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宗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气候温暖,人体阳气开始上升,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补充较多的营养。一年四季之中,春天的气候变化最剧烈,忽冷忽热,颇不稳定。春天也是病菌和微生物复活和繁衍的季节,因而传染病多发并容易引起人体旧病复发。“气象致病因素”也最多。所以,人们应顺其特点,除做到精神情绪开朗舒畅、起居有序和锻炼身体等外,还要加强饮食营养的调理,特别是合理“养阳”。春天万物复苏、生长,阳气生发,人体开始“开泄”,故人们的饮食起居也要据此调理,这方面颇有讲究。
△初春可适当多摄入些高蛋白营养品。恩格斯曾说过:“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作为构成和修复人体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它对人体有着其他物质难以比拟的重要性,人类必须每天通过食物来获取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基本的生命所需,当然除了食物,还有蛋白质补充剂。初春乍暖还寒,寒冷空气刺激甲状腺,热能耗费较多,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故初春饮食仍应以高热量为主,可适当多摄取些高蛋白营养品,如奶制品、豆制品、花生、鱼和禽蛋等,以补充机体的消耗。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具有抗寒和抗病之功效。
△春天宜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哪些食物宜于温补阳气呢?阳气对应的是阴气,阳气是我们生理学上面的说法,现在很多朋友都缺乏阳气,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吹空调喝冷饮都非常容易伤到阳气。
1、菠菜: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辅助疗效。需要注意的是,菠菜含草酸较多,吃时宜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以免妨碍机体对钙的吸收。
2、韭菜:多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并可在春季乍暖还寒时祛阴散寒、养阳护肝。因含纤维素较多,韭菜还有增进肠蠕动的通便作用,有利清洁肠腔。需要注意的是,韭菜性热助阳,阴虚体质或身有疮疡者不宜食用,因韭菜含蛋白较高,慢性肾病及痛风患者应慎用。
3、豆芽菜:春季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容易上火。豆芽菜有清热功效,最适合此时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胃,吃时应尽量保持其清淡性味和爽口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豆芽菜最好随买随吃,放进冰箱冷藏要装入塑料袋密封好,且不宜超过两天。
4、红枣: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效,是家常养肝佳品。有研究表明,由于红枣内含有可抑制肝炎病毒活性的某类特殊化合物成分,红枣还有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5、枸杞:性味甘平,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铁等营养物质。药理研究证实,枸杞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红枣、枸杞的食用方法很多,专家建议,可将红枣、枸杞与粳米一块煮粥,不仅养肝,同时还能调理胃肠,最适宜节后调理食用。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春天应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足并不断旺盛起来。春天饮食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改为清凉平淡和多样化,多食时鲜蔬菜,多食辛、甘、温的食物,除了前面提到的菠菜、韭菜以外,如芹菜、油菜、葱蒜、花菜和雪里蕻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因辛甘可发散化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
△注意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类。春天是蔬菜、水果供应的淡季,历史经验表明,春季的易发病如牙龈肿痛和出血、口角炎、脚气病、皮肤粗糙等,都与缺乏某种维生素有一定关系。为此要扩大食源,多食胡萝卜、山芋、山药、土豆和芹菜等,这些根茎类所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于叶菜类。饮食调理时要合理搭配,才能取长补短,以使机体获得多种维生素。
△视各人具体的體质和条件,适当“春补”。春天万物生发向上,处于复苏过程,这时五脏属肝,进补以清补、柔补和平补为原则,宜选用一些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补品和补药,如禽蛋、肝脏、鱼虾、牛奶、花生以及山药、首乌、黄芪、红枣、蜂蜜等,均为滋补气血之佳品,适量久服,可起强精力和补虚损之功效。但一般不宜多用人参。
总之,合理饮食,合理“养阳”,是春季养生、保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