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微言

2017-05-15 03:19李德武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拙政园虎丘游园

李德武

时间的微言

李德武

我把一本关于收藏的新书放到书架上,有意和二十四史放到一起。从厚重程度上看,这本书显得较为单薄,却又十分别样。和那些洋洋洒洒的历史陈词相比,它轻到几乎听不出声音,像是时间的微言。这本书就是苏州园林档案馆编辑的《入园票藏》。

历史更多的时候是用来遗忘的。我们拉近和历史的距离,不是靠回忆,而是靠忘却,或忘却造成的空白。考古表面看是对历史的求证,而深层来看是对时间空白的标记。正是那些被挖开的古老墓穴让时间变得断裂,甚至更加扑朔迷离。翻阅《入园票藏》,我一度不知说什么。那些精心排列的门票,以蒙太奇的手法把我带入到一部黑白电影里。

我想起自己第一次进留园买票的情景。当时门票要30元,觉得很贵,在购买时犹豫了片刻。犹豫不是出于对园林兴趣的减退,而是对一张门票价值的怀疑。不过,我还是掏出了30元钱。拿到门票后我本能地核实了一下门票的价格,而对门票的图案和文字并没在意。那张令我犹豫和怀疑的门票被我拿在手里不过2分钟,入园后就塞进了兜里。那一举动仿佛有一种对这张纸宣示过权利的蔑视,因为它的确构成我走进园林的障碍。事实上,世界文化遗产并不属于世界,而是属于一张门票。门票上的价格,注定了世界上会有一大部分人因为贫穷而被拒之于门外。

后来,我曾从小海那里拿过几张政府招待票,带外地来的诗人朋友去了拙政园。拿招待门票进园林让我找到了一点“贵宾”的感觉。那是一种纸质的联式票据,上面印着“参观券”的字样。拿着它进拙政园时,检票人看了一眼就放行了,脸上还客气地浮现一丝微笑。我感受到“参观券”微妙的潜台词,像一个暗语,在成为入园通行证的同时,也代表了某种特权。

再后来,我办了园林年卡,充值120元,可以游园120次。尽管每年入园最多不过二十几次,绝大多数入园的权利浪费掉了,我仍然感到很开心,每年续办。园林年卡象征性的收费让我找到了一点“主人”的感觉。既然是主人,对园林就要尽义务。所以,我喜欢写一些园林的诗文,但也不是纯粹的义务,因为发表这些诗文我也赚了稿费。

有一个人对园林的爱才算得上主人之爱。这个人就是园林档案馆馆长包兰。她在园林工作多年,从拙政园到留园,从园林博物馆到园林档案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苏州园林。她好读书,喜收藏:邮票、烟标、门券、藏书票等,绝对资深藏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参加全国及省级门票展烟标展并获奖项,还发表多篇集藏论文参加全国研讨会。担任档案馆领导后,自己以前收藏的门券有了用武之地。这本《入园票藏》就是她一手策划、苦心经营的成果。

这本书装帧精美,排版巧妙,信息精准。主要收集了虎丘、留园、拙政园三大风景园林开园以来的各类门票。其中包括普通门票、会展门票、园中园票、特殊门票等几大类。门票采用彩色照排印刷,正反面排列,在呈现门票原样的同时,又辅助对门票的时间、性质、尺寸、材质、票价做了标注说明。包兰对这部书用足心思,前前后后筹划出版用了约五年时间,经过了无数次的补遗捡漏、校对修正。以致责任编辑最后都被她反反复复添加修改弄得受不了而私下抱怨。包馆长也明白其实做一本《苏州园林门票选》要讨巧得多,只要挑选一些版面漂亮独特的各园林门票进行排列组合,配些简单文字说明即可,那么工作量要小得多,难度也不是太高。但是书的分量也轻了。

尽管现在这本书收藏的入园门票不能保证没有遗漏不够齐全,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园林开放以来的进程和缩影。仔细研究上面的信息不难发现,每一张门票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比如最初虎丘的常规普通门票设计就体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底初对文化回归的欢喜。最上面行书“虎丘”二字写得朴实有力,特别是“虎”字虎虎生威。中间是虎丘主景区的木刻画面,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内在硬度。门票中下部有一方红印,上有小篆“虎丘”二字,形如流水。门票的下端写有“副券”“撕下无效”和印制编号,右下角有一徽标,在两层圆内设计出虎丘塔,既让人感到虎丘塔在时间隧道中久远的矗立,又仿佛像一双凝望的眼睛仰视这一历史名胜。画面简洁,层次感鲜明突出,没有价格标注。从这张门票上,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当时那种又可以走进园林的欢喜和热望。

