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莲
導课肩负着酝酿情绪、带入情境、设疑激思、引发争议等重任。它是为一节课定弦、定调的关键环节。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已有知识为起点,注重在由已知向未知的延伸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要通过导课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奏响“序曲”,然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猜想、推理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进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境界。数学的导课艺术,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在兴趣中导
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学的乐趣,产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和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使学生在进入最佳状态时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一上课教师先带着学生拍手边听边唱一遍英文字母歌,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趣味中自主学习。这样的导入形象生动、把枯燥的用字母表示数赋予趣味性。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二、释疑解疑,在思考中导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问和惊奇,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由衷地产生了认识世界的强大动力。设置一定的疑问,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导入新课。比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往体积相同的两杯水中放入不等量的糖,问学生“你们知道哪杯甜?甜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样的数可以用来表示甜的程度?”由于教师精心设置了问题情境,学生一上课就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不断地思考。
三、运用直观,在观察中导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巧妙地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直观易懂的事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一上课老师首先发给同学们一些圆片、直尺、绳子,让小组合作,借助手中的学具,想办法测小圆片的周长。有的学生用绳子绕,再用尺子量,有的学生直接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这节课由于直观手段运用恰当,在整个40分钟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都处于最佳状态。
四、以旧导新,在复习中导
许多新知识可以通过一种“媒介”和就只是联系起来。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复习旧知识,利用与新授课有关的种种“媒介”提出新问题,导入新课。这种“媒介”或是一个故事、一则趣闻、一张图表、一幅地图等。它不仅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教师兴致勃勃地拿着三个同样的“烧饼”走进教室,“请同学们帮幼儿园的老师把3个烧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吃,只能切两刀,怎样切?又怎样分?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
这样的设计,富有思考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问题。因为只能切两刀,所以只有把3个烧饼重叠起来切,这样就可以把三个烧饼看做一个整体,切两刀每人得到3个烧饼的 ,把三个烧饼的展开来,就是一个烧饼的,所以3的等于1的。
五、组织比赛,在竞争中导
好胜是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有问题可想,有矛盾需解决的情境,就可在激发出学生竞争意识时导入新课。比如,教学“用乘法定律简算”时,教师先出示一组题,选数学最好的两名学生和老师比赛。教师迅速、准确地算出答案后,“挑战性”地宣布,老师算数有诀窍,在全班学生感到惊呀之际,趁机导入新课。一个小小的比赛,正好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真是:一道战书传出去,万匹骏马腾起来。
六、借助演示,在操作中导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感性经验。利用刺激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充分的看、摸、听、说机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个位和十位”这一知识时,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两把椅子的情景片,并说椅子是给数字坐的,然后拿出自己准备的数字卡片,试着让数字坐椅子,看同一个数字坐的椅子不一样,它表示的大小怎么样?由于形式新颖的演示和操作,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打了一针兴奋剂,也使这节数学课增加了调味剂。
七、引发议论,在争议中导
“好说”是小学生的又一特点。为满足学生想说的心理需要,可通过引发学生之间简短的议论,在争论中导。比如,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出示1/2和1/3卡片比谁大谁小?问题一提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独立思考,继而小声议论,后来成了激烈的争论,同学们在争论中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倾听着同伴的想法,这时老师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教师引发得当,学生交流热烈,既培养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也促使学生自己养成跳起来摘果子吃的好习惯。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