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彤,吕莹莹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
“鹰眼”技术在世界高水平羽毛球赛事中的应用时机及效果研究
兰 彤1,吕莹莹2
(1.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02)
“鹰眼”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应用在世界大型羽毛球赛事中尚处于尝试阶段,对赛事产生的影响有必要及时跟踪掌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通过对百余场比赛录像中运动员挑战“鹰眼”时机及效果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鹰眼”技术对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羽毛球竞赛本身的变化影响,并对新技术存在的不足环节提出建议,为更好地辅助裁判员判罚,维护运动员自身权益,实现比赛公平公正提供参考。
“鹰眼”技术;高水平羽毛球赛事;应用时机;应用效果
随着羽毛球运动员对专项身体素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高科技支撑下的羽毛球拍性能越来越好,导致羽毛球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有资料显示,在世界高水平羽毛球比赛中,男子运动员杀球时最快时速可高达330km/h[1]。此外,由于羽毛球球体不规则,球托着落到地面后容易出现不规则的反弹轨迹,裁判员通过肉眼判罚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关键时刻的一个错判,很可能让运动员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上述多种因素而出现的比赛场上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争议现象时有发生:2002年亚运会印度尼西亚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陶菲克就因不服边线裁判判罚,最终选择放弃比赛;2008年羽坛界焦点“林丹、李矛冲突”事件的导火索也是源于当执主裁判的判罚结果。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场裁判的错误判罚,同时给予运动员必要的挑战申诉权,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决定在大型国际羽毛球赛事中采用“鹰眼”技术。2013年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的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年终总决赛中该技术得以首次亮相[2]。
“鹰眼”又称“即时回放系统”,很早就在网球、台球、板球等运动项目比赛中使用[3],它可以更加清楚地将每一个回球落点进行跟踪和回放。由于“鹰眼”技术在羽毛球赛事的应用时间较短,且受到场地和经费条件限制,无论对运动员还是裁判员均处在磨合期,在比赛中呈现出的运动员能否及时借助高科技手段捍卫自身权益,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时机有无规律以及挑战的效果等新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这对于客观评价“鹰眼”技术在羽毛球比赛中的实际效果,有效避免球员与裁判员之间的争议事件,从而实现比赛的公平和公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从宏观上的“局”和微观的“分”对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时机进行分类阐述。宏观上的局从首局比赛、第二局(非决胜局)以及决胜局为主体,并结合微观的“分”比分胶着、比分拉开和关键分这3个角度为切入点,分别加以说明运动员在比赛中挑战“鹰眼”时机把握及效果(图1)。
图1 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时机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高水平羽毛球赛事中运动员挑战“鹰眼”技术的应用时机与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羽毛球理论书籍等为资料源,针对羽毛球赛事中容易出现误判、“鹰眼”技术原理和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资料检索、分析与归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国内主要专业的羽毛球网站——爱羽网、优酷网、CCTV5以及Badminton Word Federation网站进行搜索,选取2014—2015年国际羽联重大赛事中的男、女运动员单/双打比赛录像总计108场,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定相关研究指标进行观察与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结果分析。
1.2.4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108场比赛录像中的男、女单/双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应用“鹰眼”技术挑战的时机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最终的结论提供有效支撑。
