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机构实习对社工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基于对湖北省两所高校的调查

2017-05-13 01:38:28杜云素徐前权胡艳华
关键词:倾向性广度社工

杜云素 徐前权 胡艳华

(长江大学 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社工机构实习对社工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基于对湖北省两所高校的调查

杜云素 徐前权 胡艳华

(长江大学 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通过对湖北省两所高校社会工作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认同和行为倾向性相对较高,而专业与自我的适切度较低。社工机构实习对专业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学生在机构项目中参与广度越广泛,参与深度越深刻,其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因此,高校要通过合理的实习组织与管理,提升学生社工机构项目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专业认同;社会工作;实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旨在为中国社会福利系统培育专业的社会服务人才。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专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面临学生被动选择该专业的困境。因此,如何解决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危机,培育和提升其专业认同水平,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十年来,学界对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逐渐增多,普遍发现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在价值层面认同较高、行为层面认同较低的悖论现象。如张冰研究发现,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不高,并且存在“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对专业的从业领域认知模糊”、“毕业后不打算从事相关职业”等问题。[1]研究者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了社工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层面看,那些自愿选择社工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要强于那些被调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好,并且对本专业的前景更看好。[2]同时,学生的年级和对社会工作的初始认知等因素对于专业认同感有明确的影响。[3]从学校层面看,缺乏合理的专业引导和实践教学薄弱是重要原因。[4]那些参与过专业实习的学生,尤其是参与过有效管理和指导的专业实习的学生[5],其专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过实习的学生。从社会层面看,缺乏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理论,社会工作立法不足[6],以及功利主义价值观冲击专业价值观[4],是社工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与变量测量

认同涉及我或我们是谁、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专业认同是认同的一种具体形式,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希望把这一专业作为个人终身的发展目标。[7]

笔者从情感性、适切性、行为倾向性三个维度对专业认同进行测量。情感性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情感体验,即是否喜欢社会工作专业。笔者用三个选项来测量情感性认同,即“我很愿意告诉别人我的专业,并乐意与之交谈专业的内容”、“随着大学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适应和喜欢我的专业”、“我对现在的专业很感兴趣,所以我不想转专业”。适切性是指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理想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契合程度。笔者用三个选项来测量适切性,即“我的专业能激发我的学习潜能,能让我取得最佳成绩”、“我的专业给我提供了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助于我实现自我价值”、“我的专业有利于实现我的理想”。行为倾向性是专业认同的外在表现,体现为专业学习、从事社工职业的倾向性。笔者用三个选项来测量行为倾向性,即“专业课我从不缺席,并且上课我都能保持最佳状态”、“除了正常课时安排的专业学习外,我还会自主学习课外的专业知识”、“我想在我的专业领域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调查样本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湖北省两所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和长江大学社会工作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所抽取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全部纳入样本。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

受访对象中,男生占48.2%,女生占51.8%;大二学生比例为42.8%,大三学生占29.9%,大四学生占27.3%;66.2%的学生担任过班级或院级或校级各层次各类别的学生干部。在社会工作专业选择方面,76.2%的学生因为专业调剂,9.8%的学生因为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较低,仅有5.2%的学生是因为喜欢社会工作专业,还有8.8%的学生是基于其他原因。64.4%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一般,24.8%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好,还有10.8%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不好。

二、结果与分析

(一)社工机构实习情况

调查所涉及的两所高校均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武汉理工大学于2013年成立了武汉市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青少年、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等群体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综合服务、家庭社工服务、医疗及司法社工服务等。长江大学于2013年成立了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高校自主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本校学生集中的专业实习和分散的实务锻炼提供了良好平台。

统计显示,30.6%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社工机构的项目活动,41.4%的学生参与频率为平均每周少于1次,22.3%的学生为平均每周1~4次,5.7%的学生为平均每周5次及以上。学生参与的社工机构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最多的是儿童社会工作,个案百分比为67.3%;其次是老年社会工作,个案百分比为60.2%;再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比例为52.6%;此外还涉及社区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等。学生在机构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服务提供者,个案百分比为79.1%;具体所做的事情,个案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小组活动中的协调者(79.6%)、观察者(75.5%)和领导者(54.6%),活动总结材料撰写(48.5%),资料收集(46.4%),撰写策划书(43.4%),问卷调查(39.8%),后勤工作(24.0%),项目管理与协调(20.9%)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报告撰写、个案管理等其他事项。

(二)专业认同水平

调查显示,社工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情感认同水平为9.216,社会工作专业与学生自我的适切程度平均为8.684,行为倾向性水平为9.111。将情感认同水平、适切性水平与行为倾向性水平相加,可得专业认同的整体水平。统计显示,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水平最小值为9,最大值为45,平均水平为27.011。可见,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探析专业认同三个方面的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适切性与情感认同差的均值,适切性与行为倾向性差的均值都与0存在显著差异,即适切性水平确实比情感认同水平和行为倾向性水平低。情感认同与行为倾向性差的均值未通过检验,表明情感认同水平与行为倾向性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表1 专业认同水平的单一样本T检验

