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的《绞刑》的及物性系统与主题意义的构建

2017-05-15 03:41:29姜秀荣
关键词:绞刑监狱长奥威尔

姜秀荣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1)



乔治·奥威尔的《绞刑》的及物性系统与主题意义的构建

姜秀荣

(中央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1)

文章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入手,解析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绞刑》,通过对《绞刑》的及物性统计,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等六个方面描述了及物性分布情况及特征,指出这些特征构建文本的深层主题意义。

及物性;过程;环境成分

《绞刑》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s)根据自己在缅甸殖民地的生活工作经历创作而成。这篇叙事散文虽然在知名度上不及享誉世界文坛的《一九八四》,但却是奥威尔写作生涯中极为浓郁的一笔。从内容上看,《绞刑》是奥威尔三部描写殖民地社会文化的作品之一,从这三部作品中可以追溯奥威尔的人道主义情怀的源头;从文学写作方法上看,《绞刑》被认为是奥威尔追求的新闻写作艺术形式臻于完美的例证[1]( P9)。《绞刑》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描述了发生在英属殖民地缅甸的一个绞刑的全过程。奥威尔对事件客观而精准地描述,体现了他精湛的文学功底。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解析《绞刑》的及物性系统模式及其对文本深层主题意义构建所做出的贡献。

一、 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实现语言的经验功能的重要媒介。语言的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是对人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体验的描述[2](P74)。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每时每刻发生各种事件,牵涉人的内心与外在。而在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看来,人们对这一切的描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现实是由过程构成的”[3](P118)。韩礼德用及物性系统把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分解为六组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别: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每个过程都有与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过程参与者和过程动词主要表达的是“谁做了什么”。环境成分则依据语境的需要在及物性系统中起到补充描述作用,进一步说明过程发生的细节,比如“怎么做、如何做”。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在描述某一事件时,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过程参与者和过程动词来表述,亦可以通过环境成分来细化过程。环境成分与过程参与者及过程动词的搭配方式呈现无限可能性。于是,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因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韩礼德解释说,语言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同一事件存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语言使用者要进行一系列缜密的选择来体现所期望的语义。“及物性是一系列选择。说话者选择编码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选择过程的参与者和伴随的环境因素”[4](P119)。选择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既与题材有关,也与深层的主题相关”[4](P119)。形式永远是意义的载体。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对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要分析文本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特征,更重要的是要解析这种语言特征与文本的深层主题意义之间的联系,即文本的语言特征如何构建文本的深层的主题意义。

二、《绞刑》的及物性系统与其主题意义的建构

《绞刑》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英属殖民地缅甸的一所监狱对一名死囚犯实施绞刑的全过程。整个语篇为24个段落。第1段至第16段(以下称本部分为绞刑前)讲述了绞刑的整个过程;第17段至第24段(以下称本部分称为绞刑后)描述了绞刑后参与绞刑的工作人员的反应。

(一)及物性分布特征与主题意义

表1 《绞刑》及物性系统的过程类型

1.物质过程: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绞刑前还是绞刑后,物质过程(68%和42%)都是最主要的过程,这符合叙事语篇的特点。通过进一步观察,文本中的物质过程大多是描述从监狱把囚犯带到绞刑场施以及在绞刑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程序化的职责。过程参与者主要是参与绞刑实施过程的狱卒(warders)、监狱长(superintendent)、看守长(francis)、刽子手(hangman)、我们(we)、每个人(everyone)、我(I),还有一条狗(dog)。过程动词都是与各自的绞刑职责有关,比如:狱卒的过程动词是guard、handcuff、crowd、stand、push; 刽子手的过程动词是wait、climb、fix、hold。这些过程动词的目标或范围几乎都是指向那个囚犯本身或其身体部分。而在全部物质过程小句中,囚犯作为动作者,只有4句,过程动词walking、stepped、vanished和dangling都不作用于任何目标,揭示出他被动、没有掌控力的处境。从物质过程全局分布上看,有一点值得注意,在绞刑前,物质过程占本部分总过程的68%,远远高于其他过程累加之和;而在绞刑后,物质过程占其本部分总过程的42%,明显小于其他过程之和。这就意味着,作者奥威尔除了绞刑结束之后一些程序化的规定动作之外,他更多地选择通过其他过程表达某种意义。从表1中不难看出,他突出描述了行为过程。

