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波
良好的“五爱”教育不仅能拨正学生人生的航向,而且能鼓满前进的风帆。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份是道德。”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始终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德”的因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五爱”教育和管理,使班级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班风及深厚的学风,从而保证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作为一名小学校长,笔者就学校实施“五爱”德育教育作了以下四方面探究。
一、制定总体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是以社会要求为向导,以生命意识为动因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将个体的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将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的目标。德育以个体的生命为出发点,就是以生命来影响生命,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拓展教育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作为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应该是:1、有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2、心理健康,和谐发展;3、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4、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情绪稳定,能接纳他人和自我;6、有创新意识,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上;7、能承受挫折,接受失败;8、独立自主,能适应环境。“五爱”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依据以上八条,提出总的要求,制定出总体目标。
二、制定阶段性目标
有人这样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可见人的觉悟是至关重要的。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我们应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放在首位,以此为标准,在制定出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规划好阶段性目标。这里的阶段性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个人不同阶段的目标,二是班集体分阶段的目标。在制定阶段性目标时,应把握好这样三点:1.目标要切实可行,具体准确;2.目标既要符合“健全人格”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个性差异;3.要有激励作用。目标既要符合集体和个体的内在需要,又要只有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脱离现实,一味求高求大的目标,无异于拔苗助长,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培养学生的人格,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应有宽容的态度,这种宽容是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对学生不求全责备,而是通过“五爱”教育环境,让他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在营造德育氛围上,我们应重视以下二点:1、强化教师人格的表率作用。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对儿童教养院的老师们说道:“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这就说明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讲“言传”,又要讲“身教”。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须先做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因此,教师必须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渊博的知识,以热爱教育事业的态度为基础指导和控制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崇高的信念,培养健全的人格。2、创造机会,寓德育于活动之中。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五爱”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做好目标的成果评定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过程中,定期总结工作,对已实现的目标及时给予肯定,对不满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使每个学生从成功中得到一种满足感、喜悦感,从经验教訓中激发一种自我提高的强烈愿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1、肯定鼓励,自勉不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德育教育中老师讽刺挖苦、吹毛求疵会斩丧学生的志气,损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发自内心的肯定,会在其人生的平湖上荡起层层涟漪,甚至掀起滔天巨浪,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肯定不仅仅是对其已有优点的肯定,有时,给他一个超乎事实的美名,也会使其焕然一新。这就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多使用激励语言,使徘徊踟蹰的学生看到前进的方向。
2.宽容激励,自善其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幼稚过渡阶段。错误是再所难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教师对错误的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为师者的宽容也会使学生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一份关心,多一些热情,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改正的方法,促使其日益完善。疏松的土质能使植物更加茁壮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心灵更加健康的发展。宽容激励令痛苦不堪的同学看到希望的曙光。
“人必有志,人各有才;人尽其才,必能成才”,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展示一技之长的机会,欣赏自己的“亮色”,使其找到自信和希望,并把这些“亮色”和希望引向集体活动。使“五爱”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