因本研究共涉及108场比赛录像,故总计有108局首局比赛。根据双方运动员在一局比赛的得分情况,可细分为比分胶着、比分拉开及关键分3个时段。比赛胶着是指在一局比赛中,双方比分呈现出交替领先或比分相同的局面(双方比分相差1分或平分);比分拉开是指在一局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比分相差在2分或2分以上,可分为比分领先和比分落后两种情形;关键分是指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决定一局(局点)和整场比赛胜负(场点)的比分。
2.1 运动员在首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在当今世界高水平羽毛球比赛中,代表各国家参赛的顶尖运动员之间实力差距往往很小,又因每年度国际羽联举办的羽毛球赛事众多,运动员相互切磋的机会频繁,对于彼此之间的战术打法较为熟悉,使得双方运动员在一局比赛中很难轻易拉开比分。多场次比赛从首局开始就始终处在交替领先的局面,即比分胶着状态。对运动员在108场首局比赛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相关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运动员在首局比赛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36)
通过表1统计的数据可知,运动员在首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次数总计为36次,平均每3场比赛出现一次挑战,首局挑战“鹰眼”次数总体较少与该段属于比赛开始阶段不无关系。因尚未达到关键局或关键分,除非与裁判员的判罚存在明显的分歧,运动员在这个时段较少考虑应用“鹰眼”。而从各比赛项目挑战成功率来看,总体效果也不理想。其中,男子双打比赛总计挑战“鹰眼”8次,仅有1次挑战成功,其他项目比赛“鹰眼”挑战的成功率的平均值也仅在30%左右。一方面表明运动员在首局比赛的兴奋度还没有调整到最佳,对球的预判尚未达到最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比赛初始阶段临场裁判员注意力往往十分集中,对来球落点的判断快速、准确,出现错误的几率较小。
男单运动员在首局比分交替领先时挑战“鹰眼”的次数与比分相同时的挑战“鹰眼”次数几乎相同,女单运动员在比分胶着中交替领先和比分相同挑战“鹰眼”的次数也趋向一致性。这一结果表明在一局比赛开始阶段,尤其是处于比分胶着状态,双方运动员还都处在试探对方的过程,比分相同或比分交替领先均不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动态,并不会因为对手领先一分就会冒然提出“鹰眼”挑战。
从表1统计数据可知,在双打比赛中,女双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相对更多,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双方运动员的打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不同所致。男子运动员更多会采用发球抢攻并结合前封后杀的战术,进攻方通过高质量的发球及网前球技术迫使对方球员起高球,进而为本方后场球员创造出连续跳杀机会,由于男子运动员杀球力量大,会根据对手站位特点或防守情况采用杀中路战术或盯人战术,力争通过高质量的杀球造成对方防守出现失误,在落点的把握上运动员更关注某一个对手或者两个对手之间的薄弱环节。而在女子比赛中,由于女子运动员的力量远不及男子,跳杀球运用的比例也很少,在战术策略上仍旧是通过打四角球尽可能调动对手,守中反攻是其常用战术。在技术应用环节,平抽、快挡、网前球技术、挑后场球技术仍是主流,力求通过节奏上的变化来获取主动,战术通过拉开后场两底线。而在落点环节,边路和底线大角仍是女双运动员击球线路首选。而在对二者挑战“鹰眼”的成功率来看,效果均不理想,女子双打虽略高于男子双打,但因使用频率也明显高于后者,失误次数相对更多,而过早在比赛开局阶段使用挑战“鹰眼”的权利,对后续比赛并非好事。
2.2 运动员在首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2统计的结果可知,运动员在首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次数为32次,较胶着状态相比较少了4次。如前所述,由于是首局比赛,双方运动员更多是在试探对手打法、战术,积极寻找着对手的薄弱环节,尚未达到影响比赛最终结果的地步,对于一名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仅有两次挑战“鹰眼”的机会也会让其格外珍惜[1]。从裁判员的视角来看,比赛开始期间注意力往往最为集中,反应迅速,这都为其高准确率的判罚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2 运动员在首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32)
从首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次数看,男单比赛总体要比女单比赛高,其原因还是与击球质量有关系。如同样是拉吊结合突击型打法,男、女单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体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前者在比赛中的比赛节奏、步法衔接、击球力量、主动进攻意识以及落点变化等多环节都要好于后者。在比赛中,男运动员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手,进而寻找到突击机会,会尽可能把来球回击到位,而击球到位是高质量击球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这样的回球容易导致包括运动员、裁判员对落点的误判进而形成争议。而女运动员由于身体素质水平总体不及男运动员,击球速度没有男运动员快,留给运动员、裁判员判断落点的时间更多,准确性会更高,场上出现的争议也会相对较少。