2.行为过程:指的是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从表1中看出,作者在描述绞刑后的情景时,选择行为过程(32%)展示每一位参与绞刑的工作人员的内心状态。那个欧亚混血儿用头朝我们过来的方向示意(nodded),开始调侃那个被绞死的犯人得知自己将被处以绞刑时吓得尿裤子的糗事。狱卒头子弗朗西斯在喋喋不休地说着(talking),表达着对此次绞刑的顺利完成的满足。叙述者“我”在大笑(laughing),每个人都在大笑(laughing),甚至监狱长也咧着嘴笑(grinned)。一位缅甸法警也兴奋地喊(exclaimed)。在上述行为过程中,nodded、laughing和grinned为意识状态外显的生理行为,talking和 exclaimed为言语过程表征的行为形式。奥威尔通过事件参与者的行为过程呈现出他们行刑后的轻松与愉悦的精神状态。

(1)Each cell measured about ten feet by ten and was quite bare within except for a plank bed and a pot of drinking water.

(2)He was a Hindu, a puny wisp of a man, with a shaven head and vague liquid eyes. He had a thick, sprouting moustache, absurdly too big for his body, ratherlike the moustache of a comic man on the films.

(3)This man was not dying, he was alive just as we were alive.

(4)He and we were a party of men walking together, seeing, hearing, feeling, understanding the same world.

(5) The Indians had gone grey like bad coffee.

(6) It seemed quite a homely, jolly scene, after the hanging.

(7)The dead man was a hundred yards away.

3.关系过程:即“是”的过程,它表述的是人或事物的属性、状态或类别以及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绞刑前部分关系过程占总过程的13.6%,绞刑后占总过程的16%。在例句(1)中,两个关系过程(measured、was quite bare)描述了牢房的物理环境,揭示了囚犯监狱中恶劣的生存条件;在例句(2)中,两个关系过程(was、had)描述了囚犯的身份及外貌特征,作为印度人,在那个被殖民的岁月中,意味着来自社会底层的身份。矮小的身材与浓密的胡子形成的反差让人觉得像电影里的滑稽角色,作者的这种及物性选择使读者无法将其与死囚联系起来;例句(3)和例句(4)表达我们与囚犯的关系属性,即他跟我们一样是鲜活的生命!他与我们一样体验着同一个世界的同路人。例句(5)中的“gone”揭示了印度狱卒们听到囚犯不慌不忙呼喊他的上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例句(6)反映了作者对人们的冷漠态度的挖苦讥讽。绞刑完毕,监狱的犯人们就拿着饭缸子蹲成一排,狱卒提着饭桶给他们分发早餐。这样的场景与刚刚看到的绞刑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句(7)也是全文的结尾句,100码的一端是行刑后的喜悦的人们,另一端则是那个被他们绞死的人。作者用这个关系过程传递的不是100码的距离,而是无法丈量的人心的冷漠态度,给读者造成一种空间上的视觉冲突。因此,这里的关系过程体现的是作者的态度,是奥威尔人道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

4.心理过程:是感觉感知的过程。表1显示,奥威尔在绞刑前这部分用了9%的心理过程小句。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9%(16个)的心理过程小句主要分布在文本的第8段和第9段(13个),即在作者顿悟的段落中。奥威尔选择了watch、see、hear 和feel的感知类心理动词以及realize、remember、foresee、reason、understand的认知类心理动词。在例句(8)中,感知者“我”明白(saw)绞死一个正当壮年的生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错误。在例句(9)中,奥威尔通过运用囚犯的器官(他的眼睛和他的大脑)作为感知者抒发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深切同情。在例句(10)中,“他和我们”一同感受体验着同一个世界。

(8)I saw the mystery, the unspeakable wrongness, of cutting a life short when it is in full tide.

