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檀香刑》中的摹状修辞艺术

2017-05-13 08:03曹东琴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莫言

摘 要:莫言作为新时期先锋作家的代表之一,其小说语言独具个性,令人印象深刻。《檀香刑》是其苦心沥胆磨砺出的又一部语言特色浓郁的作品。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对摹状修辞的灵活创新使用,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阅读审美体验。莫言灵活使用摹声、摹色、摹态、摹味等摹状修辞,在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彰显了其小说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摹状修辞

所谓摹状修辞是指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1](P76)。运用象声词、色彩词等,把客观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情态、味道等如实地描绘或摹拟出来,以增强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也称“摹绘”或“摹拟”[2](P324)。《檀香刑》中莫言将摹状修辞配合其他修辞方式作了恰当创新的运用,使其语言独具特色,让读者获得了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阅读快感。本文从摹声、摹色、摹形、摹味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檀香刑》中摹状修辞的运用。

一、《檀香刑》中的摹声修辞

作为摹状之一的摹声,是指运用象声词来摹拟事物的声音,也称“拟声”或“绘声”[2](P325)。《檀香刑》中的“声音”独具个性,摹声词的运用精彩绝伦,通过一系列的摹声绘音营造了一个“声音”的世界,让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审美体验。莫言在《檀香刑》中对摹声修辞的使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摹声修辞,一类是间接摹声修辞。

(一)直接摹声修辞

直接摹声修辞是指通过直接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形成一定的修辞特色。在《檀香刑》中,莫言大量使用了直接摹声的修辞方法。如:

(1)俺听到那些菜狗在栏里哼哼,那些肥猪在圈里汪汪。猪叫成了狗声,狗吠出了猪调;死到临头了,它们还在学戏。狗哼哼还是狗,猪汪汪还是猪,爹不亲还是爹。

(2)脚穿木底油靴的值夜更夫,从青石条铺成的大街上,踢踢踏踏走过去,柝声“梆梆”,锣声“铛铛”,三更天了。

例(1)中,“哼哼”和“汪汪”是直接摹拟狗吠和猪叫的声音。作者将摹声与互喻两种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把狗吠比作猪声,把猪叫比作狗声,喻体回环,构成互喻。本应“菜狗汪汪,肥猪哼哼”,因客观世界的声音可以在主观心理世界的影响下产生“陌生化”的修辞效果,表现眉娘当时因亲爹生死难料却又无计可施的烦躁心理。例(2)中,“梆梆”和“铛铛”直接摹拟柝和锣发出的声响,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在三更天时全城都睡了,眉娘因烦恼亲爹的事一直睡不着才听见这三更天柝和锣的声响。

(二)间接摹声修辞

间接摹声修辞是指通过某种人为想象的声响和间接摹拟的声响而形成的言语变异手段。《檀香刑》中的间接摹声修辞非常出彩。如:

(3)公爹偶尔上一次街,连咬人的恶狗都缩在墙角,呜呜地怪叫。那些传说就更玄乎了,说俺的公爹用手摸摸街上的大杨树,大杨树一个劲儿地哆嗦,哆嗦得叶子哗哗哗地响。

(4)抬头俺看到城隍庙高高飞起的屋檐,一群灰鸽子在房檐上嘀嘀咕咕,拥拥挤挤,不知道它们在商议什么。

例(3)中“呜呜”和“哗哗哗”分别形容狗的声音和杨树叶子的哆嗦声,狗的叫声本来是“汪汪”,“呜呜”本是形容人低声哭泣的声音。这里莫言将摹声与拟人的修辞结合起来,通过想象和联想,用“呜呜”来形容咬人的恶狗都对赵甲这个刽子手感到害怕与恐惧,缩在墙角呜呜地怪叫。用“哗哗哗”来形容大杨树被赵甲触摸后一个劲儿地哆嗦叶子发出的剧烈响声,用夸张与拟人凸显了赵甲身上的恐怖阴森气息,连动植物都感到害怕。例(4)中“嘀嘀咕咕”一般用来形容人小声说话,在这里用来形容一群灰鸽子的吵闹声,是眉娘去求公爹赵甲帮她想办法救她亲爹孙丙后来到院子中的井边打水淘米看到的场景。用拟人的手法把灰鸽子的吵闹声比拟成人“嘀嘀咕咕”的声音,好像在商议什么的情状,表现了眉娘很想找一个人商议如何营救其爹孙丙的焦急心理状态。

二、《檀香刑》中的摹色修辞

摹色修辞是摹状之一,指运用色彩词来描绘事物的颜色,也称“绘色”[2](P327)。《檀香刑》中,莫言不仅给读者创设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还给读者摹绘了一个奇异绚丽的“色彩”世界。“莫言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任凭想像与感觉的驱遣,在作品中大量选用具有视觉冲击的色彩词来刺激读者的想像,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将读者的注意吸引到汉语的文字上来,让其领略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同时感受语言附载的‘色外之色'。”[3]《檀香刑》中莫言将直接摹色修辞和独具个性的异化摹色修辞结合使用,呈现给读者一个绚丽多彩、奇异多变的视觉世界。

(一)直接摹色修辞

使用色彩词直接摹绘事物的真实呈现出的色彩是直接摹色修辞。在《檀香刑》中,莫言将普通的色彩词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修辞效果。如:

