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量表的编制

2017-05-15 13:21张晶申鲁军闫春平张玉姣杜红芹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量表

张晶申+鲁军+闫春平+张玉姣+杜红芹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受教育群体,已有研究显示他们的亲情关怀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学校已成为其重要的情感满足源之一。本研究基于实地访谈及文献分析,通过对445名留守儿童的测量,开发出了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量表。量表由22题组成,分为5个维度。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归属感 量表

学校归属感作为归属感的一种,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是学生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显示,学校归属感的高水平满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减少辍学行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师生互动及更满意的同伴关系[1]。归属感的缺失会导致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这些情感会导致学习动机、学业表现的下降[2]。国外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较为成熟,当前的主流研究取向是对少数种族群体中学生的关注。我国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起步于2006年,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学生、大学生,少数涉及研究生、职高学生。但在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18岁以下,父/母连续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抚养教育或(外)祖父母、亲戚、邻居、同辈代为监护的农村儿童[3]。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0~17岁)人数已达6102.55万。其中,近205.7万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4]。大量研究显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缺少父母关爱,情感缺失现象严重[5-6]。但对于学龄期儿童,他们的情感满足源除了来自抚养者,同龄人、教师也是其情感满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留守儿童,相对于父母,每天更多时间接触的是学校里的教师和同学,与他们的人际互动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情感满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现状,对于弥补其情感缺失、减少行为问题、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际上应用度最广的学校归属感测量工具是Goodenow(1993)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量表(Psychology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該量表适用于不同背景的中学生群体[2]。但Goodenow并未给出该量表的维度结构分析。近年来,也有国内学者针对我国中学生群体,编制了相应的学校归属感量表[7-8]。但综观现有相关量表不难发现,这些量表的应用年龄范围为12~18岁。而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是0~17岁,因此,单纯的以留守儿童为测量对象对上述量表进行修订,很难得出科学有效的结果。留守儿童在心理素质、情感需要表达方面都有其独特性,所以,通过实地访谈,深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因素,并编制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专业测量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学校归属感问卷的编制

1.收集资料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结构式访谈问卷。随机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三、高二的留守儿童学生,每年级各6人,共24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结合对Goodenow、周碧薇等人及徐坤英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问卷的分析,确定初始量表的维度: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对个体情感的满足、集体氛围。

2.编制初始问卷

初始问卷的试题主要来自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及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预测试问卷编制完成后,由两名心理学专业教师、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题项措辞的精准性进行修改,删除个别语义相近的题项,最终形成30题的初始问卷,用于预测试。为保证作答的真实性,设定7、14、30题为反向计分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计分。

3.问卷的预测试

(1)被试

本研究考察的对象是学校归属感,因此确定被试为年龄7~17岁的在校留守儿童。选取河南省两所县级学校小学三年级至七年级、九年级、高二、高三,八个年级共360人。实际发出问卷360份,有效回收314份。其中男生209人,女生105人。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小于1年的186人,1~2年的59人,2~3年的35人,3年以上的22人,12人未填写。

(2)项目分析

采用27%比例分组法,对两组人在每个题项上的平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差异不显著的题项第7题删除。

(3)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的29道题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Baterlle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P<0.01),KMO=0.913。经过多重探索,选取特征值大于1,且至少包含3个题项的公因子,保留因子载荷大于0.45的题目。最终获得5维度,22题的问卷。形成的五个维度如下: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老师的关系、学校对情感的满足、与同学的关系、集体氛围。其中对学校的认同感,指学生对学校的正向情感,对学校相关要求的认同。与老师的关系,指感受到的来自老师的关心、理解、支持。学校对情感的满足,指学校的学习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心理满足。与同学的关系,指在学校与同学间的相处交往。集体氛围;指感受到的学生团体的协作氛围。相关题项内容见表1。

4.问卷的正式测试

(1)被试

随机选取河南省两所县级学校445名学生,其中:三年级39人,四年级61人,五年级76人,六年级103人,初一38人,初三34人,高二33人,高三61人。男生303人,女生142人。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小于1年的244人,1~2年的98人,2~3年的51人,3年以上的26人,26人未填写。

(2)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数据中的缺失值采用平均数替代的方法进行替换后,对题项实施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标见表2。

从表2可知,本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较好:x2/df值小于3,RMSEA值低于0.06,CFI等各項指标值均大于0.9,说明可接受为最终模型。同时,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43~0.88之间,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

(3)信度分析

对量表及各维度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

表3显示,五个分量表和总量表的α信度系数均在0.60以上。吴明隆指出,总量表的理想信度系数应在0.80以上,而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0至0.70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9]。

(4)内容效度分析

本研究于基于文献综述、个别访谈及因素分析的结果形成所编制问卷的题项,并经过心理学专业的专家审查,从而保证了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讨论

本研究是中国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量表的初步研发,目的是通过本量表的测量了解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发展状况。国内外现有的学校归属感量表的测量对象均为普通中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心理发展特点与留守儿童有很大不同,且学校归属感具有多维结构,因此有必要编制以留守儿童为测量对象的专业学校归属感量表。

1.本量表的维度确定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场访谈,了解到留守儿童对学校及老师、同学的想法和情感。发现留守儿童在情感缺失的状态下,情感满足和表达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而在学校环境中,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交往可以促进留守儿童负性情感的宣泄,满足其情感关怀的需要。因此,总结访谈内容,结合文献分析,确定了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五个方面:同学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对个体情感的满足及集体氛围。其中,同学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两个维度是前述三种学校归属感量表中都包含的维度,且学校归属感的产生必然是在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本研究中设计了这两个维度。前人研究表明,学校认同感会影响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访谈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校都持有积极的情感,对学校的相关要求及未来发展持有肯定的态度,所以设计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维度。访谈中许多留守儿童认同在学校时可以减轻对父母的思念,喜欢同学们互相帮助的团结班级气氛,基于此设计了集体氛围和学校对个体情感满足的维度。

2.本量表的题项确定及信效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时,为保证因素结构的稳定性,遵循每删除一个题项就重新分析一次的原则。初次探索,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6个,解释总体变异率55.92%,其中第6个公因子只包含第10题一个题目,根据公因子提取原则,将其删除。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19题在第二及第四两个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较高,因此删除。再进行第三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包含5个维度(解释总体变异51.54%),共22道题的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五因子维度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总量表的一致性信度及分半信度均在0.8以上。

3.本量表的施测范围

归属感的出现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所以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选择被试。因此,确切地说,本量表适用于年龄为8~17岁的在校留守儿童。

总的说来,本量表维度的设定基于对留守儿童的实地访谈之上,相对于其他学校归属感量表,在题目的设定上更切合留守儿童群体的情感特点,更能体现学校对其情感需要的特定作用,因此能有针对性地考察留守儿童群体的学校归属感现状。然而,学校归属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在短时间内通过几次测验和分析所获得测量工具必定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个别分量表的信度系数还不够理想,被试样本的选择范围较有限。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Furrer,C.,Skinner,E.Sense of relatedness as a factor in children's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1).

[2] Goodenow,C.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mong adolescents:Sca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1993(1).

[3] 范兴华,方晓义,陈锋菊,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1).

[4] 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2013-05-10.

[5] 范兴华,方晓义,陈锋菊.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6).

[6] 段雪景.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和补偿的个案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7] 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 周碧薇,杨欣,陈旭.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1(1).

[9]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张晶(1985-),女,吉林榆树人,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助教,硕士;申鲁军(1979-),女,山东菏泽人,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闫春平(1979-),女,山东平原人,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张玉姣(1986-),女,山东金乡人,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博士;杜红芹(1980-),女,河南开封人,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量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