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词典·陈忠实

2017-05-15 09:51陈忠实
当代作家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文学奖

杨 辉 陈忠实

作家词典·陈忠实

杨 辉 陈忠实

陈忠实(1942.8.3-2016.4.29),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陈氏家族虽世代以农耕为业,但对读书亦颇为重视。陈忠实曾祖父、祖父均做过私塾先生,其父专事农耕,但亦初通文墨。中学起开始喜欢文学,有少量作品发表。1962年高中毕业后即回乡务农。此后不久,入毛西公社东蒋村初级小学任民请教师,后又改任乡(公社)、区干部。历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等。1982年11月调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后更名为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专业作家。历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延河》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副主席等。2005年,创办白鹿书院并任终身院长。曾为华侨大学、兰州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西安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及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石油大学驻校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等。

陈忠实最早发表的作品,为短诗《钢、粮颂》(刊于1958年11月4日《西安晚报》)。但其认可之“处女作”,则为1965年3月8日刊发于《西安晚报》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陈忠实有过两次自我突破。第一次发生于1970年代末,此前陈忠实的创作尚未能脱离“极左的文艺禁锢”,所作作品亦带有彼时潮流化写作的浓重的时代印记。1978年冬,陈忠实开始对此前的写作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大量阅读“真正的文学”,来开拓自身的艺术视野,以回归真正的“现实主义”。其后作品风格即为之一变并广受好评。其中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立身篇》获1980年首届《飞天》文学奖,《尤代表轶事》获1981年《延河》文学奖等。1980年代中期,受文化心理结构说的影响,陈忠实开始了又一次创作的自我突破。从该学说中,陈忠实意识到,对人物的文化心理做深入挖掘,无疑有助于写出人物精神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蓝袍先生》《四妹子》是其用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作为一种写作新突破的实验的代表性作品。《蓝袍先生》以横跨“新”、“旧”两个时代的退休教师徐慎行个人的生命遭际为线索,写出了“封建礼教”对个人精神的内在限制,以及这种限制如何“左右”着人物的命运。陈忠实借该作做出的文化反思,无疑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与五四以降“全盘性反传统”之文化取向似无太大区别。仅仅数年后,长篇小说《白鹿原》更为深入地涉及晚清至新中国成立50余年间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以及为此一文化所化之人的精神及现实遭际。但较之《蓝袍先生》传统现代二元对立式的简化处理,《白鹿原》的视域要更为宏大,反思亦更为深入。《蓝袍先生》是《白鹿原》创作“前史”中的重要作品。在该作的写作过程中,陈忠实产生了对白鹿原上崇尚“耕读传家”的高门大户在数十年历史风云变幻中的遭遇的浓厚兴趣。以深度反思晚清以降中华民族历史和命运为目的之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写作欲念就此萌发。为计划中的长篇小说所作的准备开始于1986年前后。除广泛查阅白鹿原周边蓝田、长安、咸宁诸县县志,走访调查发生于1900年至1950年间白鹿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民间记忆外,陈忠实在小说风格及叙述上,也有较为充分的实验。短篇小说《轱辘子客》《两个朋友》的创作为《白鹿原》从描写语言到叙述语言的转换奠定了基础,而短篇小说《窝囊》《舔碗》则可以视为是场景和故事的前期准备。至关重要的是,由对美国人赖肖尔所著之《日本人》及历史学家王大华所著之《崛起与衰落——古代关中的历史变迁》的深入阅读,陈忠实得以从更为宏阔的历史视域中深度观照1900年至1950年间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白鹿原百年变迁的生活史料。从赖肖尔的作品中,陈忠实领悟到“所有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都是这个民族不可逃避的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所以我便从以往的那种为着某个灾难而惋惜的心境或企图不再发生的侥幸心理中跳了出来”,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历史视域。而对王大华《崛起与衰落》的阅读,为陈忠实认识近代关中的演变注入了活力和信心。王大华所发现之历史事件的“再现”特征,可能对陈忠实“循环史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之所以能超越就20世纪论20世纪的视域,从更为宽广之历史视野中观照中华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命运,并从中意识到某些被遮蔽和遗忘的重要历史问题,无疑与此密切关联。意识到文学不过是个人生命体验的独特表达,陈忠实努力完成个人写作的“剥离”。此种“剥离”既包含着对于既往创作经验的全面反省,也包含着对于前辈及同时代作家写作的“超越”,同时,在最为核心最为深入的意义上,是个人精神的脱胎换骨和浴火重生。“剥离”的完成使得既有的经验及世界观念得到全面反省和根本性调适。经过长期准备,历时四年写就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于1993年出版。随即作为该年“陕军东征”的重要作品在全国产生极大反响。此后,由该作改编的同名话剧、地方戏(秦腔)均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电影《白鹿原》于2012年上映,在国内外亦影响颇大,曾获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86集同名电视剧已经制作完成,将于年初播出。在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陈忠实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关中故事》等十余部。《蓝袍先生》《初夏》《夭折》等中篇小说集十余部。