在应用“鹰眼”技术效果方面,处在比分拉开阶段的双方运动员挑战“鹰眼成功率为40.6%,高出处在比分胶着时近8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处在比分拉开阶段,双方运动员会更为谨慎地挑战“鹰眼”,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提出异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挑战“鹰眼”成功率会相对更高。二是经过了双方运动员相互试探、适应阶段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逐渐提升,比赛注意力越发集中,对来球落点的判断能力逐渐增强。
2.3 运动员在首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3统计的结果可知,运动员在首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总次数为4次,表明运动员在首局关键分上挑战“鹰眼”的使用上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一是在关键分环节,尤其是比分领先一方运动员对球的处理上多数采用相对稳妥型击球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自身主动失误,以便顺利赢得本局比赛。二是当双方处在关键分同时处在比分拉开状态时,因已无法改变本局的结果,无论领先或落后一方均会慎重挑战“鹰眼”。而当双方既处在关键分同时又处在比分胶着状态时则会根据回球落点情况伺机进行挑战“鹰眼”。通过观察比赛录像,运动员在总计4次的关键分挑战中,有3次是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挑战。其目的还是希望借助挑战“鹰眼”把握场上的主动权,赢得首局比赛,在比赛局面上占得先机。
表3 运动员在首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4)
在挑战“鹰眼”的效果方面,运动员总计成功2次,成功率达到50%,在首局3个时段中占据首位。究其原因,一是运动员在此阶段都会高度谨慎,不到关键时刻,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提出挑战,从每个比赛项目平均只有1次挑战的频率进一步说明运动员此时求稳的心理状态。二是该阶段运动员挑战“鹰眼”主要集中在双打比赛,这与比赛项目的紧张、激烈程度有关,进而导致裁判员产生误判。
羽毛球比赛规定,单项赛采取3局2胜制。本文所指的第二局(非决胜局)是指比赛打满3局中的第二局。在统计108场比赛中,有48场比赛打满了3局,故第二局(非决胜局)总数为48。
3.1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进入比赛第二局,比赛双方运动员在心态上已明显不同。首局获胜的一方希望通过第二局的良好表现赢得本场比赛,失利方则希望调整竞技状态,努力反击,扭转不利局面。基于不同心态下的双方运动员对于第二局比赛显然很重视,尤其是在双方比分处在胶着时期,均表现得小心翼翼,唯恐自身失误过多导致比分被拉开。从表4可知,运动员在双方交替领先时挑战“鹰眼”的次数明显要高于双方比分相同时。分析其原因:首先,处在比分胶着期间的双方运动员如同正在“较劲”中,此时如有一方松懈,比分被顺势拉开,很可能就陷入到被动局面。领先一分的运动员希望挑战“鹰眼”成功,进而扩大领先优势,落后一分的运动员则希望扳平比分,继续维系着胶着态势。基于这种心态下的双方运动员自然会格外看重该阶段下的每一分,挑战的几率因此会更大些。其次,在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往往都有过多次交手的经历,对彼此的打法都很熟悉,多拍回合始终是比赛的主旋律,双方运动员在经历首局相互试探之后,第二局往往会表现出最佳状态,尤其是首局失利方,希望通过更好的表现挽回不利局面,处在比分胶着状态下的比赛双方因“拉锯”战导致体能消耗巨大,甚至在一个高强度、多拍回合的对抗下运动员出现生理极点,处于战术需要和获得暂短喘息的机会,运动员也会考虑提出挑战“鹰眼”。
对比分胶着时具体挑战时机进行比较,与首局情况类似,运动员在比分处在交替领先时挑战次数较比分相同时多,但挑战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男单比赛挑战了3次,成功1次;女单也仅有25.0%的命中率,男子双打挑战2次均告失败,效果最好的当属女子双打。分析其整体效果不佳的原因:一是比赛进入到第二局,体能消耗很大,对运动员的注意力、判断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成功率会有所下降;二是当比赛进入到胶着状态时,除了运动员本身会十分在意每一分的获得,裁判员的注意力在此阶段也会高度集中,如在此时一个明显误判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效果不佳在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裁判员判罚准确;三是如前所述,“鹰眼”所起到的作用正是辅助裁判员判罚工作,在提供给运动员挑战机会保护其合法权利时,最终目的还是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体效果不佳并非是坏事。
表4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14)