(5)俺上身穿一件水红色洋布褂子,下穿一条翠绿色洋布裤子,洋人坏透了,但洋布好极了。俺脚蹬一双绿绸帮子上刺绣着黄鸳鸯戏粉荷花的大绣鞋……

(6)黑的,白的,还渗出一丝丝红的。

例(5)中,作者用五彩缤纷的“水红”“翠绿”“绿”“黄”“粉”等色彩词摹绘出孙眉娘清明节时去南门荡秋千时的着装情况,把孙眉娘风流妩媚、情绪高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身着装色彩对比强烈,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为后文在南门荡秋千热闹欢快的场景奠定了感情基调,与清明节应悲伤冷清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者叙事写意的功能。例(6)中用“黑的”“白的”“红的”来形容小虫子在遭受“阎王闩”之后双眼的惨状。用三个普通的色彩词就形象地将施行“阎王闩”酷刑的血腥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异化色彩修辞

異化色彩修辞所摹绘的色彩已不是客观世界中真实呈现出来的色彩,而是言语表达者在强烈情感的支配下赋予的主观色彩,因此独具个性。《檀香刑》中这种异化色彩修辞给读者一种新奇陌生的感觉。如:

(7)那两只深陷在眼眶里的、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睛,闪烁着碧绿的光芒,如两团燃烧的鬼火。

(8)他抓着俺的手无力地滑脱了,一股绿油油的血,就像刚炸出来的油,冒着热气,从他的背上蹿了出来。

例(7)中用“碧绿“来形容赵甲的眼光就是被异化后的摹色。眼光本来是无形不可感知的,这里莫言通过色彩的异化和比喻将赵甲无形的目光形容成“像燃烧的鬼火”一样的“闪烁着碧绿的光芒”,化无形为有形。就把赵甲被钱知县打了两巴掌后心中的愤怒、不服气和对钱丁的恨意通过“碧绿”的目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将赵甲这个杀人无数、手上沾满鲜血的阴森刽子手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例(8)中用“绿油油”来形容侯小七中枪之后从后背蹿出的鲜血的颜色。血液的颜色本应是红色的,经过莫言主观情感的过滤后变异为“绿油油”来摹写血液的颜色,营造了一种侯小七死亡时阴森恐怖的氛围。这看似反常的现象实际又暗含着真实,孙眉娘在内心紧张、黑夜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看到的血液是“绿油油”的,也符合当时的情形。

三、《檀香刑》中的摹态修辞

摹态是摹状之一,指运用情态词或状态词来描写人或事物的情态或状态,使所摹写的事物生动形象[6](P329)。《檀香刑》中的摹态修辞按照摹写的内容分为两类:摹形态和摹情态。

(一)摹形态

摹形态是运用语言去摹绘人或物的各种形态的修辞方式。如:

(9)她花团锦簇,珠翠满头,可惜生了张长长的马脸,白茫茫的一片盐碱地,上面长了两撮瘦草,那是她的眉毛。

(10)校常西边是一片桃园,桃花盛开,一树接着一树,在迷蒙的细语中,成了一团团粉嘟嘟的轻烟。

例(9)中描写的是眉娘眼中的齐家小姐,用“长长的”“白茫茫的一片”和“瘦草”将齐小姐毫无生气的苍白的长脸和尖细眉毛的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例(10)用“一团团”来形容桃花开得茂盛的形态,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桃花一树接着一树,一朵挨着一朵的热闹景象。

(二)摹情态

摹情态就是运用各种情态词去摹绘人或事物各种情态的一种修辞方式。如:

(11)灯影里看去,她的脸红扑扑的,她的眼睛水汪汪的,刚喝了半斤老酒顶多这样。

(12)孙丙目瞪口呆,喘气初重;大老爷面带微笑,安详镇定。

例(11)用“红扑扑”和“水汪汪”将孙眉娘从衙门回来后妩媚娇羞的模样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例(12)用“目瞪口呆”和“面带微笑,安详镇定”分别摹写孙眉娘宣布斗须结果后孙丙和钱丁两人不同的情状。“目瞪口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孙丙听到自己输了的惊讶和不相信的情态;“面带微笑,安详镇定”表现了钱丁的从容与淡定的情态。两人情态的鲜明对比凸显了对斗须结果的不同反应。

四、《檀香刑》中的摹味修辞

摹味也是摹状的一种,指运用形容气味或味道的词语来描绘人对事物的气味或味道的感觉[2](P330)。《檀香刑》中摹味修辞的运用让小说的语言变得有滋有味。如:

(13)夹杂着细雨的湿漉漉、甜丝丝、咸滋滋、湿牛皮一樣的风,鼓舞着俺的衣服,灌满了俺的胸膛,俺心里已经足足的了。

(14)俺闻到了一股子香气,紧接着又闻到了一股揉烂了的青草的味道,紧接着又是煮熟了猪肠子的臭烘烘的气味。

例(13)中,用“甜丝丝”和“咸滋滋”来形容细雨的味道。眉娘在秋千架上撒欢儿,赢得了看客们的欢呼声,她感到满足与愉快,因此她感觉到了细雨“甜丝丝”和“咸滋滋”的味道。例(14)中的“香气”“揉烂了的青草味道”“臭烘烘的猪肠子”是小甲用虎须知道孙眉娘的本相是一条白蛇害怕晕倒在地后闻到的一系列味道,这些味道由近及远形象地展现了小甲意识模糊后的感觉。

五、结语

莫言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一部部小说精品。《檀香刑》中摹状修辞的灵活运用,在营造氛围、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读者获得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身临其境的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变异修辞视角下的新时期小说语言”[项目编号:12YJA74002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汪国胜等.汉语词格大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3]江南.漫议莫言的修辞追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魏培娜.莫言小说《檀香刑》的变异修辞艺术[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5]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6]宋振华等.现代汉语修辞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7]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莫言.檀香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曹东琴 江苏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莫言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作家莫言开设微信公众号:将展示作品片段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东瀛长歌行
还米一尖碗
莫言的期盼
吃钱饺
一点儿都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