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婕, 张少茹, 赵 蓓, 朱 楠, 张 颖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一病区, 陕西 西安 7100042.陕西省人民医院医保办, 陕西 西安 710068)
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在恢复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中的作用
姚 婕1, 张少茹1, 赵 蓓2, 朱 楠1, 张 颖1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一病区, 陕西 西安 7100042.陕西省人民医院医保办, 陕西 西安 710068)
目的:研究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在恢复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六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手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简单上肢功能检查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为(38.13±7.94)分,STEF评分为(58.24±7.8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9.92±8.57)分,(49.87±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4.015;均P<0.001)。研究组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1±0.88)分,低于对照组的(3.51±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01)。结论:优化运动技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偏瘫状况,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优化运动技巧; 脑卒中; 上肢偏瘫; 手部精细功能
据相关报道[1],我国每年因脑卒中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20万,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杀手。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上肢偏瘫,上肢偏瘫症状极大的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有相关报道显示[2],有超过70%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而且在发病4个月后,依旧有超过35%的患者存在手部精细功能下降的问题。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是目前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脑卒中患者上肢偏瘫后采用较多一种康复手段[3]。对此我院采用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对卒中患者进行了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1.76±10.05)岁,男性有24例,女性有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7~68岁,平均年龄为(52.09±10.76),男性有23例,女性有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上等一般资料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下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不大于75周岁,且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研究;③有明显的手部精细功能障碍,患者腕关节伸展角度大于20,一只手中有至少两个手指的掌关节伸展角度大于10。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年龄(岁)病程(d)治疗前FMA评分(分) 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 STEF评分(分)研究组51.76±10.0579±3426.66±8.094.89±0.8143.52±8.42对照组52.09±10.7682±4126.75±7.484.96±0.8441.29±9.03t0.1230.3080.0450.3290.989P0.9030.7600.9650.7440.327
1.2 研究方法:同时均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保持、良肢位的摆放以及感觉刺激技术等神经易化技术。传统康复治疗1d进行两次,每次不少于40min,一周进行5d,持续六周。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运动技巧进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①对患者腕、指的屈伸活动进行反复训练;②放开物体的反复训练,主要锻炼患者手掌指关节的伸展;③抓取物体的反复训练,主要锻炼患者肩部上抬、关节外旋以及伸肘、伸腕等动作;④日常生活动作的反复训练,包括抬臂、梳头、喝水以及触摸对侧肩等动作。训练每天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40min,一周进行5d,持续六周。
1.3 参考指标:①Fugl-Meyer(FMA)评定标准:FMA是一种专门用于卒中偏瘫的累加积分量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上肢运动、关节活动、平衡、疼痛以及感觉五个方面,共计113个项目,每项2分,满分22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上肢功能越好。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手部进行功能评分,分数从0~5分,0分为正常,5分为手不能屈曲或仅有细微屈曲,分数越低,手部功能越好。③简单上肢功能检查(STEF):STEF主要是通过手在整个抓取物体的过程进行对手部功能的评价,整个检查包括10项活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手部精细功能越好。
2.1 FMA评分对比: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幅度较大,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STEF评分对比
2.2 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幅度较大,但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STEF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TEF评分均有增大,但研究组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的研究,研究主要从某一个动作是否能够被诱发展开,往往忽略了患者自身的学习性[4]。优化运动技巧训练主要结合了生物力学、运动科学以及人体大脑的可塑性,以大脑功能重组和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是一套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的关键性运动技巧训练[5]。患者可以通过功能性训练学会最佳的运动控制,故在训练方法上,强调环境和训练的组织安排,应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练习[6]。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发现,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上升,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幅度较为显著,而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并不明显,同时研究组治疗后FMA评分也明显大于对照组。这说明优化运动技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偏瘫状况,符合王静等的报道[7]。虽然传统的康复治疗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症状的效果,但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在促进卒中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更佳。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完全吻合。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手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降幅度较大,但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实际上,优化运动技巧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早期运动再学习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8~10]。从本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TEF评分对比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后STEF评分均有明显增大,但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这同样能够表明优化运动技巧训练更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优化运动技巧训练实质上是让脑卒中患者在不同负荷下反复进行指和腕的屈伸活动,在治疗中,因病情而异,适时注意患者的耐受程度去调整活动量,并不需要加大健侧的代偿训练,强调循序渐进,反复使用,反复学习。此外,在Arakawa等的报道文章中也有类似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运动技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偏瘫状况,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郭根平,江玉权.优化运动技巧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26~528.
[2] 洪翠翠,张孝静.优化运动技巧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120~122.
[3] S Tsujio,A Chono,K Kawahira,Y Yu, et al. 605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recovery training assistant system on one cerebral apoplexy paralysis leg : 2nd report : A method of inverse kinematic calculation and its evalu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5,39(6):605~606.
[4] 任云萍,蔡俊秀,徐世海,等.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及MAS评分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1,2(10):23~25.
[5] 乐趣,屈云.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84~1086.
[6] 许雪华,吴怡卿,梁淑云,等.分级运动提示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3):76~77.
[7] 王静,朱琳,王瑞平,等.上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73~74.
[8] 朱颖艳,孙莹,郭靖,等.E-LINK评估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手部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5):356~358.
[9] 郝静,李萌.强制性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84~85.
[10] 刘凤杰,周达岸,高睿鹏,等.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801~803.
The Effect of Optimized Motor Skill Training on the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YAOJie,ZHANGShaoru,etal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0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ptimal recovery of motor skills in fine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in the role. Methods: 60 cases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group was used the optimized motor skills training, after treatment for 6 weeks, Fugl-Meyer score, hand,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and a simple inspec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MA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38.13 ± 7.94), and the STEF score was (58.24 ± 7.8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9.92 ± 8.57), (49.87 ± 8.3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849,4.015, P < 0.001). The scor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41 ± 0.8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51 ± 0.75)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211, P < 0.001).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motor skill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fine hand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it is worth spreading.
Optimizing motor skills; Stroke; Paralysis of upper limbs; Hands fine function
1006-6233(2017)04-0607-04
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D451)
张少茹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