3.2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5统计结果可知,男、女运动员在非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总次数仅为10次,为各局同一阶段中最低值。究其原因,首先,重视程度不同。与决胜局相比,非决胜局的重要性显然要略逊一筹,由于运动员在每场挑战“鹰眼”次数有限,运动员显然希望将挑战“鹰眼”的机会用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其次,关注的时机不同。本研究将一局比赛分为了比分胶着、比分拉开和关键分3个环节,从统计的效果来看,运动员更希望在前者出现判罚争议的时候行使手中权利,通过挑战“鹰眼”技术成功获得先机或重新形成对抗局面。由于规则中对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进行了限制,在各局不同的时段中,运动员必然会有所侧重,选择关键时机挑战也是在情理之中。再次,挑战的效果不同。当双方比分拉开,又处在非决胜局,无论领先方或落后方运动员,均会考虑此时挑战“鹰眼”对本局比赛产生的实际影响。运动员在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成功,双方运动员都可能在比分上处于领先,并在心态占据优势;而在关键分如果领先方运动员挑战“鹰眼”成功可以直接获取本局比赛的胜利。相比较,在非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无论领先方或落后方通过挑战“鹰眼”都不会对本局的局势产生根本性影响,挑战成功尚好,如若挑战失败,则意味着在本场比赛失去了一次宝贵捍卫自身权利的机会。
表5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10)
在挑战“鹰眼”的效果方面,通过统计结果可知,比分领先运动员实际应用的效果要整体优于比分落后运动员进行的挑战。当一局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比分拉开,领先方运动员往往在心态上会更加放松,执行战术更加坚决,对落点的把握更为精准,此时,运动员处在最佳状态。对于落点的判断更为自信,挑战“鹰眼”的效果会更好些。而处在比分落后的运动员,往往会因为自身的技战术特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主动失误增加;同时伴随着心态开始产生波动,甚至出现急躁现象,容易使运动员把握不准落点及击球力道,进而导致挑战效果不佳。
3.3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6统计结果可知,运动员在4个比赛项目非决胜局关键分上挑战“鹰眼”的总次数为6,仍不算高,仅占总挑战次数的近3%。处在非决胜局的末端,除非是处在双方运动员比分始终胶着,比分差距很小,否则比分处在明显落后一方的运动员会重点考虑决胜局的战术应用。在此阶段,双打比赛挑战“鹰眼”相对较多,其中男双比赛挑战“鹰眼”次数多于女双比赛,再次成为了关键分阶段最容易挑战“鹰眼”的比赛项目,这与首局关键分情况总体相似。除了上述双方运动员比分很可能处在“胶着”状态之外,还与男子运动员本身的击球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击球速度快,落点开,容易让运动员对球的落点产生误判,进而提出挑战。而更多的比赛,运动员挑战的次数很少,预示着比赛在原有节奏中持续,双方运动员均接受现有的比赛结果,放弃挑战“鹰眼”,并从思想上已开始准备着关键局的比赛。此外,处在非决胜局关键分的局面,明显领先一方往往采取相对保守的战术策略,在击球落点的精细把握和击球力道等方面会稍有控制,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主动失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争议球频率的出现。最终表现为运动员认可裁判员的判罚,挑战“鹰眼”次数也因此减少。?
表6 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关键分上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6)
从表6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关键分挑战“鹰眼”的效果来看,33.3%的均值效果差强人意。女子单打出现了0挑战,女双仅有的一次挑战也宣告失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运动员对此阶段的重视程度不足。而经历了前两局的比赛,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很大,比赛场上的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容易对球的落点产生误判。此时,已进入佳境的裁判员对把握比赛局面更加自信,对于落点的判断,尤其是关键球也会越发自信,会尽可能减少争议结果出现。
本文决胜局是指当运动员以2:0结束整场比赛时,则第二局为决胜局;当比赛结束最终以2:1结束时,则第三局为决胜局。因本研究共涉及108场比赛录像,故总计有108局决胜局。
4.1 运动员在决胜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根据表7统计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决胜局挑战“鹰眼”次数明显增多。其中单打比赛比双打比赛更是多出了7次。决胜局将决定着本场比赛胜利的归属,必将引起双方运动员的高度关注,每一分的获得对运动员来讲都显得十分重要,在场上会倍加珍惜。此时,当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判罚结果产生分歧时,希望借助挑战“鹰眼”进而捍卫自身权利的想法也会更为强烈。处在胶着状态的比赛双方在竞技实力上往往难分仲伯,双方运动员都希望在“拉锯战”中更早获得领先,通过比分的领先获得心理上的优势或场面上的主动。此时,如果能够通过挑战“鹰眼”来挽回本属于自己的得分,既可以从比分上迅速占据优势,又可以将压力迅速转化给对手。除此之外,还可能与运动员出于战术角度考虑。众所周知,羽毛球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消耗极大,尤其是在高强度单打比赛中,运动员要确保步法灵活、移动到位、击球动作不变形、击球高质量,达到上述要求首先要保证体能上的充沛[6]。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即便是经历过多年系统训练的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也会出现比赛场上体能透支现象。马来西亚著名男单运动员李宗伟与我国优秀运动员林丹交手时,多次出现一局比赛先赢而后两局均输的结果。究其原因,面对强大的对手,李宗伟总是从第二局开始体能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技战术的有效发挥。当“鹰眼”技术引进到羽毛球比赛之后,在决胜局,有经验的运动员往往会利用规则允许的最大空间适时调整体能,竞技实力相当,彼此又较为熟悉的运动员因一分球形成多拍回合的现象在比赛中屡见不鲜,运动员为了恢复体能,也会从战术角度考虑挑战“鹰眼”。相比较,双打运动员由于彼此分工明确,共同承担,个人的体能消耗相对较少,双打运动员借助挑战“鹰眼”进而达到调整体能的战术考虑也较少。
