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岚 谭勇 陈倬 张阐军
摘要:当前培养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目标引领下,在采购管理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和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式”多样化学习评价体系,创新教学范式和学习评价模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好理论知识在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bility evaluation-centered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innovates teaching paradigm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mode, to guide and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so tha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while learn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become innovativ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课程教学改革;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learn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91-03
0 引言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产业无疑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物流业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如何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又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的物流从业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必须重点考虑的一项课题。
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专门人才。它强调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或者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相对于理论研究型人才来说,具备出色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不需要掌握过于深奥的专业理论,但是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广度;无需具备就某一理论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但必须掌握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1]。
课程教学是目前各大院校通用的人才教育模式。为了满足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需要改革当前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采购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主干核心课程必应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上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改革实践对《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从应用创新型人才目标审视我国高校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则“默默无闻”地听从老师安排和指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依赖教材,缺乏创新性和对实际问题的审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同时,课程的教学仍然是只靠课堂上的短暂时间,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独立思考与课外解决相关问题,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学习评价模式问题
当前,许多老师课程的评价依然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模式,只要出勤率、作业与实验报告达到要求,平时不努力学习,考前两周突击学一下教材,学生考试过关也不成问题。因此,这种静态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教学评价模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能力评价欠缺,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要求与需求形势。
2 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创新采购管理教学方法
《采购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重要的职业拓展课程,具有涉及知识广、运用能力强的特点。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在高校采购管理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启发式、探索式、互动式教学为重要手段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建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能自觉自主的活动,并逐步完成自主构建。将理论授课和实践练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实现教与学、师与生的交流互动。
2.1.1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通过学习、讨论、合作,一方面营造“让每个学生进步”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通过组员间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2.1.2 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技能培养为重点,建立模拟仿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教学中带着任务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模拟采购谈判为例,笔者设置一情景,针对这一情景要求学生进行采购市场调查、采购预测、采购成本分析、采购谈判策划以及最终环节采购谈判的展示。通过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将几乎全部的课程教学重点置于一个教学任务中,另一方面结合这种情景设置,让同学身临其境,明白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设计多样化的采购管理学习评价体系
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2],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客观、全面的学习评价结果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调整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所以说,评价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评价方法上,评价结果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参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激发其创造意识[3]。但是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尚在沿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学习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在客观性、全面性方面所达到的效果远不及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所能产生的导向作用有一定局限性[4]。
2.2.1 多样化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满足如下评价原则
①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基于采购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根据评价的主体、内容、手段、过程、情景等因素,在传统的卷面评价和出勤表现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环节;评价时点除了包括期末综合评价,还有针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评价;评价对象既有对团队整体工作效果、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氛围的评价,也涉及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案的设计以及在方案实施中的组织协作水平等细致的评价。
②全程化和动态性的评价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静态评价方式来说,采购管理课程的评价采用的是全程化的动态评价(如图1),也就是针对每个教学阶段都设定了阶段性学习评价内容,力求对学习评价和教学全程进行跟踪协调,以促使学习小组之间以及小组内部形成持续而紧凑的学习氛围,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监督指导作用,督促其认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
③建立全面性的评价目标。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地评价学生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能展示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等与采购管理课程间接相关的综合素质。因此,学习评价体系的目标应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进行。
④建立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设计合理性、引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指标,客观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2.2.2 《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征、人才培养要求以及课程内容与进程,设计了《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该评价指标主要从能力水平评价、知识水平评价、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这四个方面进行,传统的以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只占40%,能力水平的测试主要从案例讨论(采购管理经典案例美好生活俱乐部、采购成本分析等)、外卖服务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的书写与展示、模拟招标、模拟谈判等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在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40%,加上团队表现和个人表现的评价使得能力评价的的权重(60%)高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的评价,能力评价在学习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期望藉此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体系的引导、督促和激励作用,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要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采购管理的学习评价模式主要是对各学习小组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通过先评价小组总体学习效果(比如根据各小组的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决定小组的总成绩),然后将小组总成绩按比例计入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置于学习小组的影响、约束和帮助的团队协作氛围之中,并形成各个小组之间良好的竞争比赛氛围。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组织、沟通、计划、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出小组式学习与小组式评价的优势。
2.3 校企共建采购管理课程
校企共建是一种能够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通、利益共享的教育形式[5]。武汉轻工大学物流管理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走“产学研”联合的培养途径和“多元化、多样性校企融合”的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构建了非常好的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利用现有合作,《采购管理》课程授课教师邀请合作单位的管理者、专家作为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课程分析、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环节、研究授课方案、提出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让课程内容融入职业元素。邀请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总经理、部门管理者们走进本科课堂,传输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如何进行供应商的细分、如何进行供应商关系管理,如何利用EXCEL制定采购计划或进行采购预测)。此外,与企业指导老师一起共建一个开放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库,案例库采用边构建、边应用的策略,既可用于学生培养,也可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实现互利共赢。在共建的过程中,学校专任教师提前一个月根据教学内容拟定主题,并将教学目标、拟定的主题通知企业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据此引导小组学生搜集典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学校专任教师完成学习小组的案例汇报和总结。
3 结论
社会急需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武汉轻工大学物流管理系也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路径,并与企业共建了教学实践基地,取得了一点成绩。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采购管理》的课程教学也做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与实践。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创新采购管理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的、动态的、科学全面的采购管理学习评价体系;校企共建,采购管理课程内容融入职业元素。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期望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59.
[2]潘菊素,王海燕,奚诚平.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6):47-48.
[3]刘文,杨丽珠,邹晓燕.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5):48-51.
[4]侯宏霞.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与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l-132.
[5]王燕,孟繁洁,胡燕,等.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66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