(9)His eyes saw the yellow gravel and the grey walls, and his brain still remembered and forsaw, reasoned-reasoned about the puddles…

(10)He and we…walking together, seeing, hearing, feeling understanding the same world.

在上述心理过程高密度分布之前,奥威尔进行大量的物质过程铺垫,描述了从监狱提取囚犯到押往刑场的典型物理过程,在事件进行过程中(而不是在事件结束后)通过高密度的心理过程小句直接揭示了《绞刑》的主题意义——绞死一个人的生命是极其错误的行径,凸显了奥威尔人道主义的情怀。

5.存在过程:指的是某物存在的过程。韩礼德在描述存在过程时说,典型的存在过程小句带有动词 “be”,从这一点上来看,存在过程小句与关系小句相似[5](P258)。在文本中,只有一个存在过程小句。There was a clanking noise, and then dead silence. 存在过程was本是静态的,而存在物aclanking noise 则带着刹那的惊心的动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听觉上的不悦之音;另一个存在物dead silence强调了行刑后的人们的第一反应。

6.言语过程:指的是参与者言说的过程,一般由说话者、言语动词、言语内容、受话者和环境成分组成,其中,受话者和环境成分不是必须要件。在绞刑前这部分中,一共有5个言语过程,占3%;在绞刑后部分中,有2个言语过程,占5%。发话者多为监狱长。言语过程既能推进故事的进程,也能反映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因此,言语过程也是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语过程塑造文本深层主题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此点将在下一部分进一步展开。

(二)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的环境成分构建《绞刑》的主题意义

环境成分是对动词过程的补充说明,起补充描述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表达语义时不重要,恰恰相反,环境成分的类型选择及其搭配模式对构建语篇主题意义举足轻重,具有导向性作用。

1.物质过程中的环境成分

(11)Two warders march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prisoner, with their rifles at the slope; two others marched very close against him, gripping him by arm and shoulder.

(12) the superintendent of the jail…moodily prodding the gravel with his stick, raised his head at the sound.

(13)the hangman was waiting beside his machine.

在绞刑前这部分文本中,绝大多数物质过程小句都带有环境成分,相当一部分小句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环境成分。在此仅以狱卒为例。狱卒作为参与者的小句共21句,100%为物质过程小句。在这21个物质过程小句中,19个小句都有环境成分,11个小句带有两个及以上环境成分。狱卒的过程动词环境成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8个处所地点表达式:by, through his handcuffs, to their belts, about him, on either side of the prisoner, from the escort, up the ladder, in a circle;另一类是11个方式环境表达式:with their rifles and fixed bayonets, tight, very close, with their rifles at the slope, close against him, by arm and shoulder, clumsily, more closely than ever, half, half, clumsily。上述处所地点环境表达式细致地描述了狱卒动作波及范围,所有动作过程紧紧围绕将要被绞刑的死囚犯展开,而方式环境表达式则刻画出狱卒的冷漠和粗暴。在例句(11)中,作者通过处所地点(on either side of the prisoner, against)、方式(with their rifles at the slope, by arm and shoulder)、品质(very close)环境表达式生动地再现了狱卒押送囚犯时的冷漠粗暴的态度。

此外,环境表达式的反复使用对文本主题意义的表达起到强化作用。奥威尔在描写狱卒押解囚犯过程中重复使用环境表达式close、very close、more closely than ever,营造了空间上局促和压迫的氛围,绞刑还没有实施,窒息感萦绕在整个叙事空间中,而这种感受的获得均是参与者狱卒的物质过程小句的环境表达式的凸显模式的贡献。在例句(12)中,通过品质“烦躁”(moodily)和 方式“用他的手杖”(with his stick)表达了监狱长对绞刑进展缓慢的不满与愤怒。在例句(13)中,刽子手等候的地点是在他的机器旁(beside his machine)。环境成分beside his machine暗示着刽子手的工作内容。行刑已然只是他的工作内容的全部,真切地反映出刽子手的麻木。