表7 运动员在决胜局比分胶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39)
从该阶段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总体效果来看,接近40%的成功率与此前两局同一阶段效果相仿。具体在比分交替领先环节无论在挑战“鹰眼”的频率上还是在应用总体效果上均要好于比分相同环节。预示着当比分处在交替领先时,领先方运动员寄希望通过挑战“鹰眼”获得成功,进而扩大领先优势,而处于落后的一方,此时“鹰眼”挑战的结果对其来讲也同样重要,挑战成功意味着两人摆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相比较在比分相同时,一分球过后必然出现领先一方,双方仍处在胶着状态,故挑战的迫切性不如交替领先环节。
4.2 运动员在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8统计的结果可知,男女运动员在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总次数超过了50次,超过总挑战次数的1/4,在各局各阶段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数据表明,在各项比赛中运动员均在这一阶段参与了挑战,足见这一阶段的重要性。
表8 运动员在决胜局比分拉开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54)
从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分配的比重来看,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挑战“鹰眼”的次数要明显多于运动员比分领先阶段。处在决胜局的双方运动员当比分拉开时,比赛心态也会明显不同,领先一方更希望持续现有的比赛节奏,维系良好的竞技状态,努力保持着有利局面,除非与临场裁判员的判罚结果有明显分歧时才会提出挑战“鹰眼”。而处在比赛落后的一方,为了尽快扭转场上比分落后局面,及时调整比赛心态,缩短与对手的差距,尽量通过控制比赛节奏的方式打乱对手的战术安排。比赛中常见落后方运动员在一分球结束之后或要求擦汗,或要求换球,或有意延长接发球时间等方式以达到其延缓比赛节奏的战术目的。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落后方运动员非但不会放弃出现争议球的机会,反而积极通过进行“鹰眼”挑战帮助其实现战术目的,希望借助挑战“鹰眼”成功,缩短与领先方的差距。2015年韩国公开赛女子单打半决赛上,韩国选手成池炫对阵日本选手山口茜,比赛中韩国选手劈杀球至边线附近,临场裁判判罚界内,日本选手提出挑战,从比赛录像可以清晰看到球的落点在界内。但因运动员有挑战“鹰眼”的权利,日本运动员此时提出“鹰眼”挑战目的就是要缓解自身的被动局面,打破韩国选手连续得分的势头,也让自己在高强度的半场跑动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此时,规则赋予了运动员实现获利的机会和可能。从统计的结果可知,运动员处在比分落后时挑战“鹰眼”的成功次数总体好于比分领先时运动员挑战的效果,而50%的挑战成功率也让落后一方挽回了不少得分,在进一步缩小了与领先方差距的同时也重新燃起求胜的欲望。
4.3 运动员在决胜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时机及效果分析
通过表9统计的结果可知,运动员在决胜局关键分上挑战“鹰眼”的使用频率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仅有的3次挑战全部来自双打运动员的挑战,而单打运动员在决胜局关键分上挑战“鹰眼”的次数为0次。出现这一结果有多种原因:一是处于一场比赛的末端,最后一分球,如果双方比分差距较大,比赛结果已然明朗化,挑战“鹰眼”并不能成为扭转最后胜负的手段,落后一方运动员容易放弃;二是规则中规定一场比赛运动员有两次挑战“鹰眼”机会,从之前的统计结果分析可知,运动员更多将挑战的权利用在了其他时段,当挑战“鹰眼”的允许次数使用完毕,在决胜局关键分阶段出现挑战次数少则属正常现象。三是相比较单打项目,双打项目在这一时机挑战“鹰眼”几率更高,预示着在比赛的激烈程度较单打会更高。当双方运动员战到最后一刻时比分仍处于胶着状态时,手中还把握着“鹰眼”机会的一方自然不会浪费。
表9 运动员在决胜局关键分时挑战“鹰眼”的情况统计(n=3)
运动员挑战“鹰眼”的效果在这一时刻也并不理想,男双比赛挑战2次,成功1次,女双比赛仅有1次挑战也告失败。分析其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既与运动员精力明显下降、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对落点的判断缺乏准确性有关,并且与处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每一分的判罚都将直接决定着比赛的最终结果,裁判员对关键分的判罚上一般都会小心谨慎,最大程度上确保判罚的准确性,减少比赛争议有密切关系。此外,不排除落后一方运动员明知挑战“鹰眼”也无关整场比赛结果走势,但仍希望通过规则赋予的权利用完最后一次挑战“鹰眼”机会的可能性,出于战术需要而造成了挑战“鹰眼”效果不佳。
5.1 结论
