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满
【摘 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向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将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将变为具有生活意义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智力背景”主动汲取,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应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选择信息源、选择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激发或培育学生本人发自内心的自学需要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完成信息再生产的能力。因此,中学图书馆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首先要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信息素养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其次,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服务转型;阅读推广;志愿者
一、加强阅读服务,激活图书馆智育功能
高考大纲不断优化调整,2017年高考大纲最新修订为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 “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这个信息指导高考要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加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对照大纲,目前中学生的语文应用方面缺失太多。比如阅读太局限和片面,只对习题中或老师课堂灌输的一些阅读材料加以分析。一个对文学作品没有完整阅读的学生,没有一定的阅历,根本不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角色诉求和人物关联,文章上下情节的牵连和铺垫,如何才能适应高校对人才的选拔。一般 “博闻多识”的人,大半都无较佳的才慧,他们之所以不能成功,正是因为一味死读的关系。这类人正如波普所云:“只是想做个读者,不想当作者。”所以思想家、发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类的“恩人”,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的,而所谓“学者”更多则是喜欢研究书本的人。
二、加强阅读实践,激活图书馆德育功能
读书活动的又一种潜能,就是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当一届一届学生在一次次读书活动中受到成功鼓励之时,也就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受到生动的品德教育、优化了心理品质之时,中学图书馆才能够真正起到育人作用,才能让阅读进入教学环节,从而弥补现有存书质量和数量的不足。当然,中学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中小学图书馆的活力和生命力。如开展班级图书角评比活动。从让图书生长在我的身边,用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同学读好书,一个小范围的读书群再带动一个小组的读书活动,到最后带动班级整体的读书热情。至此我们在每学期总结评比一次,评比出读书流通最好的班级,颁发优秀图书角奖状。将读后感写得最好的同学评选为“读书楷模”和“读书之星”。这些做法既可以避免多重活动给学生增加压力,又能够完善学校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以同主题的读书活动为主体,一方面促进学生读有所思、思有所为,另一方面又要为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素材,让德育活动充分落到实处。中学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对他们进行图书管理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学生图书管理员也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鼓励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遇到问题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把学校图书馆的事情管理好,把本班级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好。
三、加强阅读指导,激活图书馆美育功能
读书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优秀作品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时期,敏感、好奇、可塑性强是他们重要的特征。但独生子女比例高、成长环境比较特殊,也常常会表现出一些负面心理因素。在这些读书笔记里,他们对比出自己的不足,从书中看到榜样力量,心理品质也会得到一定的优化与提升。中学生图书馆可以尝试开展 “图书馆通识教育”的课程探索,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效地为读书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们达到基本能够利用图书的分类方法、管理办法,为他们查询资料带来便捷,最终让学生懂得他们正在学习的科学体系,培养科学头脑和逻辑能力。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样的普及型学习从小学就开始了。走进图书馆,不仅为了感受知识宫殿散布的气息,也是为了阅读书籍。推荐体现真善美的书籍,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挖掘读书活动的一些潜能,积极利用读书活动的立体功能、经常举行富有创造性的读书活动,通过老师和阅读面宽的同学指导,激活那些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的图书,提高中学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使之转化为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文化营养。
四、及时推送新书信息,拓展图书检索途径
可以开发图书馆手机APP端,这样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图书出版界的最新动态,查阅近期入库的新书信息,也可以向图书馆推荐好书,图书馆则根据新书信息点击率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及建议,快速响应,分析是否该购买这些书,这样对读者的建议做出了回应之后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宣传推介或引导。图书的具体查找、借阅途径、是否入藏等,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跟踪查询。通过网络快捷高效地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不仅便于学生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监督,还能提高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中学图书馆要不断拓展图书检索途径,除了要善于利用传统的导读方法,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服务需要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和逻辑化、系统化整理。例如可以通过制作 mooc、图书博客、名家评价、新书推送、励志语录等,让学生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的概况或精神实质,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原文,从而达到体味阅读的乐趣。如果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角度考虑,还可以通过设置“新书推荐”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哲学、历史、科普、文学等书籍,分别制作成书目网页、名家书评、学生书评、专题图书或精彩片段摘录、图书精选书目等,有效地指引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铸炼其人格魅力。
五、积极开展中学生阅读指导
中学图书馆馆员应该熟练地掌握自己负责范围内各专业图书资料的底细和使用时间点、流动状况,及时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需要,给学生们以准确、快速、满意的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中学的图书管理员,就好像一名知识海洋中的领航者,带领正处在人生黄金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只有阅读最有价值的书籍,才能体验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精彩人生。因此,我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风尚和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促进学生人格进步和道德成长,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目前阅读指导课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很难达到预想的要求和目的,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体系和要求、编写相对统一的教材刻不容缓。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之一,是在普及与提高、课内与课外、博览与深刻这些方面摆好顺序,处理好复杂关系。这就要求图书馆与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密切配合,把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与思想教育、逻辑思维教育衔接起来,根据教学需要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1]谢秀丽.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经营管理者. 2015(11)
[2]吴燕芳.新环境下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探索[J]. 读书文摘.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