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王秋方
摘 要: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我们走来,给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多元思想冲击主流理论价值体系,低俗内容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便捷诱惑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推进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建设。
关键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121-02
最近十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年,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完成从3G到4G的变迁,正在经历从4G到5G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提供语音、多媒体图像、数据等高品质电信服务,它们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各行各业都产生重要的冲击和变革。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者来说,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开拓创新,勇于变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到业务融合之下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传统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特性,还具有移动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捷性、可定位等特点。移动网络取代固定网络是一个产品对另一个产品的颠覆,“行业颠覆的背后,其实是科技的换代和时代的变换。”[1]移动互联网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场景的随意性
传统互联网具有固定的使用场景,以电脑为载体,主要出现在办公室、家里、网吧等地点,需要电脑才能使用网络,具有较难变动的特点。相较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就可移动和变动。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可以在马路、厕所、学校、公司、商场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各个场景进行使用,这样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的固定场景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适用范围,吸引了大量的用戶群体体验使用。
(二)时间的碎片化
当前,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其强大的功能应用,不高的使用门槛为大众所喜爱,从而促成了手机上网用户的不断普及,相关调查显示: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等候、休闲娱乐等“碎片化”时间段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频率最集中的所在,使用的时间较短,一般以3~5分钟为多数,不难关注到,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碎片时间,短时长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移动运营商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特质,为迎合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而设计出诸如微信、微博、QQ等受到大众热烈欢迎的业务。
(三)实时交互性
移动互联化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沟通,任何人只要通过下载的软件,可以实时进行聊天、交谈、买卖,每个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使个体之间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表达自我,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语音、视频的交互,达到了信息传播及时有效的效果。
(四)“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一对一的传播途径,具有信息定制、个性传播的特点。一方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软件、信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代表一个受众,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识别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聊天、音乐共享、视频通话、购物理财、摄影摄像美化、游戏微博等“私人订制”项目。
(五)智能性
手机等终端设备具有定位,采集周边事物、声音、画面的信息功能,移动互联网很好地结合了此特点,实现了智能定位的强大功能,基于这一功能产生出许多衍生服务:智能定位,可以实时锁定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可以进行驾驶、步行、交通导航,也可以进行定位追踪等等。位置知晓,展示周边的人物、事件、店铺进行交友、评论、订餐等。此外,一些设备还在进行更新的感受温度、各种感觉的功能,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性还将继续更新和扩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承载着丰富的资源信息,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网络互动主力军中精英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这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巨大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足够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理论建设。这种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思想冲击主流价值理论体系
正如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里的内容也不全是积极向上的,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观点无处不在,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一些低级庸俗的色情信息经常污染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行为。移动互联网上海量的、复杂信息对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发展造成挑战,比如:多元文化价值观会淡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民族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受到冲击,会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遗忘自己申请入党的初衷,基层党支部建设趋于平淡化、庸俗化、功利化;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大学生国家意识、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人们对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产生怀疑,影响文化自信;网络的虚拟性冲击现实的真实性,使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减弱,虚拟世界的道德发展影响现实的道德体系和道德支撑。
(二)低俗内容占据过多时间,影响身心健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特别是4G时代下,移动互联网更加便捷高效,加速了“低头族”的壮大,“低头族”们在公交、地铁、路上,几乎都是低着头看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网、聊天、看视频的群体。这群人中相当一大部分是大学生或大学生党员。过度低头玩手机会造成颈椎病,智能辐射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头疼、恶心、记忆力的减退、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甚至导致肿瘤。玩手机大量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的减少必然导致身体素质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此外,沉溺于手机,过度依赖移动互联网会导致一离开手机就无所适从,产生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4G时代网速的加快更加加剧了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
(三)便捷诱惑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
2014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环境进一步扩大,增加了许多刺激点吸引大学生注意。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风潮之后,出现大量的手机订餐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美团外卖、淘点点、饿了么等外卖软件瞬间席卷了大学校园。由于外卖软件具备的优惠、定位、订餐、分享等功能极大地适应和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开始习惯使用手机订餐,导致大量的学生可以蜗居在寝室。此外,一些软件如微信、微博会根据节假日,定期推出抢红包、扫描二维码等优惠活动,如2015年“双十二”支付宝的半价活动,有些活动则与电视节目合作,推出扫描赢大奖,刺激了广大大学生使用手机抢红包、赢大奖。消费刺激点增多的同时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更樂于使用移动互联网,无形中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无形中养成了慵懒的作风。
三、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内容,提高吸引力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裂变式的巨大能量,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在网络上把思想阵地激活。移动互联网的入网门槛较低,用户只需要通过数据或无线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网络访问,但是建立在庞大的网络信息基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继承已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吸收合理成分汇编成专题系列,并根据最新时事发展,及时增添切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内容需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善用移动互联网,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形式
移动终端已经进入几乎每个学生的手里,这些设备占据学生每天自由时间的大学70%。以微信为例,目前,微信以8亿活跃用户位居榜首。不论是人均月使用次数或月使用时长都位列第一,其生活化的功能(语音、图片、文字、视频、表情等)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亲密,表达更加符合内心。对于基层学生党支部思想理论建设而言,必须善用移动互联网,“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2],人在哪里,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大学生,包括党员学生,每天都有大量时间沉浸其中。基层思想理论建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拇指之间。当前,不少高校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以传达最新的校园动态、师生近况、发表对于时事的态度与见解,这些推送消息都是经过发送者筛选后呈现在大学生群体面前的,既具系统性又具导向性,有利于增强基层支部思想理论建设的实效性。
(三)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要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建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已经远远超越凭经验和感觉的阶段,党建工作者虽然是学生党员的“领导”,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领导力更多的是来自于素质和能力,而不是职位。“领导素质和自身能力的不足,也会限制其个人权威的增长。”[3]因此,必须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内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设备用户年龄构成中80后接近八成,大学生是时尚的最先体验者,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手机上网使用群体的主力军。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年龄段多集中于35至60岁,受年龄的差异和精力的限制,他们对手机上网这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要滞后于青年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有相当的科研任务以及自身理论知识的完善工作,对于移动互联网这种先进的技术难以静下心来耐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便难以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对此,要想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培养出有着扎实的党建专业知识,并且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和传播规律的“复合型”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吴昊,马斌.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的新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4.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29.
[3]刘涛.互联网+时代大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80.