1)从运动员首局比赛来看,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达到72次,占总次数的36.3%。其中,单、双打在首局挑战“鹰眼”的次数相同。从各时段使用时机来看,比分胶着>比分拉开>关键分;从使用效果来看,运动员在关键分时挑战效果最好。
2)在第二局(非决胜局)比赛中,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达到30次,占总次数的15.2%,其中,以单打项目挑战次数最多,达到16次。运动员在第二局(非决胜局)的应用“鹰眼”成功率33.3%较首局有所降低。从第二局(非决胜局)各时段使用时机来看,比分胶着>比分拉开>关键分;从成功率来看,最高点出现在比分胶着时段。
3)在决胜局比赛,运动员挑战“鹰眼”次数达到96次,占总次数的48.5%,从决胜局各时段使用时机来看,峰值出现在比分拉开时段,这一点与前两局有明显不同。从项目的使用时机上来看,单打项目明显高于双打项目。在成功率方面,比分拉开时段同样最高,关键分时段最低。
5.2 建议
首先,针对每次重大比赛中只有一号场地安装“鹰眼”设备,应着力打破该项技术的长期垄断局面,降低“鹰眼”技术使用费用。其次,针对裁判员裁判过程中操作“鹰眼”技术不娴熟,容易出错的问题,国际羽联应定期组织裁判员培训,进而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在“鹰眼”技术研发环节,应逐渐拓宽研究思路,重点考虑羽毛球项目固有特征以及容易引起争议的环节,进一步拓宽“鹰眼”技术的使用功能。
[1]乐琴兰.对羽毛球赛场引入电子“鹰眼”的分析与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4):123-125.
[2]亦木.鹰眼回放系统试水羽联超级系列赛.李宗伟首受益[EB/OL].[2016-11-13].http://news.shm.com.cn/2013-12/13/content_4185027.htm.
[3]李硕.中国鹰眼敲开英国大门,轨迹复位技术已世界领先[EB/OL].[2016-11-20]http://sports.sohu.com/20140607/n40054 1910.shtml.
[4]张博.现代羽毛球[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5]佘曦,陈滔,许永德.羽毛球男双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学刊,2013(2):86-90.
[6]周金玲,戴劲.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21分赛制技战术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11-113.
责任编辑:刘红霞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Tim ing and Effects of Technology of“Hawk-Eye”App lied in the World High-Level Badm inton M atches
LAN Tong1,LYU Yingy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Graduate Department,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he“Hawk-Eye”,as a hi-tech technology,has been applied,at a tentative stage,to world-w ide badm inton matches.As a result,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its effects onmatches in time.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video observ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authorswatched over 100 badm intonmatch video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oth the tim ing when players challenged against“Hawk-Eye”and effects so as to disclose the changes and effects that the“Hawk-Eye”hasmade on players,referees and badminton shuttles.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s also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the new technology’s disadvantag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help referees judgemore fairly,to safeguard players’rights and to realize the fairness ofmatches.
Hawk-Eye technology;high-level badm inton matches;application time;application effect
G847
A
1004-0560(2017)02-0107-08
2017-01-25;
2017-03-10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课题(编号:WJQ2011049)。
兰彤(1972—),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乒乓球、羽毛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