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型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转化对策

2017-05-15 00:39把德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化教育

把德山

【摘 要】非智力型学困生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挖掘非智力型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本文中提到的学困生指的都是非智力型学困生。

【关键词】教育;非智力型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直接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工作,若教育不当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通过对学困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树立“我要学”的思想。

(2)性格内向、意志薄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在经历几次学习失利后就失去学习信心。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习惯于机械记忆,忽视意义记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时,教师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1.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老师不爱学习,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展示新时期教师的风采,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往往因为对某位教师失去信心,而对其任教的学科失去兴趣。

2.教学理念陈旧

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课堂设计单调,方法呆板;过分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和求异思维训练,造成课堂死气沉沉。

3.缺乏敬业精神

也有少数教师无意长期从事教学,不愿意学习别人好的教学经验,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他们看重的是分数,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听之任之,误人子弟。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常常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单亲家庭、“空巢家庭”、“隔代抚养”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校有多名学困生,其父母要么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平时跟着祖父母住,爷爷奶奶都是文盲,学习上从来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要么在家务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拿劳累当借口根本不管不顾孩子的学习,更甚者连自己的孩子是几年级都不知道。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描述:中国的家长都是无证驾驶。想来的确如此: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使学生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从而使学生丧失信心;有的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秀才,总是以打骂来解决问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难以忍受高压,导致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只要做到“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转化策略,他们的学困是可以转化的。

(一)热诚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心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在数学教学中曾遇到过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的现象。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在于我自身。究其原因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大声的喝斥。但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在此次的课题组研究中,我仔细分析了一下那些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做的更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3.扬长避短,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應从发扬自身长处开始,因此老师不仅要特别留心表扬他们的进步,还要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长处,从发扬长处中克服不足,培植信心。如某学生常常少写作业,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但错误较多,这时就可以说:“你有很大进步,如果平时再多练,对的习题再多些就更好了”。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表现会受到认可和赞扬,从而激发起孩子的满足感。

(二)做一个好学生

教育家洛克指出,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为此,必须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重塑学习兴趣。

1.养成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无论是对学习哪门学科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预习环节,并在教学中不断训练预习的方法,逐步形成预习习惯。

2.养成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

我们发现,由于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刁难学困生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听众,而不是参与者。因此,课堂上要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困生融入学生群体,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过程。

3.养成经常复习的习惯

让学困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则有利于学困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复习频率和强度,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经常复习的习惯。

4.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

拖拉作业是学困生最常见的表现,养成按时按质地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困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教师要分析原因,及时督促,坚决不让学困生养成拖拉作业的习惯

(三)做一个好老师

首先,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激情。其次,我们要真心的关爱学困生,要做的是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爱,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去治愈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再次,我们要帮助学生排除不良的情绪或情感。要减少遭受挫折的机会,增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尝到成功的甜蜜。最后,教师要不断强化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一节课堂都成为艺术的课堂。

(四)做一个好家长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为转化学困生创造有利条件。

1.重视家访,动之以情

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的了解家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应经常家访,特别对学困生,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随时全方位的了解他们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创办家长学校

组织“家长学习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由“重智轻德”转变为“重德重才”,由“溺爱型”转变为“严爱相济型”,由“专制型”转变为“民主型”。

3.举办“家长座谈会”

为家长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使家长能了解到更多更具体方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真正做一个好家长。

学困生的形成有错综复杂的原因,而帮助他们转变学困的局面更是一项艰巨漫长的任务。但只要分清原因,措施到位,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被转化的。教育教学中,能否将全体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毕业生,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道路长,任务重,但我们别无选择。

猜你喜欢
转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