要求[1]。本次调查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尚有25.78%的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达到新规范的要求,尤其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超过40%的机构人员配备未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通过调查的专业分布情况看出,65.54%的传染病直报人员以临床等医学(除预防医学外)专业为主。提示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传染病直报管理人员以临床等医学专业的兼职为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与相关研究符合[2-3],但也有医疗卫生机构76%以上传染病直报人员为公共卫生专业[4]。建议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配置应平衡基本医疗与预防医学,二级及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注重人员专兼职的配备,应设立专职负责传染病直报人员。

3.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职称结构尚需改善,高学历人才比例较少,业务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传染病直报工作的人员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职称比例初∶中∶高的比例为1∶2∶2.7,而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初∶中∶高的比例为2.5∶1.5∶1,可见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职称配置存在不平衡状况[4-8],高级职称主要分布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而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以初级职称为主,与很多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配置相符[2,4,7]。提示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称配置。学历构成方面,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以本科以上为主,而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则以专科为主,且人员专业为本科比例除了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外,均不足全体从事直报人员的半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仍旧偏低,与北京市和其他各省医疗卫生机构学历构成一致[4-8]。综合分析结果,高学历人才比例较少,职称配置严重不合理。

3.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以年轻力量为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直报人员的工作年限以5年以内为主,可见医疗卫生机构以年轻力量为主,远低于全国水平从事疫情管理的人均年限为10.1年[9]。随着医疗卫生机构级别的增加,工作10年以上人员的比例也在增加。跟其他专业一样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分布失衡,尤其是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人员[7]。人员工作年限、学历水平是影响医疗卫生机构网报质量的重要因素[9],因此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减少人员流动,做好人员流动的培训交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综上所述,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培训和指导,采取综合性措施,建设一支专业、学历、年龄、职称搭配合理的专注于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报告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S].(2015 -11 -11).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511/f5d2ab9a5e104481939981c92cb18a54.

[2] 徐斌,黄夏萍,覃曲波.2007年南宁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调查[J].疾病监测.2009,24(5):379-381.

[3] 李永斌,卢祖洵.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4] 胡得意,吕华坤,余蒋敏.浙江省传染病网报人员基本特征及数据利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6):648-650.

[5] 冯玮.上海市民营医疗卫生机构概况及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现况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0.

[6] 麦尔比亚·吾买尔江,买买提·牙森.新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配置标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7] 李慧超,谢学勤,邓小虹.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4):25 -27.

[8] 杨非衡,白婧,朱磊,等.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变化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1):3742-3744.

[9] 王希江,曾光.网络直报后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影响因素的调查[J].疾病监测,2006,21(10):551-554.

猜你喜欢
直报职称医疗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
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