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良
摘 要:“教”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一切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设计,都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程度相关。深度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加深深层知识与复杂概念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深度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5-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5.025
深度学习指的是基于理解、獲取高级认知技能的学习方式,涉及的是高阶思维活动。因此,深度学习是以发展高阶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目标,经过科学合理地整合后的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批判性思维积极主动地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一、学生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维教学目标未得到有效结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学习目的为中心,采用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强化训练的方法,开展深度学习。不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并建立起相关外在与内在的联系,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精神与理念,却对新课程改革理解程度不够,始终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学习状态中。
(二)对白、灌输、非自主式教学情境
在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由多维整合而构成的,应以学习中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事实上,教师采取灌输式对白、学生非自主式学习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在被动学习情境中,不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很难得到有效理解与内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情感。
(三)照本宣科,忽略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真实的教育是有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构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围绕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告诫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师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为教而教忽略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导致了学生不能通过巩固、转换、内化、应用与迁移,将新旧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成完整且有意义的知识,就无法真正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度反思。深度学习的评价与反馈是一种学习策略之一,因此,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中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二、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对策
(一)研学,确立深度学习教学目标
在研究“三维”教学目标中,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应突破“三维目标”分类陈述的限制,将“三维目标”中指出的每一类思维发展目标提升到高阶思维目标,以贯彻到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基于记忆、理解、应用基础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评价与创造。确立了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即确立了深度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展学,优化深度学习教学情境
深度学习的展示是建立在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中,深度学习教学情境的优化特点体现在生活化、轻松化、互动化上,生活化深度学习教学情境把课堂学习情境设置为生活学习情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将学生视为朋友和伙伴,在充满自然和谐气息的学习氛围里,实现深度学习中知识的不断积累,获取的文化与精神同时得到积累与沉淀;轻松化的深度学习情境,指的是真正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并把平等意识真正植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平等看待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关系。互动化的深度学习情境主要指的是以倾听为媒介,增强师生、生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取长补短,以达到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在情感推动下促进更好地交流
(三)辅学,整合意义连接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从实质上是指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深度学习需要对已激活的已有知识和所要学的新知识进行有效、精细地深度加工。由于深度学习的内容特点是基于问题的多维知识的有效整合,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的时候,教师应全面地对教材进行分析、深入地挖掘、灵活地整合,即指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打散、再重新组合,并且要使内容具有弹性化、框架式的特征,可以将孤立的知识进行连接,最后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方式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知识的提取、迁移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先前已知经验、理解最新知识的类型,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之间建立好联系,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有助于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
(四)评学,关注评价中的深度反思
学生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反思,是一种对自己深度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检查,是用来检验学生所追求的是否符合预定深度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经常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针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学生自由解答,抑或是留待课后思考,学习效果都是很好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评学后的深度反思,可以实现在一定的认知策略基础上,将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断地深度反思中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通过研学、展学、辅学、评学的教学策略,在确立深度学习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优化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在深度反思中进步,有助于学生梳理与再认识所学到的知识点,提高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卫民.重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J].人民教育, 2014(22) :36-38.
[2]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 责任编辑 张景贤 ]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