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波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通化 135100)
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张云波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通化 135100)
目的 分析探讨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结果。方法 选择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39例布氏菌病患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血清学使用平板凝集实验以及试管凝集实验。结果 39例患者中能够被血清学检验确诊的5例,诊断率为12.82%。结论 对布氏菌应用血清学诊断方法,无论患者血清中抗体效价的高低都能够进行分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较高的意义。
布氏菌病;血清抗体;血清学检验;结果
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发的人畜之间相互传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在细菌侵入到机体之后会引发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增长,且伴随着毒血症,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及循环系统均造成损害,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关节病变等。尽管随着免疫机制的恢复病情会好转,但是需要较长的周期恢复,且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及时快速确诊布氏菌病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对于布氏菌病的诊断当前的主要检测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本文对血清学检测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9例疑似布氏菌病患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门诊确诊并排除其他血液型疾病患者、过敏性炎症以及患有流行性感冒的患者。患者大多数从事牛羊养殖、皮毛加工销售、畜产品收购、屠宰、乳肉加工销售以及兽医等工作,其中兽医8例、皮毛乳肉加工1例、屠宰工作8例及其他类型工作患者10例;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出汗、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四肢酸痛、游走痛等,同时临床检查发现存在肝肿大、脾肿大、睾丸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为54岁,平均(38.76± 7.31)岁,患者的病程在5~27 d,平均(12.31±3.26)d。
1.2 方法:对39例疑似患者应用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应用平板凝集实验以及试管凝集实验,常规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分离检验,以GB15988-1995标准作为诊断标准,检验结果满足1∶100或者是指征为++的患者为阳性。
2.1 患者应用血清学检验得到的结果:本组39例布氏菌病患者中通过血清学检验中有5例患者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呈阳性,滴度在1∶100以上,其中最好滴度为1∶5900,另外2例患者中有1例的检测结果以疑似病例,另外1例结果则为阴性。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有33例患者的结果为阳性,结果在0.02(++)以上,有3例患者结果为疑似,1例为阴性。见表1。
表1 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布氏菌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杆菌,在初次分离时发现为球状,但是随着病菌的发展逐渐变为短小的杆状,有着6个不同的种以及19个生物型[3],随着变异可能还会不断增加。且病原菌在不同的宿主身上会发生遗传改变。尤其是在畜牧业中,尽管患有布氏菌病的牲畜已经死亡,病菌仍然能够在其体内存活数个月不等,且同样具有很强的传染力。患病牲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中都会存在布氏菌,人感染布氏菌的主要原因是与动物频繁近距离的接触,或者是使用被感染牲畜的的肉制品、奶制品等。布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出现,且在不同的区域发生不同的变异,我国北方地区是布氏菌感染的主要区域,人与家畜之间频繁接触导致人类感染的机会增加。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蔓延非常迅速,尽管之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肉制品、奶制品的频率越来越高,感染布氏菌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4],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一旦病菌进入到人体当中,吞噬细胞对其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机制,但是由于布氏菌存在荚膜,吞噬细胞的对其清除效果不佳,进而导致其繁殖并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发生全身性感染。随着血液循环,患者的内脏和器官等均会出现炎性反应,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在本组研究中,对39例疑似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验,通过分许对比以明确检验结果,试验结果显示通过血清学平板凝集试验以及试管凝集试验确诊的患者有5例。所有患者均为散发病例,监测发现没有出现布病疫情暴发现象。在发现布病患者之后的第一时间与动物疾控中心进行联系的沟通,针对性的进行检验和观察,地遏制了患者病情的进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布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日常生活中应做好的防控措施、在发现异常之后要第一时间就医,同时进行生活环境的消毒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进一步开展“布病”的防控工作。继续组织业疾病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到广大养殖户家中,加强对“布病” 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养殖户、兽医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了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意义,极可能地减少“布病”造成的损失。
本组中发现两种方法在检验过程中会出现疑似病例,通过观察布氏菌感染发生的机制以及发病规律等,在布氏菌由急性发作转变为慢性、反复性发作的过程中,带有布氏菌的吞噬细胞会发生转移,从血液中扩散,导致人体内脏和骨髓中均能够发现其存在,随着血液中病菌数量的减少患者的高热症状逐渐好转,结合患者的症状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期间很可能出现漏诊,从而导致结果呈现假阴性、假阳性等疑似现象[5]。等一段时间之后,布氏菌会再次回到患者的血液中,进而引发感染、高热等症状,进行血液检测时又能够发现布氏菌。因此,临床中出现的结果误差可能与采血期间患者正处于反复发作的间歇期有关,提示要对患者进行多次检验,以保证结果的精确性。人感染布氏菌之后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对健康不利。因此在生活中应当做好布氏菌病的预防工作,高危职业人群应当加强检查以确诊。由于布氏菌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非自然死亡的牲畜应当及时进行销毁处理,禁止贩卖和食用,养殖过程中污染水源以及土地不能随意掩埋,已经确诊感染布氏菌牲畜的排泄物等要立即进行消毒和处理,防止细菌通过环境传染和扩散。家庭饲养宠物的人群应当注意宠物卫生,定期对人及动物进行检查,加强宣传,向社会普及布氏菌的预防知识,防止感染。严格控制肉制品和乳制品的销售,严格预防感染源投入到市场中。
综上所述,对于布氏菌的检验血清学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无论血清抗体的效价高低都具有分离布氏菌的作用。提示我们在诊断布氏菌病时不能够单纯以血清学检验结果为准。对于有接触史或疑似病例患者要考虑进一步完善采取送检或者其他监测方式,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
[1] 崔恩博,鲍春梅,郭桐生,等.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及诊断[J].传染病信息,2010,23(1):20-22.
[2] 李伟,魏建军,赵明,等.2010年郑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21-23.
[3] 赵鸿雁,李兰玉,崔步云,等.用布氏菌乳环抗原的5种血清学试验检测人畜布氏菌抗体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 21(4):200-202.
[4] 林超波,黄维国,谭华,等.2013年新疆第六师布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4):4495-4497.
[5] 赵旭春,刘颖翰,曹文智,等.急性布氏菌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测定[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1):39-42.
R446.11
B
1671-8194(2017)01-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