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帅华
(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导视系统设计是一门复合学科,它同时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工艺加工等学科知识系统。目前,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设计教学中没有明确地规范,或单向地规划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或片面地归纳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这些都会因为单独学科的局限性造成导视设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难以解决导视系统在公共空间中的指向性、明确性、美观性等设计要求。设计的实质是解决问题,作为导视系统这种涉及公共服务的设计项目,理应将问题导向作为整个方案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设计方案要围绕问题展开,设计的合理性要通过反复的现场实践来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满足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
导视系统设计首先应在项目顶层设计中加以考虑,或作为公共空间方案的基础设计从项目初始阶段即进行规划展开。这是因为导视系统设计在最终实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必然有安全性的要求。如果在项目结束的末尾再进行方案设计规划,往往会破坏已完成的基础施工,还会影响安装质量,更难以保障它的艺术性和公共性。
作为空间设计的两大基础设计要求——采光和通风,对导视系统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公众需要按照导视系统指示的路径完成目的地前进方向的规划。导视系统能否将信息内容准确快速地传达出去就是整个设计需求的关键。设想在一个采光不佳的封闭空间内,导视设计采用的色彩、材料依然是低明度的,字体和字号依然细小的,或许它们在方案造型上是美观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体验一定是糟糕的。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艺术学院教学楼的原导视设计,在空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色彩和环境色过于接近。在设计改造的过程中,采用大面积色彩与周围环境色增加对比度(图1),能够使人们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识别速度大大提高。改造方案恰恰是考虑到了采光的影响而增加了面积对比。
图1
对导视系统顶层设计起关键作用的是路线规划。人员在空间中的运动会形成一定的方向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我们会误认为人员流动会按照导视的规划方向前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人员的流动方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通常人们会按照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习惯性实践。当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才会寻找导视信息加以解决。这就要求导视信息出现的位置和指向安排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大众的习惯性一致。指示系统需要通过增加反复明确的指示信息来提示信息的变化。例如,改造过程中根据空间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色彩将区域划分,色彩不间断地出现和变化提示人们所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2)。
导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空间中行动的自由。目前,导视系统多采用半浮雕或全尺寸空间导视设计。国外正在利用视觉错视,空间色彩对比等方式进行设计规划。无论哪种设计形式,都必须将不影响空间活动自由作为必要条件纳入到方案中。设计在完成的过程中不能牺牲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兼具逃生、消防等基本功能。在信息安排的位置、突出的高度和形状尺寸等视觉要素时,需要合理地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不干扰。比如,吊牌设计可以起到合理利用空间、引导指示方向的作用。这虽然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案,思维方式秉承的是这种人性化的理念。
文字信息占了整个导视系统信息的百分之80以上。绝大部分的方向指示,楼层指示等全部由中文、数字、英文字母三者综合构建而成,这是由文字信息的准确性决定的。因此,文字的设计对导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图2
图3
一般概念性地认为,字体的笔划较粗,文字的识别性就会较高。英文采用非衬线体,现代感就会越强。在导视系统设计中,并不会因为简单地采用笔划粗的字体就提高识别率。原因在于,在空间中的人员处于一种运动状态。换而言之,人员滞留的时间有限,很可能会在几小时以后进入另一个全新的空间中。假设第二个空间中的导视文字也采用了上一个空间中的字体,那么无论导视文字是粗或是细都无法刺激受众的视觉感官,人们只会觉得乏味无趣而丧失某些关键信息的提示。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根据空间本身具有的空间语言和设计风格,采用个性化的设计字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视觉的敏锐度。在整体视觉导视设计中,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套个性化的字体。如图3,在兼顾识别性的同时,字体还考虑到了艺术楼本身的艺术气息。
空间中的字体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第一,人员流动速度的快慢。行进中的人一般采用步行、骑行、或者驾驶乘车。无论那一种状态都不是静止状态,字体的大小在设计上建议偏大一些。空间外立面的文字信息,多数情况下是在骑行或乘车过程中观察。速度比较快,字号应该在40cm以上,60cm或80cm的大小占到了绝大多数。文字信息同建筑空间相比起到点的视觉作用,应多采用色彩或材质的改变来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控制尺寸,超越对比视觉界限就会变成线或面。反而会在视觉上显得笨拙无力,令人厌恶。中文文字在排列上应尽量减少字间距,松散的排列增加了阅读时间,这对运动中的识别是非常不利的。第二,在空间环境内部的文字信息。这类信息文字的大小由距离决定。我们可以根据大致的步幅距离计算。通常情况下,距离15m左右的地方开始进行第一次信息识别。楼层信息、转向信息大约会在8m以内开始准确识别。15m以上的距离一般只能进行色彩识别判断,8m以内的识别会提高前进的速度。因此,这类信息的大小在30cm左右,当然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识别的影响。第三,文字信息集中于信息密集区。这类信息文字的大小主要由水牌、门牌的尺寸决定。一般在观察这类信息内容时处于静止状态,视觉美观度是这类信息字体大小的主要要求。设计师如果采用个性化的字体设计也会对字号识别产生影响,那么就要求把两种因素累加后再重新调整。
图4
图5
图6
