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视频、图像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手段,已成为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手段。对于语文老师尤为如此,把多媒体搬到课堂上已成为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有时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有很多优点和特色。
一、能看到,能听到,能感觉到
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能极大的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如《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沙似的轻云,平贴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着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展示画面,使学生能看到、能听到、能感觉到若有必要还可以配上朗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场景中,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教师用语言描述达不到的作用。又如,在叫《斑羚飞渡》时,可采用动画的形式再现斑羚飞渡的情形,当看到小斑羚在老斑羚背上一蹬,纵身跃到对面,老斑羚却葬身悬崖时,面对这生离死别的悲壮场面,学生无不为之感到。这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模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主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是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优美诗意的画镜、趣味盎然的情景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二、动画使枯燥的变主动,静止的变运动
多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版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再黑板上展示,这种局限性导致教师与学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不引导学生赏析所学课文的精点段落,像《看云识天气》的1、2自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的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底而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通过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要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的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身临其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在语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美。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时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趣的营造、意境的再现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以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生在除视角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笔者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看着视频,体会着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之情。学生被带到作者笔下的黄土高原的黄沙漫天的世界,从而激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四、实物展台使展示更加方便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副“百草园”,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笔者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总之,作为一个农村中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运用多媒体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把学生引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达到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