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良宜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比较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必须上好小学数学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增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上好;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上好数学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健全教学方法,在对授课予以不断探索和探究中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对提升小學数学教学有效性予以充分认知,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在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上,增强数学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依据。
一、注重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
学生与老师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面对面教学,因此虽然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却需要老师好好利用,同时也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教师需要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所以教师要注意采用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枯燥,教师应该摆脱这种教学方式,而采用一些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播放音频与影像视频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兴趣等等,联系学生的上课状态,时刻抓住他们的视线。
二、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质量才会有真正的保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产生比较大的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注意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自由和放松,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需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四、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五、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過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孙培全.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关爱明天,2015(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