导视系统的文字信息多采用立体手段来进行视觉表达。立体文字浮于基材之上,产生一个视觉上的厚度,同时加入材料的变化,引发我们的视触觉。能够更好地调动人们的心理、感官加入到信息识别过程中,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表达方式。恰当的文字厚度是这种表达方式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字字号越大,相对来说字体的厚度也就越厚。文字越小,字体的厚度也就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面积有不同等级信息文字存在的情况,那么就一定要将不同的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厚度处理(图4)。这样文字信息和图形或符号搭配起来会呈现高度不同的变化,如浮雕般化分出层次,视觉表达上就会丰富多彩,空间面积越大,层次变化就需要越多,视觉体验就越好。小字号的字体厚度一定不要过大,因为在空间中不同方向上的灯光会造成投影变化,投影会在一些特定的角度上将文字的负形部分填充起来,造成文字在识别上的障碍。
延伸图形即将日常生活通过符号化的图形将功能传达给受众。它是通过设计师图形编码,受众图形解码的一种信息传达方式,也是体现设计师设计语言是否恰当和项目个性化艺术风格的一种有效手段。
导视系统设计里除文字信息外,主要采用符号信息表达,公共空间的符号图形设计是完成个性化导视系统的主要表现手段。公共标识在设计中应与字体设计保持风格一致性。同时,要明确标识的可识别性。公众在使用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时应能在短时间内识别符号的编码,不能出现任何形式上的其它解读。与之搭配的文字信息应包括中英文辅助信息说明。导视图形创建个性化视觉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根据项目的主要风格和品味保持视觉上的一致性。极简风格、装饰主义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的标识都具备强烈的视觉艺术风格。
延伸图形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平面与空间相结合来实现个性化表达。将建筑空间固有的平面图形作为基础设计语言和公共图形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将建筑本身特有的设计形式、建筑语言、材料结构充分地表达,又可以使受众在使用公共标识的过程中对空间内部形成的立体表现深入的体验理解。例如图5,基于建筑本身七巧板的表达创造出不同的区块,以区块的建筑剖面融合图形设计构成四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图形模块。图形采用线框设计追求设计语言表达的一致性,从而得到良好的视觉体验和设计应用。
综合性的信息集成指在主要出入口完成导视信息的集中归纳管理。导视系统要完成路径的快速指示,就要设置综合信息集中展示,它包括地图、指示单位、路径规划、分层指示内容等。在视觉表现上,综合性信息内容非常繁杂。首先,应完成信息的区块分类。然后,再将各类信息分层次处理。设计做到规范化、合理化、集约化。另外,此处设计要充分体现单体项目的个性化。在材料上、灯光照明、外形形状上综合考虑,务必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融入其中。在今天受众对审美高标准追求的刺激下,设计必须突显个性化表达。
任何设计表达都离不开形、色、质的研究,导视设计更脱离不了色彩与材料的限制。色彩、材料本身具有的高度识别性和情感属性注定了其成为导视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地选择色彩、材料有助于导视系统设计最终效果的实现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导视系统如果要完成复杂线路的视觉规划,路径信息要快速完成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就需要将色彩系统纳入到设计方案中去。设计色彩首先要注意色彩的共通性。所谓共通性即色相本身的情感属性。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差别;高亮度和低明度的差别;灰色调和高纯度的差别,这些明度、纯度对颜色表现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导视系统设计中,色彩表达是及其微妙的,应尽量避免概念性的色彩强行植入,环境色对导视色彩系统会产生相互影响。往往纯度越高的色相,其诱目性就越高;纯度越低的色相,诱目性就越低。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建立两种或多种色彩之间某种程度上的色彩关联。如图6,虽然色相上不同,但是考虑到墙面本身的灰色,在导视色彩的调配过程中加入灰色降低纯度,相似的纯度可以将色彩很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帮助空间风格的表达,毕竟导视系统的物理尺寸相较于人体都是偏大的。高纯度的色彩表达适用于小面积的字体或符号,也可以用于具有复杂外轮廓的图案图形。
导视系统最终都要完成制作安装,在设计之初要考虑方案的可施工性和安全性、耐用性。当下国内比较流行的加工材料包括有机玻璃、工程塑料、不锈钢材、铝合金、木材、水泥等可塑材料;粘涂类包括乳胶漆、不干胶贴、丝网版印刷等方式。国外目前比较流行大面积色彩的涂刷和喷漆。设计师在选择不同的方案时,应仔细考察安装面的建筑基材情况,确定受力面积和坚固程度,许多设计往往因为现场空间不足或基材太差而被迫放弃。另外,要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立体切割和激光切割的差别、热弯工艺和吸塑工艺的差别,这些都会影响设计的最终表达。在制作加工时,应注意侧边面的细节处理,很多加工方会忽略侧面的抛光处理,没有填充缝隙和打磨,在侧面观察时显得粗糙。成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视觉表现。同时,还要利用材料本身的视觉属性,如木质带给人温暖自然的感受,有机玻璃和金属带给人的现代质感,玻璃材料特有的透光性,石材的力量感,运用材料之间的相互对比,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3D打印技术等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可以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导视系统更加充满艺术魅力。
随着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对公共空间审美的不断提高,导视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提升。设计师如何在导视系统设计的表达上以更加宽泛的视角,从人性化的角度发现视觉要素,将材料之美、工艺之美、图案之美与功能化使用的便捷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更新的设计韵味,是当下导视系统设计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日)田中直人,岩田三千子.标识环境通用设计[M].王宝刚,郭晓明,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2](德)菲利普·莫伊泽, 达妮埃拉·波加德.导视空间:建筑与交流设计[M].姜峰,曹淼,译.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5.
[3]解勇, 胡潥.导向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2.
[4]戴志中,蒋珂,卢昕.光与建筑[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
[5](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6](德)安德烈亚斯·于贝勒.导向系统设计[M]. 高毅,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