1980—1992年的虎丘参观券就变得复杂些。票面除了有虎丘景区图案以外,多了英文或汉语拼音“suzhouyuanlin”字样,开始强化“苏州园林”特色,并在门票的背面印有虎丘简介。1982年的门票开始有了票价,为0.1元。现在想来1角钱游一次虎丘不可思议。虎丘门票今天为旺季80元淡季60元,由1角钱涨到80元,翻了800倍,不过30多年。虎丘门票价格的变化幅度多少折射出时代的巨变。同时,1982年的门票上多了商业广告,园林的商业化运作,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文化产业近几年大兴,原来,苏州人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了运作文化产业的意识。刊登广告厂家为苏州电视机组件厂,广告语很有气度,叫做“金塔目标,世界水平”。我不知道金塔产品是否走向了世界,但苏州90年代开始筹建工业园区和新区倒是让苏州迅速迈入世界。

1988年的门票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显著涨价,由最初的0.1元涨到0.5元,翻了5倍。二是虎丘门票背面印了多语种的宣传语:“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展现了虎丘刻意向世界推荐自己的意愿。1988年有两件事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是通货膨胀,一个是思想界自由化倾向十分活跃。我不想对虎丘门票的变化与当时社会背景以及重大事件作关联性探究,仅就苏州园林开放而言,从自我珍视到突出特色,再到向世界推广,已经呈现出十分清晰而精准的思路。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过程,今天的苏州园林才日益被世界所知晓,成为通行世界的苏州名片。

园林会展票是园林文化经营的缩影。主要包括花卉展、庙会、灯展、盆景展、书画摄影展等。这体现了园林功能的扩大,一方面通过举办会展,丰富了园林文化内容,为游园观众提供了多元的文化欣赏;另一方面,园林通过会展也让古老的遗产和现代文化艺术寻找到内在的结合点。《入园票藏》里最早的会展门票是拙政园1966年的苏州刺绣展览,竖版单色,纸质较厚。留园1977年10月1—2日有两张国庆游园票。这两张票设计十分简单,整个票面就是一面红旗,上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八周年”和“游园券”字样。1977年,国家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百废待兴。恰逢新中国二十八岁生日,以任何方式庆祝都不为过。但是,苏州却选择了免费游园作为献礼。我不知道当时哪些人有幸获得该票,就算只发给机关干部,这也是一次别致的节庆。一个刚刚二十八岁的新中国和她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园林在金秋迎来了共同的欢欣鼓舞。对此,时间不是作为光阴的尺度,成为一种释解压抑和修复创伤的尺度。一张鲜红的门票,一面覆盖天地的旗帜,一张携带火焰的通行证,所有这些都只是把人带入古老的家园,带入和美、安适的生活。

我突然觉得《入园票藏》藏着的不单是关于园林的秘密,而是关于时代的秘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若不是面对这本书,我不会产生如此多的关于过去的回想。我并不喜欢收藏,也不喜欢留恋过去。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的不可得是不可执着,但对于苏州园林档案馆来说,典藏就是执着其事,就是要有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通常,我们考究园林历史变迁,参照的依据大多是园主或文人作的诗文,或者各种志书,现在,多了一个参照系,就是《入园票藏》。这是一个全新的坐标,因为包兰的努力才得以建立。包兰不愧为一个有心人,她周密细致的工作,让园林不仅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纸上。我想起朋友陶文瑜曾写过一本关于园林的散文集叫《纸上的园林》。这个名字送给《入园票藏》,我觉得也合适。翻动书页,那一张张彩色门票构成一幅幅风景,阅读时就如同游了一次园。

园林里有很多花窗,不同的图案把景物切分成许多画面。游人在廊中行走,花窗便在人的运动中形成移步换景的效果。这种效果就像电影胶片,复活一个个被遗忘的故事。我把这种复活称作“时间的微言”。面对《入园票藏》,时间说了什么?你得自己用心听。

猜你喜欢
拙政园虎丘游园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游园小问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游园——畅妈手作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游园
苏州—拙政园
书 画
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