另有散文随笔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凭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原下的日子》《陈忠实散文精选集》等十余部及《创作感受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等数部创作谈行世。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甘肃文艺》1980年短篇小说奖、首届《飞天》文学奖、《延河》文学奖、《陕西日报》优秀作品一等奖、《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当代》文学奖、《长城》文学奖、陕西首届“双五”文学奖、全国报告文学奖、陕西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第二届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奖、《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越南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十余种。1997年,长篇小说《白鹿原》(修订本)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以“死后可以垫棺作枕”为初衷写就之长篇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该作以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的命运变化为线索,以1900年至1950年50余年间历史的风云变幻为背景,写出了中华民族历经清帝逊位、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的历史命运和精神阵痛。因其与1980年代知识界的两大主题“去政治化”和“再传统化”的密切关联而被视作为1980年代精神反思的集大成作品。以巴尔扎克“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为圭臬,《白鹿原》并未局限于20世纪上半叶历史叙述的既定模式,而有更为宏阔之理解和处理。其间对“革命历史小说”中“正面”主人公形象之多层面描述,以及对白灵等人个人命运的历史书写,为理解彼时的历史,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较之《红旗谱》等“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历史叙述的单向度,无疑更为复杂、准确、有力。作为一部视域宏阔、思想精深、内涵丰富的现实主义力作,《白鹿原》无疑具有多元阐释的可能性。该作成功塑造了儒家思想理论层面之代表朱先生,及其民间实践的人格典范白嘉轩,对长工鹿三、黑娃、田小娥等底层形象亦有精彩描写。作者突破写作禁区,既描绘其日常生活,亦涉及私密内容。个人欲望与时代及历史的复杂纠葛,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展示。面对1900年代至1950年代历史叙述的既定模式,陈忠实超越就20世纪论20世纪的惯常思维模式,努力突破以党派伦理为核心之历史先验认知图式,以“循环史观”观照此一时段发生于白鹿原上之历史史实。朱先生的“鏊子说”,无疑是此种历史观念的重要表征。《白鹿原》在思想上之突破及其史诗和经典品质的获得,无疑与此关联甚深。一反《蓝袍先生》文化反思的单向度,《白鹿原》极为深入地触及中华文化遭遇现代性问题以来的复杂境遇。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之历史境遇,迫使知识界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的,故而无从从容辨析选择文化立场。由晚清开启,至五四强化之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中,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败北。当此之时,引介西方文化以疗救中国文化之弊,成为唯一具有合法性的文化选择。知识人之文化观念,亦无不与此一思路所开启之精神论域密切相关。《白鹿原》并未局限于历史叙述的线性视域,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思想泽被之下,白鹿原各色人等分属不同文化人格,并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有全然不同生活选择和个人命运。其所开启的,是尚未被现代性祛魅,人与天地鬼神同在的“前现代”社会的真实样态。儒家精神运行于其间,铸就如朱先生般的民族文化重要一脉之人格典范形象。其在20世纪上半叶的遭遇,内蕴着极为宏大复杂的世纪性文化难题——身处现代性一路高歌猛进的世界语境中,古老的华夏民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该当如何选择。基于此,《白鹿原》被认为是一部“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达到了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长篇小说所未达到的高度”。

《白鹿原》出版迄今已逾20年,其对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所形塑之文化人格的乡里实践被迫退隐的哀婉与叹惜,于今已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由于较为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华文化之“返本开新”和精神重塑再成潮流。而对《白鹿原》所持存之精神世界的“返归”与“重评”亦将成为考校此一思潮之恰切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方式。陈忠实笔下人物所面临之历史难题,或将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得到解决。就此而言,《白鹿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可阐释空间,其与现时代文化及精神问题深度关联的历史意味,有待在新的语境下重新反思。

〔1〕邢小利:《陈忠实传》,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2〕邢小利:《陈忠实画传》,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雷达主编、李清霞编选:《陈忠实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4〕南帆:《后革命的转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6〕李遇春、陈忠实:《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

陈忠实作品译介

(责任编辑 李桂玲)

杨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陈忠实白鹿原文学奖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扩展阅读
参考资料
白鹿原民俗村
文学奖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