因此,物质过程的环境成分记录了参与绞刑的人们的冷酷无情与粗暴。在过程参与者中,大多数人的冷漠与狗的友爱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人的冷酷无情的一面。

2.言语过程的环境成分

言语过程反映出说话者的态度和观点,表示品质的环境成分更进一步表达态度。

在绞刑前部分的5个言语过程中,4个言语过程的发话者为监狱长:一是催促手下尽快押解死囚犯上路,“Hurry up, Francis”, he said irritably;二是命令手下抓住那条冲入行进队伍中的狗,“Who let that bloody brute in here,”said the superintendent angrily, “Catch it, someone”;三是给刽子手下令实施绞刑,“Charlo!”he shouted almost fiercely;四是宣告罪犯已被绞死:“He’s all right,”said the superintendent。前三个言语过程受话者虽然不同,但从言语内容判断,毫无疑问,都是监狱长的下属。前三个言语过程小句所带环境成分表达消极情绪的副词(词组)irritably、 angrily、almost fiercely,而第四个言语动词said没有附带任何环境成分。因此,作者通过言语过程的环境成分表达了监狱长言语行为发生时的烦躁不安,甚至有点儿恼羞成怒。而在宣布囚犯已被绞死时心情趋于平静,充分体现出监狱长对绞刑工作的厌烦以及对囚犯生死的无视、冷漠的态度。这与绞刑执行后他说话时的精神状态形成鲜明对照。

在绞刑后这部分中,一共有两个言语过程,发话者均为监狱长。第一个言语过程是监狱长在弗朗西斯讲述行刑轶事中的插入语“Wriggling about,eh?That’s bad,”said the superintendent。言语动词said没有环境成分修饰,表明监狱长随着绞刑的结束,心绪保持平稳。第二个言语过程是在听完Francis讲述的一名不配合绞刑的死囚犯的轶事后,“You’d better all come out and have a drink,” he said quite genially.,“I’ve got a bottle of whisky in the car. We could do with it.” 言语动词said的环境成分 quite genially,表达了监狱长说话时语气亲切、态度和蔼。

综上所述,言语内容推进事件的进展,环境成分表示言语者的心情、态度。监狱长的言语过程的环境表达式呈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绞刑执行过程中,在说话时充满消极情绪(irritably、 angrily、almost fiercely);在宣布绞刑结束时,言语过程没有环境成分,表示他的心情逐渐平复。在执行完绞刑返回监狱后,心情逐渐好转,最后邀请众人与之同饮,语气和蔼可亲(quite genially)。不难看出,监狱长的烦躁愤怒都是对“绞刑”进程的不耐烦,而对于囚犯没有任何的感觉感知在其中。绞刑一结束,他的消极情绪随之消散,心情渐渐轻松起来。

三、小结

功能语言学认为,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形式与深层的主题有关。《绞刑》中的每一个过程选择以及分布都及时恰当地点出语篇的人文关切。各个过程的环境成分选择更加增强了语篇主题意义。

[1]董乐山. 奥威尔文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英]韩礼德. 功能语法导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英]韩礼德. 语篇和话语的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英]韩礼德(Christian Matthiessen修订).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霍徳·阿诺德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孙 葳]

2016-12-10

姜秀荣,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I106

A

2095-0292(2017)01-0143-04

猜你喜欢
绞刑监狱长奥威尔
永远的歌
曲艺(2020年7期)2020-07-17 09:48:04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读读书(2016年4期)2017-03-27 15:58:12
打死也不跑
晚报文萃(2015年4期)2015-08-24 16:27:15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
久违的父爱
乔治·奥威尔:一个先知的缅甸时代
OV海外文摘(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
鲜为人知的绞刑师
纪念乔治·奥威尔
中国财富(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向萨达姆“致敬”
打赌
检察风云(2005年24期)2005-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