(三)社工机构实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笔者从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两个方面来衡量学生的社工机构实习情况,其中参与广度用参与频率来测量。参与频率在一定意义上既可反映参与的广度,又可反映参与的深度。通常把参与的经常性理解为参与时间上的广泛性,作为参与广度的指标之一;把参与的持续性理解为参与深度的指标之一。[8]本文所使用的参与频率指参与的经常性,没有参与,赋值为0;每周少于1次,赋值为1;每周1~2次,赋值为2;每周3~4次,赋值为3;每周5~6次,赋值为4;每周多于6次,赋值为5。参与深度用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来测量。社工机构项目中涉及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与报告撰写,策划书撰写,小组活动领导者、协助者、观察者,活动总结撰写,活动协调与管理,后勤工作以及其他事务,每一项事务如果学生做过,赋值为1,否则为0,求和之后,产生新变量“参与深度”。如果没有参与过社工机构项目,则参与深度为0。

笔者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深入分析学生在社工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对其专业认同的影响。首先,将学校、性别、年级、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控制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得到模型1;其次,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得到模型2。表2显示,两个模型的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十分显著。两个模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都小于10,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符合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要求。

表2 社工学生专业认同的回归模型

注:显著性水平:*p<0.10,**P<0.05,***P<0.01。

就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及检验结果看,性别的系数为负值,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相对于女生,男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更低。担任学生干部的系数为正值,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相对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更高。学校的系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年级在模型1中对专业认同有显著影响,即相对于大三学生,大二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较低。不过,大三和大四学生的专业认同差异不大。但在模型2中,当引入社工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时,年级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不再显著。由于年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专业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方面,即年级越高,课堂学习越深入,实践学习越多。因此,在控制机构实习的两个变量之后,年级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伴随年级的上升,单纯提升课堂学习的深度,不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换言之,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专业实践十分重要。

模型2具体显示了学生社工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对其专业认同的影响。首先,从调整的R2来看,相对于模型1,模型2调整的R2为0.280,有了较大提升。即相对于模型1,模型2的拟合优度得到提升,模型解释力提升了14.5%。这表明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对专业认同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其次,从回归系数及检验结果看,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系数为正值,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都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社会工作学生在机构实习的参与广度越广,参与深度越深,其专业认同水平越高。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两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学生的社工机构实习行为对其专业认同的影响,基本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高校自主创办社工机构,为社工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平台。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社工机构项目的实习经历,参与频度一般;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参与了前期调研、项目策划、项目实施、评估与总结等全过程。

第二,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认同和行为倾向性水平相对较高,而自我的适切程度相对较低。

第三,社工学生的专业认同受学生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社工机构项目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影响。女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专业认同水平比男生、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相对更高;在社工机构项目活动中,参与广度越广,参与深度越深,其专业认同水平越高。

(二)讨论

社工机构实习为社工学生展现了社会工作职业全貌,让学生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感知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体验运用专业方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自我价值感和效能感,从而提升专业认同的水平。在社工机构实习中,要通过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提升社工学生项目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以适应社工机构项目实施对实习生阶段性需求的特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二是要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匹配,低年级学生以后勤工作者、观察者、资料收集者等身份为主,高年级学生主要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项目策划、项目实施、评估总结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地体验社会工作项目运作的全过程,实现深层次参与;三是要有稳定的实习督导教师队伍,对学生实习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指导。

[1]张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以M校为例[J].学理论,2012(20).

[2]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8(2).

[3]廖正涛.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地区高校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4]路幸福,杜凤.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的困惑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3(4).

[5]汤雅婷.社会工作系学士班实习结构、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相关之研究[D].台中:东海大学出版社,2012.

[6]席洪强.论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建设——以D校为个案[J].科技信息,2011(21).

[7]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8]张钦朋,马海龙.论政治参与的度[J].长白学刊,2009(4).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The Influence of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ocial Work Undergraduat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DuYunsuXuQianquanHuYanhua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Through the survey of social work undergraduates in two Hubei universities,we found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at a moderate level,which emotional identity and behavioral tendencies are relatively high,while the fit of specialty and self is lower.The practice in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 has remarkable positive effect to the profession approval,the more extensiv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institutional projects,the deeper the depth of participation,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So,the university should improv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project participation through reasonable practic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social work;practice

2016-12-20

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2015016);湖北省教育规划一般项目(2016GB028)

杜云素(1983-),女,湖北宜昌人,讲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研究。

G641

A

1673-1395 (2017)02-0112-04

猜你喜欢
倾向性广度社工
青春社工
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 15:15:56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社工
幼儿100(2016年10期)2016-11-24 13:19:00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
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