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艳
摘要:用广义的效益分析法,对坡改梯的效益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坡改梯是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可有效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可增加农产品产量。同时可提高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中低产田;坡改梯;效益分析;必要性
坡改梯措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不断重视,坡改梯开始成为-项重要的土地改良工程,其带来的效益也非常明显。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收益和劳动率。
一、基本情况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52″-38°14′19″,东经100°39′40″-111°18′02″,海拔673.6-1923米,属黄士丘陵沟壑区。根据地貌形态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面积148.67平方千米,海拔1350-1923 m之间;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千米,海拔1000-1300 m,为全县主要种植区域;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千米,海拔673-1100米。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千米。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 mm,从东北向西北、西南递减,东北部白文地区年降水量为558.1 mm,西部兔坂地区年降水量为417.6 mm,西南部丛罗峪地区年降水量为454.4 mm,分别级差为140.5 mm、103.7 mm。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 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5%。年平均蒸发量为2149.8 mm,是降水量的4倍,高于吕梁地区其他各县。年内蒸发量的极大值出现在5、6、7三个月,月均367.5 mm,为同期降水量的6.5倍。
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县154万亩耕地,坡耕地约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这些坡耕地中,多数是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不仅产量低,且零星地块和草帽田较多,耕作十分不便。另外,由于降水不均匀,春季干旱,夏秋多雨,60%以上的降水过度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加之松软的黄绵土水份修养能力差,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旱灾颁发。
二、借鉴庄浪县模式
临县的现状与50年前的庄浪县十分相似,生态脆弱,降水短缺,灾害频发,“天上下雨地里流,肥土冲到沟里头”,是当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然而莊浪人本着“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开展了-场历时四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梯田化建设持久战,建成了百万亩高标准水平梯田,实现了全县梯田化,梯田在解决生态、粮食、民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基础性效益,走出了-条具有庄浪特色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经济实力的科学发展之路。被誉为全国第-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十二五”期间,庄浪提出了“打梯田牌,走梯田路,创梯田业,享梯田福”的发展思路,紧扣百万亩梯田,强势推进粮食丰产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果品产业,马铃薯产业,草蓄产业,梯田旅游观光产业建设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梯田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奋斗目标。
三、借鉴经验,综合治理
借鉴庄浪成功的“梯田化”改良成果经验,临县是不是也可以将大面积的坡耕地、可利用的宜农荒地、小块零星的耕地进行“坡改梯”综合治理呢?
为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坡改梯是山区耕地实现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诸多技术中最具前途的-种。坡改梯后,不仅可增加耕地面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进土壤水分修养能力,缓解干旱和洪涝问题,还可大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而且水平梯田是山地高产的方向,增产潜力是无穷的。同时,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临县在大禹乡石梯沟村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涉及坡改梯工程措施106亩,项目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不同作物种植产量对比试验结果如下(增幅均相对于坡改梯之前计算):
试验充分说明坡改梯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据有关资料研究统计,坡改梯后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提高,蓄水效益高达67.6%,保土效益达85%以上。
四、结语
临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生产大县,要脱贫还必须提高农业生产,而产业脱贫是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的脱贫方式之-,要实现产业脱贫优良的耕地是基础,也是保障,更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